形容探索的成語 關(guān)于探索的成語 共收錄描寫探索的成語18條
成語標(biāo)題 | 成語解釋 |
暗中摸索 | 摸索:尋求,探索。在黑暗中尋找。后比喻沒有人指導(dǎo),獨(dú)自鉆研。 |
出處:唐·劉餗《隋唐嘉話》:“許敬宗性輕傲,見人多忘之;蛑^其不聰。曰:‘卿自難記,若遇何(何遜)、劉(劉孝綽)、沈(沈約)、謝(謝眺),暗中摸索者亦可識之! | |
鉤深極奧 | 指探索并極盡深?yuàn)W的意義、道理。 |
出處:漢·蔡邕《玄文先生李子材銘》:“休少以好學(xué),游心典謨,既綜七經(jīng),又精群緯,鉤深極奧,窮覽圣旨! | |
鉤深索隱 | 鉤:鉤;索:探索。色取深處的,探索隱秘的。指鉆研深?yuàn)W的學(xué)問,探索隱秘的事情。 |
出處:《周易·系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yuǎn)! | |
鉤玄提要 | 鉤:探索;玄:精微之處;提:舉出;要:綱要。探取精微,摘出綱要。 |
出處:唐·韓愈《進(jìn)學(xué)解》:“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 | |
鉤元提要 | 鉤:探索;提:舉出;要:綱要。探取精微,摘出綱要。 |
出處:唐·韓愈《進(jìn)學(xué)解》:“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 | |
冥行擿埴 | 冥:昏暗;冥行:夜間行路;擿:點(diǎn);埴:地。夜間摸黑走路,如同盲人拿著手杖點(diǎn)地而行。比喻研求學(xué)問,不識門徑,暗中探索。 |
出處:漢·揚(yáng)雄《法言·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 | |
耐人尋味 | 耐:禁得起;尋味:探索體味。意味深長,值得人仔細(xì)體會琢磨。 |
出處:清·無名氏《杜詩言志》卷三:“其所作如《少府畫障歌》、《崔少府高齊觀三川水漲》諸詩,句句字字追琢入妙,耐人尋味。” | |
索隱行怪 | 索:探索;隱:隱暗的事;行:從事;怪:怪事。求索隱暗的事情,而行怪迂之道。意指身居隱逸的地方,行為怪異,以求名聲。 |
出處:《漢書·藝文志》:“孔子曰:‘索隱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為之矣! | |
探賾鉤深 | 探索幽隱,求取深意。 |
出處:語出《易·系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yuǎn)! | |
提要鉤玄 | 提要:指出綱要;鉤玄:探索精微。精辟而簡明地指明主要內(nèi)容。 |
出處:唐·韓愈《進(jìn)學(xué)解》:“記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鉤其玄! | |
推本溯源 | 探索根源,尋找原因。 |
亡羊之嘆 | 亡:丟失。嘆:嘆息。為丟失了羊而嘆息。比喻探索學(xué)問,徘徊歧路,結(jié)果一無所得,空留遺憾。亦作“亡羊歧路”。 |
沿波討源 | 沿波:順著水流;討源:探索源頭。循著水流尋找源頭。原比喻作文時(shí)由次要的寫到主要的,最后點(diǎn)出主題。后比喻探討事物的本末。 |
出處:晉·陸機(jī)《文賦》:“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而討源! | |
研精鉤深 | 鉤深:探取深沉的東西。研究探索精微的道理,探求深?yuàn)W的學(xué)問。 |
出處:唐·白居易《禮部試策·第三道》:“雖言微旨遠(yuǎn),而學(xué)者茍能研精鉤深,優(yōu)柔而求之,則壼奧指趣,將焉廋哉!” | |
元元本本 | 元元:探索原始;本本:尋求根本。原指探索事物的根由底細(xì)。后指詳細(xì)敘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個(gè)過程,一點(diǎn)不漏。 |
出處:漢·班固《西都賦》:“元元本本,殫見洽聞! | |
遠(yuǎn)溯博索 | 指廣泛地推尋考索。 |
出處:明·宋濂《題〈壽昌胡氏譜〉后》:“司馬遷作《史記》,遠(yuǎn)溯博索,于孔子所不敢述者,皆采而實(shí)之! | |
摘埴索涂 | 盲人以杖點(diǎn)地,探索道路。比喻盲目的行為。 |
出處:嚴(yán)復(fù)《救亡決論》:“凡舟車之運(yùn)轉(zhuǎn)流行,道里之險(xiǎn)易澀滑,巖墻之必壓,坎陷之至兇,摘埴索涂,都忘趨避! | |
追本溯源 | 本:根本;溯:探求。追究根本,探索源頭,比喻追尋根源。 |
出處:石三友《金陵野史·圓明園與基泰工程司》:“說到這八座模型,追本溯源,不能不提到北洋政府時(shí)的總長朱啟鈐! |
推薦成語大全
本文地址:http://m.vindraniind.com/chengyudaquan/135427276315058.html
推薦名人名言
成語分類:描寫探索的成語
返回: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 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