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互相幫助的成語 關(guān)于互相幫助的成語 共收錄描寫互相幫助的成語38條
成語標題 | 成語解釋 |
安危與共 | 共同享受安樂,共同承擔危難。形容關(guān)系密切,利害相連。 |
出處:三國·魏·曹植《求自試表》:“而臣敢陳聞于陛下者,誠與國分形同氣,憂患共之者也! | |
白頭偕老 | 白頭:頭發(fā)白;偕:共同。夫妻相親相愛,一直到老。 |
出處:《詩經(jīng)·衛(wèi)風·氓》:“及爾偕老。”明·陸采《懷香記·奉詔班師》:“孩兒,我與你母親白頭偕老,富貴雙全! | |
道義之交 | 交:交情,友誼。有道德有正義感的交往和友情。指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的朋友。 |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三十八回:“道義之交,只此已足,何必更為介介! | |
風雨共舟 | 比喻共同經(jīng)歷患難。 |
風雨同舟 | 在狂風暴雨中同乘一條船,一起與風雨搏斗。比喻共同經(jīng)歷患難。 |
出處:《孫子·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共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
甘苦與共 | 甘苦:歡樂和痛苦;與共:共同在一起。共同享受歡樂與幸福,共同承擔痛苦與磨難。 |
出處:《戰(zhàn)國策·燕策一》:“燕王吊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苦! | |
患難與共 | 共同承擔危險和困難。指彼此關(guān)系密切,利害一致。 |
出處:《禮記·儒行》:“儒有聞善以相告也,見善以禮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難相死也! | |
李代桃僵 | 僵:枯死。李樹代替桃樹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后轉(zhuǎn)用來比喻互相頂替或代人受過。 |
出處:古樂府詩《雞鳴》:“桃生露井上,李樹生桃旁。蟲來嚙桃根,李樹代桃僵。樹木深相待,兄弟還相忘! | |
齊心并力 | 眾人一心,共同努力。亦作“齊心同力”、“朋心合力”、“齊心協(xié)力”、“齊心合力”。 |
齊心合力 | 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 |
出處:《墨子·尚賢》:“《湯誓》曰:‘聿求元圣,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 |
齊心同力 | 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同“齊心協(xié)力”。 |
齊心協(xié)力 | 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 |
出處:《墨子·尚賢》:“《湯誓》曰:‘聿求元圣,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 |
齊心一力 | 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同“齊心協(xié)力”。 |
上下同欲 | 上下有共同的愿望,謂眾心齊一。 |
首尾共濟 | 濟:幫助;救濟。比喻互相支持互相幫助。 |
通憂共患 | 共同承擔憂患。 |
同德一心 | 指全心全意為共同目標努力。 |
同甘共苦 | 甘:甜。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擔當艱苦。 |
出處:《戰(zhàn)國策·燕策一》:“燕王吊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苦。” | |
同心并力 | 團結(jié)一致,共同努力。 |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下》:“且天下嘗同心并力而攻秦矣,然困于險阻而不能進者! | |
同心合力 | 團結(jié)一致,共同努力。 |
出處:《書·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 |
同心協(xié)力 | 心:思想;協(xié):合。團結(jié)一致,共同努力。 |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且天下嘗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險阻而不能進者,豈勇力智慧不足哉?”《周書·崔謙傳》:“然后與宇文行臺,同心協(xié)力,電討不庭,則桓文之勛,復興于茲日矣! | |
同心一力 | 團結(jié)一致,共同努力。同“同心協(xié)力”。 |
同舟共濟 | 舟:船;濟:渡,過灑。坐一條船,共同渡河。比喻團結(jié)互助,同心協(xié)力,戰(zhàn)勝困難。也比喻利害相同。 |
出處:《孫子·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
同舟共命 | 比喻命運相同,利害一致。 |
出處:清·吳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一百二回:“占光又催著道:‘我們此刻,統(tǒng)共一十四個人,真正同舟共命,務求大家想個法子,脫了干系才好。’” | |
相安相受 | 指互相幫助,使彼此安居。 |
相濡以沫 | 濡:沾濕;沫:唾沫。泉水干了,魚吐沫互相潤濕。比喻一同在困難的處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 |
出處:《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
相呴以濕 | 彼此以呼出的氣濕潤對方。后比喻在困難時以微小的力量,竭力互相幫助。 |
出處:《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背尚⑹瑁骸皡闅庀酀! | |
協(xié)力齊心 | 思想一致,共同努力。亦作“協(xié)心同力”、“協(xié)力同心”。 |
協(xié)力同心 | 心:思想;協(xié):合。團結(jié)一致,共同努力。 |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且天下嘗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險阻而不能進者,豈勇力智慧不足哉?”《周書·崔謙傳》:“然后與宇文行臺,同心協(xié)力,電討不庭,則桓文之勛,復興于茲日矣! | |
休戚與共 | 憂喜、福禍彼此共同承擔。形容關(guān)系密切,利害相同。 |
出處:《晉書·王導傳》:“吾與元規(guī)休戚是同,悠悠之談,宜絕智者之口! | |
呴濕濡沫 | 呴,慢慢呼氣。比喻同處困境,互相救助。 |
出處:語出《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呴以濕,相濡以沫! | |
一心一力 | 猶同心協(xié)力。團結(jié)一致,共同努力。 |
出處:清·魏源《圣武記》卷九:“自闔營將弁,以及士卒,無不一心一力! | |
以沫相濡 | 沫:唾沫;濡:沾濕,濕潤。泉水干了,魚吐沫互相潤濕。比喻一同在困難的處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 |
出處:《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 | |
有福同享 | 指共同分享幸福。 |
出處: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二十回:“彼此兄弟,自應有福同享! | |
枝干相持 | 比喻相互扶持。同“枝葉相持”。 |
出處:三國魏曹冏《六代論》:“暨乎戰(zhàn)國,諸姬微矣……至于王赧,降為庶人,猶枝干相持,得居虛位! | |
枝葉相持 | 比喻相互扶助。 |
出處:《漢書諸侯王表序》:“自幽平之后,日以陵夷,至虎厄漚河洛之間,分為二周圍……既于王赧,降為庶人,用天年終。號位已絕于天下,沿猶枝葉相持,莫得居其虛位,海內(nèi)無主,三十余年! | |
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 幸福共同分享,苦難共同分擔。指患難與共,和衷共濟。 |
出處:《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五回:“還有一件:從前老爺有過話,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F(xiàn)在老爺有得升官發(fā)財,我們做家人的出了力、賠了錢,只落得一個半途而廢! | |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 給他人便利,他人也會給自己便利。 |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八回:“施主莫惱。‘與人方便,自己方便。’你就與我說說地名如何?我也可解得你的煩惱! |
推薦成語大全
本文地址:http://m.vindraniind.com/chengyudaquan/135427472918885.html
推薦名人名言
成語分類:描寫互相幫助的成語
返回: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 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