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老年的成語 關(guān)于老年的成語 共收錄描寫老年的成語42條
成語標(biāo)題 | 成語解釋 |
艾發(fā)衰容 | 艾:蒼白色;野咨念^發(fā),衰老的面容 |
出處:唐·元稹《郡齋感懷見寄》:“艾發(fā)衰容惜寸輝! | |
白發(fā)紅顏 | 頭發(fā)斑白而臉色紅潤。形容老年人容光煥發(fā)的樣子。 |
出處:宋·佚名《宣和畫譜·道釋四》:“(徐知常)舊嘗有痼疾,遇異人得修煉之術(shù),卻藥謝醫(yī),以至引年,白發(fā)紅顏,真有所得。” | |
白首相知 | 白首:白頭發(fā),引申為時間長。意謂老年知己。 |
出處:明·孫仁儒《東郭記·頑夫廉》:“君家朋友何須道,翻騰云雨都常套,抵多少白發(fā)相知,按劍同袍。” | |
白首之心 | 老年時的壯志。 |
出處:唐·王勃《滕王閣序》:“老當(dāng)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 |
寶刀未老 | 形容人到老年還依然威猛,不減當(dāng)年。 |
遲暮之年 | 遲暮:黃昏,比喻晚年。指人至老年。 |
出處:《清朝野史大觀·第九卷·兩大文章》:“痛思臣母遲暮之年,不幸身嬰殘疾! | |
垂暮之年 | 垂:將,快要;暮:晚,老年?煲嚼夏。 |
出處:宋·張元幹《廬川詞·醉落魄》:“年華垂暮猶離索! | |
耳聾眼花 | 指年老體衰者聽覺、視覺衰退。形容人對事物的知覺極為遲鈍 |
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90回:“晁夫人又不頭疼腦熱,又不耳聾眼花……喜喜笑笑,那像一個將要不好的人! | |
反老還童 | 反:回。由衰老恢復(fù)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滿了活力。 |
出處:漢·史游《急就篇》:“長樂無極老復(fù)丁!薄杜f唐書·宦官書》:“可愈痿弱重膇之疾,復(fù)能返老還童! | |
返老歸童 | 由衰老恢復(fù)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滿了活力。同“返老還童”。 |
出處:《云笈七簽》卷六九:“第二返砂,服之一兩,即體和神清,返老歸童! | |
返老還童 | 由衰老恢復(fù)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滿了活力。 |
出處:漢·史游《急就篇》:“長樂無極老復(fù)丁!薄杜f唐書·宦官書》:“可愈痿弱重膇之疾,復(fù)能返老還童。” | |
風(fēng)前殘燭 | 比喻隨時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隨時可能消滅的事物。 |
出處:郭戈《金瓶梅傳奇》第十七回:“常言道,小不忍則亂大謀。我兒不可逞強。況我已是病弱之體,如那風(fēng)前殘燭,再也經(jīng)不得事了! | |
風(fēng)中之燭 | 在風(fēng)里晃動的燭光。比喻隨時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隨時可能消滅的事物。 |
出處:晉·王羲之《題衛(wèi)夫人筆陳圖后》:“時年五十有三,或恐風(fēng)燭奄及,聊遺教于子孫耳。” | |
皓首蒼顏 | 皓:白色的樣子;首:頭發(fā);顏:面孔。雪白的頭發(fā),灰暗的面孔。形容老年人的容貌。 |
出處:明·無名氏《午時牌》第一折:“相當(dāng)初太公垂釣,伊尹耕鋤,垂釣的皓首蒼顏安社稷,耕鋤的盡心竭力定寰區(qū)。” | |
鶴發(fā)童顏 | 仙鶴羽毛般雪白的頭發(fā),兒童般紅潤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氣色好。 |
出處:唐·田穎《夢游羅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鶴發(fā)童顏古無比! | |
黃發(fā)垂髫 | 黃發(fā):老年人頭發(fā)由白轉(zhuǎn)黃;垂髫:古時單童子未冠者頭發(fā)下垂。指老人與兒童。 |
出處:《詩經(jīng)·魯頌·閟宮》:“黃發(fā)臺背!睍x·潘岳《藉田賦》:“垂髫總發(fā)。” | |
黃發(fā)駘背 | 指長壽的老人。后亦泛指老年人。同“黃發(fā)臺背”。 |
黃發(fā)臺背 | 指長壽的老人。后亦泛指老年人。黃發(fā),指老年人頭發(fā)由白轉(zhuǎn)黃。臺背,指老年人背上生斑如鮐魚背。臺,通“鮐”。 |
黃發(fā)鮐背 | 黃發(fā):老年人頭發(fā)由白轉(zhuǎn)黃,后常指老年人。鮐背;鮐魚背上有黑斑,老人背上也有,因常借指老人。指長壽老人,也泛指老年人。亦作“黃發(fā)臺背”、“黃發(fā)駘背”。 |
出處:南朝·宋·宗炳《明佛論》:“雖復(fù)黃發(fā)鮐背,猶自覺所經(jīng)俄頃,況其短者乎?” | |
矜貧恤獨 | 矜:憐憫;恤:周濟;獨:老年無子的人。憐憫救助貧苦和孤獨的人。 |
出處:《魏書·高閭傳》:“甄忠明孝,矜貧恤獨,開納讜言,抑絕讒佞! | |
君子三戒 | 戒:戒規(guī)。君子有三條戒規(guī):少年時戒美色;壯年時戒毆斗;老年時戒貪圖。 |
老蚌生珠 | 原比喻年老有賢子。后指老年得子。 |
出處:漢·孔融《與韋端書》:“不意雙珠近出老蚌,甚珍貴之!薄侗饼R書·陸卬傳》:“吾以卿老蚌遂出明珠。” | |
老馬戀棧 | 戀:留戀;棧:馬棧。老馬不妒忌離開馬棧。比喻老年人戀念舊情。也指年老還貪戀官位。 |
出處:《晉書·宣帝紀(jì)》:“駑馬戀棧豆! | |
老氣橫秋 | 老氣:老年人的氣派;橫:充滿。形容老練而自負的神態(tài),F(xiàn)形容自高自大,擺老資格。也形容缺乏朝氣。 |
出處: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風(fēng)情張日,霜氣橫秋! | |
老天拔地 | 形容老年人動作不靈活。 |
老嫗?zāi)芙?/td> | 嫗:老年婦女。相傳唐朝詩人白居易每作一首詩就念給老年婦女聽,不懂就改,力求做到她們能懂。形容詩文明白易懂。 |
出處:宋·惠洪《冷齋夜話》卷一:“白樂天每作詩,問曰解否?嫗曰解,則錄之;不解,則易之! | |
年華垂暮 | 垂:將,快要;暮:晚,老年?煲嚼夏辍 |
出處:宋·張元幹《廬川詞·醉落魄》:“年華垂暮猶離索! | |
日薄桑榆 | 猶日薄西山。比喻老年的時光。 |
出處:《隋書·李穆傳》:“臣日薄桑榆,位高軒冕,經(jīng)邦論道,自顧缺然。” | |
日落西山 | 太陽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將死或事物接近衰亡。 |
出處:《上唐書·音樂志》:“‘棲鳥夜飛’,沈攸之元微五年所作也。攸之未敗前,思歸京師,故歌和云:‘日落西山還去來! | |
童顏鶴發(fā) | 顏:臉色。仙鶴羽毛似雪白的頭發(fā),孩子似的紅潤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氣色好。 |
出處:唐·田穎《夢游羅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鶴發(fā)童顏古無比。” | |
西山日薄 | 。罕平。太陽快要落山。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亦作“日薄西山”、“西山日迫”。 |
雪鬢霜鬟 | 白發(fā)。借指老年人。 |
雪鬢霜毛 | 指老年人。同“雪鬢霜鬟”。 |
養(yǎng)兒防老 | 養(yǎng)育兒子是為了防備年老。亦泛指養(yǎng)育子女以防老年無依靠。 |
出處:宋·陳元靚《事林廣記》:“養(yǎng)兒防老,積谷防饑! | |
朱顏鶴發(fā) | 朱顏:紅潤的臉。紅潤的臉和像鶴羽毛一樣白的頭發(fā)。形容老年人精神煥發(fā)的樣子。 |
尊年尚齒 | 年:年齡。尚:崇尚。齒:歲數(shù)。指尊重老年人。 |
出處:唐·令狐德棻等《周書·武帝上》:“尊年尚齒,列代弘規(guī),序舊酬勞,哲王明范! | |
不知老之將至 | 不知道老年即將來臨。形容人專心工作,心懷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
出處:《論語·述而》:“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 |
養(yǎng)兒代老,積谷防饑 | 指養(yǎng)育兒子以防老年無依靠,保存谷物為防備饑荒。同“養(yǎng)兒防老,積谷防饑”。 |
養(yǎng)兒待老,積谷防饑 | 指養(yǎng)育兒子以防老年無依靠,保存谷物為防備饑荒。同“養(yǎng)兒防老,積谷防饑”。 |
養(yǎng)兒防老,積谷防饑 | 指養(yǎng)育兒子以防老年無依靠,保存谷物為防備饑荒。 |
養(yǎng)子防老,積谷防饑 | 指養(yǎng)育兒子以防老年無依靠,保存谷物為防備饑荒。同“養(yǎng)兒防老,積谷防饑”。 |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fā)圖強,到了老年,悲傷也沒用了。 |
出處:《樂府詩集·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推薦成語大全
本文地址:http://m.vindraniind.com/chengyudaquan/135427460918634.html
推薦名人名言
成語分類:描寫老年的成語
返回: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 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