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大香线蕉|国产一级中文字幕|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新學網(wǎng)首頁 語文 數(shù)學 物理 化學 作文 感動 心靈雞湯 人生感悟 名著知識 成語大全 唐詩 宋詞 名人名言 英文詞典 登錄

    名人名言

    風名言 經(jīng)典語錄 名人名言

    風的名言

    風名言 風經(jīng)典語錄 共收錄關于風的名言1259條

    吳帶當風。

    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吳:指唐代著名畫家吳道子。本句大意是,吳道子畫中的人物,衣帶有當風飄舉之勢。吳道子,唐代畫家,曾從王維、賀知章學習書法,繪畫遠祖張僧繇,近學張孝師。所畫人物、神鬼、鳥獸、臺閣都冠絕一時,后人奉為“畫圣”。他“落筆雄勁”,“敷粉簡淡”,變化豐富,發(fā)展了線描的藝術方法,筆勢圓轉,所畫人物的衣帶有當風飄舉之勢,極富運動感和節(jié)奏感,為人稱道!啊焙汀安芤鲁鏊贝砉糯鷥煞N不同的人物畫的風格,常常被人稱引。

    宋代書畫鑒賞家 郭若虛 《圖畫見聞志》
    輕燕受風斜。 風名言

    唐·杜甫《春歸》。受風:被風吹動。本句大意是:輕盈的雙燕迎風斜飛。紫燕雙飛,其動作本已輕盈曼妙,和風吹拂,雙燕迎風斜舞,更顯得綽約可愛。句中的“受”、“斜”二字用得形象貼切,紫燕嬌小玲瓏,隨著春風傾斜著身子輕捷飛行的模樣仿佛可見!驮娙说摹拔L燕子斜”(《水檻遣興二首》其一)都是傳世名句?捎靡詫懷囡w之狀。

    唐代詩人 杜甫 《春歸》
    疾風知勁草。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王霸傳》。疾:猛烈。本句大意是。其有經(jīng)過猛烈的大風,才能知道什幺樣的草是最強勁的!亲h光武帝劉秀贊譽王霸的話!肮馕渲^霸日:‘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努力,~。”’后世用以比喻只有經(jīng)過危難或戰(zhàn)亂的嚴酷考驗,才能識別出誰的意志堅強,誰是忠誠可靠者。唐太奈李世民《贈蕭瑀》詩云:“~,板蕩識誠臣。”意謂經(jīng)歷動亂之世,才能分辨出誰是忠臣。

    南朝宋史學家 范曄 《后漢書·王霸傳》
    于患難風豪杰。

    清·魏禧歌頌友誼,相當于患難見真情

    明末清初散文家 魏禧
    聽了風就是雨。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七回。本句大意是:聽到某種傳聞,不經(jīng)核實就信以為真,甚而添油加醋,以風為雨。在現(xiàn)實生恬中,不善于獨立思考的人常常會風聞一些并不確鑿的信息就盲目地信從!从沉诉@種現(xiàn)象,而且含有批評的意味。

    清代滿族小說家 曹雪芹 《紅樓夢》
    東風輕扇春寒。 關于風的名言

    金·段克己《望月婆羅門引》。本句大意是:東風輕輕地吹動著春寒。詩句形象而生動地表現(xiàn)了初春天氣剛剛轉暖,東風猶帶寒意的時令特點。“輕扇”二字巧妙、別致,仿佛春寒是被東風輕輕吹起來似的。本句可用于描寫早春乍暖還寒的氣象。

    金代文學家 段克己 《望月婆羅門引》
    風馬牛不相及。

    見《左傳·僖公四年》。風:指牲畜發(fā)情時雌雄追逐相誘。本句大意是:馬與牛不同類,即使它們發(fā)情時也不會引誘追逐,碰在一起。據(jù)《左傳》記載:齊桓公帶領諸侯之兵攻打楚國,楚國派外交使節(jié)見齊桓公說:你們齊國在北方,我們楚國在南方,兩地相距很遠,~,沒想到你們競入侵我們的國土,這是為什么呢?楚國使者以~為喻,說明齊、楚兩國了無瓜葛,毫不相干,何以兵戎相見,發(fā)動侵略?這句話現(xiàn)在已成日常成語,用以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沒有任何共同點和相聯(lián)系之處。

    春秋時期史學家,盲人 左丘明 《左傳·僖公四年》
    下筆風起云涌。明末清初文學家 蒲松齡
    詩以風骨為要。清代文人 李重華
    風格就是人品。 風名言法國作家 巴爾扎克
    風格就是人格。法國博物學家,作家 布豐
    鼓勵嘗試風險。 英特爾公司
    雷填填兮雨冥冥。

    戰(zhàn)國·屈原《九歌·山鬼》。填填:形容聲音巨大。冥冥:昏暗。本句大意是:雷聲隆隆震耳啊,雨下得地暗天昏。~寫深山雷鳴電閃、風狂雨急的凄厲景象。填填、冥冥這些形容詞現(xiàn)在還在使用。

    戰(zhàn)國時期愛國主義詩人 屈原 《九歌·山鬼》
    山雨欲來風滿樓。 關于風的名言

    唐·許渾《咸陽城西樓晚眺》。本句大意是:山雨快要到來時,大風已先吹滿城樓。本句本是描寫自然景物和急雨欲來時的氣氛的詩,后來人們則賦予新意,常用來形容政治氣候,預示時局動蕩或重大事變將要發(fā)生前的征兆,成為知名度和引用率很高的名句。

    晚唐詩人 許渾 《咸陽城西樓晚眺》
    風吹柳花滿店香。

    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別》。柳花:柳絮。本句大意是:東風吹拂,柳絮紛飛,滿店撲鼻而來的,既有柳花香,又有酒香。七個字不僅描繪出一幅很有趣的春景,而且把東風的精神、柳絮的風韻、作者沉醉于旖旎春光的情調都表現(xiàn)了出來。可用于描寫暮春景色。

    唐代詩人 李白 《金陵酒肆留別》
    不覺春風換柳條。

    唐·韓滉《晦日呈諸判官》。本句大意是:在不知不覺中,春風使柳條改換了顏色。冬天的柳技是干枯的,而春天到來的最早跡象,是柳梢上泛出一層新綠,所以詩人以~形象地表現(xiàn)出季節(jié)轉換的特點。本句可用于描寫冬去春回的景象,也可借來說明事物在潛移默化中改變的情況。

    唐代畫家 韓滉 《晦日呈諸判官》
    風頭如刀面如割。

    唐·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本句大意是:驟起的塞風像刀子一般尖利,吹在臉上猶如刀割一樣疼痛。原詩是作者居于輪臺(舊址在今新疆米泉縣境)時因主將出兵而寫的送行之作,以親身經(jīng)歷抒發(fā)了身當惡劣氣候的真切感受?捎糜趯L的描寫。

    唐代詩人 岑參 《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教化可以美風俗。 風名言

    宋·王安石《明州慈溪縣學記》。本句大意是:道德教化可以使風俗更為淳厚樸實。教化的目的,是使人知書達禮,凈化道德,使人有上進心,同情心。人人都接受了教化,則人人都能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那么,社會風尚豈不更為淳樸?良好的社會風俗,又鼓勵人們去學習、去追求更高尚的品德、情操?梢源苏f明教化與風俗的關系。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王安石 《明州慈溪縣學記》
    簾風不動蝶交飛。

    宋·田為《南柯子》[團玉梅梢重]。本句大意是:簾兒低垂著,外邊一絲風也沒有,彩蝶雙雙起舞,相依相伴,四周悄然無聲。這里靜景與動景相互映襯,以外部環(huán)境表現(xiàn)人物的心境!昂燂L不動”意味著主人與外界的隔絕,“蝶交飛”又反襯出主人的孤獨無依。悄然的靜景,流露著主人內心的寂寞。這種以景襯人的寫作方法,可資借鑒。

    宋代詞人 田為 《南柯子》
    涅于渾濁而不緇。

    宋·蘇轍《馮京加恩制》。涅(nie聶):染。不緇(zi姿):指染不黑,比喻品格高潔,不受外界污染。本句大意是:雖身處渾濁的環(huán)境而不受其影響,仍保持高尚的節(jié)操?捎脕硇稳荨俺鲇倌喽蝗尽,在污濁的環(huán)境中仍然堅持高風亮節(jié)的人。

    北宋文學家 蘇轍 《馮京加恩制》
    滿城風雨近重陽。

    宋·潘大臨《致謝無逸書》。重陽:節(jié)令名,陰歷九月初九,又稱“重九”。本句大意是:滿城風雨連綿的天氣,告訴人們重陽節(jié)近了。這一句充分表現(xiàn)了臨近重陽時風多雨稠的特點,很有詩意,可用以表現(xiàn)秋景。另外,“滿城風雨”現(xiàn)已作為成語廣泛地為人們所使用,常比喻某種消息一經(jīng)傳出,便引起議論紛紛。

    宋代詩人 潘大臨 《致謝無逸書》
    楊柳微風百媚生。 關于風的名言

    宋·陳與義《清明》。本句大意是:楊柳在微風中搖曳,生出百種嫵媚的姿態(tài)。柳絲搖曳,嫵媚多姿,形象可愛,可以引發(fā)人們許多聯(lián)想,諸如:“恰似十五女兒腰”、“枝裊輕風似舞腰”、“芙蓉如面柳如眉”,“弱柳從風疑舉袂”……,語淺情深,給人以美感享受?捎脕碓伭。

    宋代詩人 陳與義 《清明》
    頂著竿子爬上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回。此句大意是:別人開了頭,就趁機順著別人的意思辦有利于自已的事,或接著剮人的話頭趁機說有利于自己的話?捎靡员憩F(xiàn)見風使舵,投機取巧,追名逐利等行為。

    清代滿族小說家 曹雪芹 《紅樓夢》
    乘長風破萬里浪。

    南朝·粱·沈約《宋書·宗愨傳》。乘:駕。破:沖破。這是用在大海中乘風破浪來比喻施展自己的宏偉抱負,轟轟烈烈地干一番大事業(yè)。這個比喻十分生動貼切。可用來形容懷有宏圖大略的人施展抱負。

    南朝史學家,文學家 沈約 《宋書·宗愨傳》
    陽春白日風花香。

    晉·樂府詩《晉白纻舞歌詩三首》其三。陽春:溫暖的春天。白日:太陽。風花:隨風傳來的花氣。本句大意是:仲春時節(jié),艷陽高照,和風送來陣陣花香。本名句抓住幾個典型事物,概括地表現(xiàn)出陽春季節(jié)的特點,雖語言淺近,形同白話,但一經(jīng)吟詠,境界全出?梢杂脕硇稳萑簳r光日暖、風輕、花香的大好景色。

    《樂府詩》 《晉白纻舞歌詩三首》
    書生風味是清貧。 風名言

    金·元好問《李進之迂軒》。元好問的這句詩,寫出了古往今來書生的生活特征,具有很強的藝術概括力。遠自顏回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近至目前一般知識分子的生活狀況,均可以“清貧”二字概括?少F的是書生能以清貧自守,不為利驅,不為物役,不求榮華,不慕富貴。創(chuàng)造典型的書生形象時,請不要忘記元好問所說的“書生風味”。

    金末元初詩人、史學家 元好問 《李進之迂軒》
    一丘一壑也風流。

    見宋·辛棄疾《鷓鴣天》[枕簟溪堂]。丘壑:指山水幽深的處所。本句大意是:這里的每一座山丘、每一道溝壑,都有著無限的韻味。辛棄疾遭到投降派排擠,離開官場閑居江西上饒農村,對那里的自然風光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本句以大筆總寫山林風光,流露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南宋愛國詞人 辛棄疾 《鷓鴣天》
    東風吹雨細于塵。

    見宋·辛棄疾《浣溪沙》[花向今朝]。本句大意是:東風吹落的細雨比灰塵還要輕,還這句詞抓住了春雨“潤物細無聲”(見杜甫《春夜喜雨》)的特點,寫出了春天和風輕柔、細雨迷蒙的景色。精細的觀察是作者寫景的基礎,以灰塵的輕細來喻雨,也頗精當。

    南宋愛國詞人 辛棄疾 《浣溪沙》
    眼波才動被人猜。

    見宋·李清照《浣溪沙》[繡面芙蓉]本句大意是:眼波剛一流盼,馬上就被別人閑猜。這里寫青春少女動人的風情,十分傳神。眼波微微一“動”,便能表露多情而微妙的內心世界,勝似千言萬語。“被人猜”推開一步,再從他人方面著筆,表現(xiàn)少女的深情幽思,顯得格外真實生動?捎脕砻鑼懬嗌倌昱用}脈多情的樣子。

    宋代女詞人 李清照 《浣溪沙》
    昨夜星辰昨夜風。 關于風的名言唐代詩人 李商隱
    一家有一家風骨。明代學者 費經(jīng)虞
    滿園桃李鬧春風。南宋詞人,書法家 張孝祥
    風流才子皆醉漢。英國詩人 威·柯珀
    東風方來滿眼春。 風名言唐朝詩人 李賀
    長覺風雷筆下生。唐末詩人 崔道融
    善滑稽,巧發(fā)微中。

    宋·蘇軾《石氏畫苑記》;(gǔjī古機):指語言詼諧風趣。微:精妙,精探。中:符合,切合。這兩句大意是:善于說幽默風趣的話,發(fā)言巧妙精到,切合事態(tài)。說話幽默風趣,以巧妙的語言來表情達意,這是一種藝術。可化用以形容喜劇演員、相聲演員或其他語言風趣的人。

    北宋文學家 蘇軾 《石氏畫苑記》
    要生活就得擔風險。美國作家 愛默生 《集外演講錄》
    清風高節(jié),爭光明。 關于風的名言明代文學家 沈德符
    狗都是家里逞威風。 托里安諾
    風格是思想的衣裳。英國政治家和文學家 切斯特菲爾德
    習俗移志,安久移質。

    戰(zhàn)國·荀況《荀子·儒效》。移:改變。質:車質。這兩句大意是:習俗風尚能改變人的志向,長期安居能轉變人的氣質。荀子《勸學》有:“君子居必擇鄉(xiāng),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可以作此二句的注釋,說明環(huán)境可以改變人的志向,性格,品德,氣質。人是社會的人,離不開其周圍的客觀環(huán)境,必然會受到客觀環(huán)境的影響?梢源硕湔f明風俗、環(huán)境對人影響之大,強調移風易俗的重要。

    荀況,戰(zhàn)國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儒效》
    人海闊,無日不風波。 風名言

    元·姚燧《中呂陽春曲》。這兩句大意是:人海廣闊,無論什么時候都會有風波。人多事多。茫茫人海,蕓蕓眾生,心性各異,追求不同.更兼善惡正邪之殊,隨時都會有矛盾和斗爭發(fā)生。這兩句以海之闊來比人之多,以海之風波無體無止來比人類社會時時都有矛盾斗爭,比喻非常恰當,多用來感嘆人世的復雜。

    元代文學家 姚燧 《中呂陽春曲》
    天馬行空而步驟不凡。

    元·劉廷振《薩天錫詩集序》。天馬:神馬,喻杰出人才。本句大意是:(薩天錫的詩)氣魄恢弘,好像天馬行空,風馳電掣,不同凡俗。這是一個可用來比喻詩文風格,也可用來褒揚人物的名句!疤祚R行空”形象鮮明,意境空靈,頗有神韻,喻人喻物,皆能給人以美的聯(lián)想。

    元代文人 劉廷振 《薩天錫詩集序》
    道不拾遺,夜不閉戶。

    西漢·戴圣《禮記·禮運》遺:遺失的東西;戶:門。東西丟在路上沒有人拾走,夜里睡覺都不需要關門防盜。形容社會風氣好。

    西漢學者 戴圣 《禮記·禮運》
    心如鐵石,氣若風云。

    唐·楊炯《唐右將軍魏哲神碑》。這兩句大意是:有像鐵石樣的堅強意志,又有像風云一樣的軒昂氣概?捎脕硇稳轂檎x事業(yè)而堅毅斗爭,具有凜然正氣的人們。

    唐代詩人 楊炯 《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
    澆風品漸,淳化難歸。 關于風的名言

    唐·王勃《劉石相書》。澆風:浮群的風氣。淳化:淳厚的風俗。這兩句大意是:輕薄浮靡的風氣很容易蔓延,淳厚質樸的習尚很難于回復。古人認為風俗的淳。P系到國家的興衰,因而對風俗十分重視。此二句提出;淳厚良好的風俗很難建立起來,而浮薄的風尚卻很容易蔓延開來.因而應防微杜漸,在輕靡之風剛開頭時就將其堵住,使?jié)诧L無立足之地,這樣才能保持住良好的風俗。可用以說明應努力培養(yǎng)良好的風尚,批判,制止輕靡的風氣。

    唐代詩人 王勃 《劉石相書》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唐·司空圖《詩品·含蓄》。著:同“著”,寫下。風流:風韻,風情、指作者希圖表達的意思或情感。這兩句大意是:字面上雖不留一絲痕跡,但卻飽含著超逸美妙的神韻,意趣無盡。古人用詩文表情達意,是講究含蓄蘊藉,即把自己意欲表達的思想感情,深深地隱藏在鑄文中,雖不在字面上直接流露出來,但又能使讀者在閱讀時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品味得到,領略出無言之妙。因而,“~”往往是詩人詞人們畢生追求的理想境界。可供論述詩文創(chuàng)作忌淺直、貴含蓄時引用,也可引用以評價與贊美某些委婉含蓄的詩詞作品

    晚唐詩人、詩論家 司空圖 《詩品·含蓄》
    一軌九州,同風天下。

    唐·房玄齡《晉書·苻堅載記上》車軌相同,風俗一致。比喻國家統(tǒng)一。

    唐朝開國宰相 房玄齡 《晉書·苻堅載記上》
    上安下順,弊絕風清。

    宋·周敦頤《拙賦》。這兩句大意是:上級寧靜安分,下級順遂著上級,杜會弊端就會絕跡,風氣就會清明。上級的帶頭作用是很重要的,許多風氣都是由于上行下效形成的。好的如此,壞的亦如此。上級如果安分律,寧靜守一,不做特殊、越軌的事情,下級也不敢做,一些社會弊端和歪風邪氣就必不起來。這兩句可用來強調領導的以身作則對形成好的社會風氣、清除社會弊端的重要意義。

    北宋哲學家 周敦頤 《拙賦》
    高風所泊,薄俗以敦。 風名言

    宋·王安石《賀留守侍巾啟》。泊(ji寄):及.到。薄俗:浮薄的風俗。敦,敦厚樸宴,這兩句大意是;高風亮節(jié)所能到達的地方,那薄風劣俗就會變得敦厚樸實。唐朝韓愈認為“懿德茂行,可以勵俗”(見《祭薛中丞文》】.與王安石的見解完全相同。王安石認為.邪不壓正,高風亮節(jié)所到之處,輕靡浮薄的風尚自然為之所替代。當然.這個替代不是立竿見影式的,而是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只要多宜傳“懿德茂行”.多提倡高風亮節(jié),有正確的輿論導向,卑風劣俗終將為敦厚樸實的風尚所替代。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王安石 《賀留守侍巾啟》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宋·蘇軾《前赤壁賦》。進兩句大意是:清風徐徐吹拂,江面上波平浪穩(wěn)。作者寫月夜泛舟赤壁之所見,寫景之中流露出恬淡自適的心情?捎脕砻鑼戯L平浪靜的江河,抒寫自己暢適的心情。

    北宋文學家 蘇軾 《前赤壁賦》
    山鳴谷應,風起水涌。

    宋·蘇軾《后赤壁賦》。這兩句大意是:青山有聲,幽谷回應,秋風驟起,波濤涌現(xiàn)。此二句運用客觀描寫的手法,繪出赤壁景觀!吧进Q”句寫一呼一應,交相作用;“風起”句寫一因一果,傳導哲理,故九為后人稱道。此句后來與《史記》中的“風起云蒸”(《太史公自序》)一語相結合,演為“風起云涌”這一常用成語,至今仍廣為人們喜用。

    北宋文學家 蘇軾 《后赤壁賦》
    風不可系,影不可捕。

    宋·李昉《太平廣記》卷十七《裴堪》。系(jì季):結,此指拴住。捕:捉。這兩句大意是:風不能夠拴住它,影子也無法捕捉到。這兩句比喻無法辦到的事情。唐代韋應物《難言》詩有“持索捕風幾時得?將刀斫水幾時斷”之句,則是說辦不到的事情硬要去辦,常常是事與愿違。日常還有“捕風提影”的俗語,那是指對毫無根據(jù)的事情胡亂猜疑。

    宋代學者 李昉 《太平廣記》
    胸中灑落如光風霽月。 關于風的名言

    宋·黃庭堅《豫章集·濂溪詩序》灑落:灑脫,不拘謹。霽:雨雪初停。光風霽月:雨過天晴時明凈的景象。

    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 黃庭堅 《豫章集·濂溪詩序》
    風馳電逝,躡景追飛。

    三國·魏·嵇康《贈兄秀才入軍詩十八章》其九。躡(niè聶):追。景:日光。飛:指飛鳥。這兩句大意是:駿馬像疾風奔馳,像閃電飛逝,像追趕太陽,像追逐飛鳥。兩句形容駿馬飛馳的情景,連用四種事物作比喻,極寫馬的神速,這種修辭手法稱為“博喻”。

    三國魏文學家 嵇康 《贈兄秀才入軍詩十八章》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三國·魏·曹植《洛神賦》。這兩句大意是:體態(tài)輕盈,翩翩如鴻鵠驚飛;身姿優(yōu)美,柔婉似游龍乘云。此名句以比喻手法表現(xiàn)宓妃的體態(tài)身姿,借鴻飛的矯健,龍騰的委婉,巧妙地寫出美女的風韻,既生動形象又誘發(fā)想象,成為描寫中國古典女性美的典范之句,后世“飄如游云,矯若驚龍”的名句,即化用此句意境,承繼此句衣缽而成?苫靡悦鑼懪虞p盈矯健的美。

    三國文學家 曹植 《洛神賦》
    柔情綽態(tài),媚于語言。

    三國·魏·曹植《洛神賦》。綽(chuò輟):綽約,形容女子姿態(tài)柔美。媚:美好。這兩句大意是:情意纏綿,綽約多姿,談吐從容,言語柔媚。此句正面描寫洛神宓妃的談吐與風韻。前句寫身段形態(tài),后句寫音容笑貌,形容宓妃言語娓娓,姿態(tài)翩翩,筆法十分凝煉,聲、態(tài)、形、貌俱佳。在歷史題材的文學作品中時有引用。

    三國文學家 曹植 《洛神賦》
    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風名言

    明·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卷一。這兩句大意是:相貌莊嚴大方,儀表整肅端莊,威嚴中有一種令人敬畏的力量。這兩句表現(xiàn)出英雄人物非同一般的儀容和內在氣質。一般用於男子,其中“威風凜凜”也可用於巾幗英雄。

    元末明初小說家,戲曲家 羅貫中 《三國志通俗演義》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來源宋·蘇洵《辨奸論》:“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靜者,乃能見微而知著。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人人知之!贬屃x:月暈出現(xiàn),將要刮風;礎石濕潤,就要下雨。比喻從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將會發(fā)生的事情。

    北宋散文家 蘇洵 《辨奸論》
    懿德茂行,可以勵俗。

    見唐·韓愈《祭薛中丞文》。懿(yl誼)德:高尚的品德。茂行:美好的行為。這兩句大意是:高尚的品德,美好的行為。可以激勵社會習俗的改進。對社會上的卑風劣俗,批判是必須的,不批判、不抵制,它就會迅速蔓延開來。與此同時,還應該提倡“懿德茂行”,因為榜樣是有號召力的.可以激勵人們樹立崇高的品德,追求美好的理想,這樣的人越來越多,世風自然變得淳厚樸實.可以此二句說明提倡“懿德茂行”可以改變世風,說明大力宣傳真、善、美對改變世風大有益處。

    唐代文學家 韓愈 《祭薛中丞文》
    制俗以儉.其弊為奢。

    見宋·王安石《風俗》。制:糾正。弊:弊病。這兩句大意是:如果風俗的弊病是過于奢侈,則應用節(jié)儉的風尚去加以糾正。蘇軾認為:“人之壽夭在元氣.國之長短在風俗”(見《上神宗皇帝書》),對于那種追求時髦.貪圖享受.驕奢淫逸的風俗,必須加以糾正。否則國家的安危就成了大問題。王安石認為糾正的方法是推崇節(jié)儉,恢復淳樸的古風。可以此二句說明以淳厚樸實的風俗糾正浮靡奢侈的風尚的可行性。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王安石 《風俗》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關于風的名言

    見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觀滄海》。蕭瑟:形容草木被秋風歡拂所發(fā)出的聲音。洪波:巨大的波濤。這兩句大意是:秋風颯颯作響,大海涌起了巨浪。這兩句詩以簡潔而健拔的筆觸勾勒出秋風勁吹、海濤洶涌的壯闊景象。氣勢雄渾?捎脕砻鑼懘蠛:褪惆l(fā)雄心壯懷。

    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曹操 《步出夏門行·觀滄!
    天下無不可變之風俗。

    見明·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三《宋世風俗》。本句大意是,天底下沒有不能改變的風俗習慣。風俗是人民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風俗的優(yōu)劣,關系到社會的精神面貌,關系到國家的盛衰。因此,凡是有作為的執(zhí)政者,都要通過教化有意識地倡導一種好的民風.當民風淺薄時,就要提倡移風易俗!徽Z,說明了培養(yǎng)良好風俗的必要性和移風易俗的可行性。

    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 顧炎武 《日知錄》
    邪氣襲內,正色乃衰。

    春秋·管仲《管子·形勢》。襲內:侵入體內。正色:健康的膚色。這兩句大意是:不正之氣侵入體內,健康的膚色就會衰褪。一切致病的不正之氣,如寒、暑、風、霜、燥、濕等等,浸染了人的身體,人就會得病,而原先健康紅潤的膚色就會變?yōu)椴∪。要不得病,就要預防一切不正之氣浸染人的身體!豆茏印ば蝿荨吩疲骸啊。君不君,則臣不臣;父不父,則子不子……”,是用這兩句來比喻說明位高者如果作風不正,位低者也會不安分守己;要得下正,先得上正。這兩句可用以說明人要不病,就須預防邪氣的侵襲,也可用以喻指要使下級作風正派,首先要上級作風正派;要使國家的政事清明,首先不可使不正派的人掌權得勢等等。

    春秋時期政治家,史稱管子 管仲 《管子·形勢》
    習習谷風,以陰以雨。

    《詩經(jīng)·谷風》。習習:微風聲。谷風:東風,或從山谷吹來的風。以陰以雨:等于說為陰為雨。這兩句大意是:東風輕輕地吹,天氣時陰時雨!豆蕊L》本是寫棄婦的詩,這兩句是以風雨起興,形容丈夫的暴怒,F(xiàn)在人們常以“習習”形容和煦的風聲。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詩經(jīng)》 《詩經(jīng)·谷風》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風名言

    《詩經(jīng)·風雨》;蓿宏幇。已:停止。這兩句大意是:風雨凄凄,天色陰暗,雞鳴聲沒完沒了,叫得人心煩意亂。原詩以這兩句襯托女子盼望情人時的煩亂心情。同為雞鳴,在不同的場合下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雄雞一聲天下白”(李賀《致酒行》)令人感到歡暢豪邁;風雨交加中的雞鳴則另是一種況味。景物烘托的作用,在寫作時值得注意。這兩句詩后來在引用中被賦予了新意,可用來反映雄雞忠于職守,縱然“風雨如晦”,依舊按時報曉;也可引申以表現(xiàn)人民在反動統(tǒng)治下盼望光明的心情!帮L雨如晦”還可單獨用來比喻一種不利的政治氣候。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詩經(jīng)》 《詩經(jīng)·風雨》
    諸風掉眩,皆屬于肝。

    《黃帝內經(jīng)素問》簡稱《素問》《素問·至真要大論》諸,眾也,在這指”大多”的意思;風,指病而言,風有內風、外風之別;掉,指肢體動搖不安的證候;眩,指頭目眩暈,視物旋轉的證候;全句意為肢體動搖不定和頭目眩暈大多屬于肝的病變.

    《內經(jīng)》 《黃帝內經(jīng)素問》
    風格是一個人的心聲。美國作家 愛默生
    乘著順風,就該扯篷。西班牙小說家 塞萬提斯
    北風如刀,滿地冰霜。 關于風的名言武俠小說作家 金庸 《鹿鼎記》
    跺一腳,四城門亂顫。評書表演藝術大師 單田芳
    歲弊寒兇,雪虐風饕。唐代文學家 韓愈 《祭河南張員外文》
    熱極生風,窮極思變。宋代教育家 程頤
    風俗弊壞,由于無教。 風名言近代政治家、思想家、社會改革家 康有為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五代·南唐·馮延巳《謁金門》[風乍起]。乍:忽然。皺:皺折,指春風漾起的波紋。這兩句大意是:忽然拂過一陣春風,平靜的池水蕩出細細的波紋。這是一首描寫閨中女子無法排遣春愁,盼望所思念的人到來的詞!Z意雙關;春風不僅吹皺了池水,也吹動了女子的春心。詞句表面寫景,而情思自至,遂流傳千古。后人多用這兩句形容平靜的心境突然產(chǎn)生了波動;也用以說明一件新事物的出現(xiàn)打破了原來平靜的生活,引起了新的變化。

    五代南唐詞人,官至宰相 馮延巳 《謁金門》
    無論風多大,決不動搖。保加利亞女詩人 伊麗莎白·巴格蓮娜
    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唐代畫家 李嗣真
    大丈夫做事,雷厲風行。 關于風的名言明末清初文學家、戲曲家 李漁
    一頃含秋綠,森風十萬竿。

    唐·李群玉《題竹》。森風:涼颼颼的風。森,寒冷貌。這兩句大意是:一頃秋竹含深綠,十萬株竹起森風。這里描繪的是竹林,是竹的群像,而不是竹的個體,森然生風的十萬秋竹,給人以雄渾壯闊寒意襲人之感?捎脕砻鑼懼窳。

    唐代詩人 李群玉 《題竹》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帷。

    唐·李白《春思》。羅帷:絲織的床帳。這兩句大意是:毫無干系的春風為什么進入我的閨房,還掀動我的床帳呢?這兩句是思婦指責春風的話。無理而妙是古典詩歌一個常見的藝術特征。思婦責問春風似乎無理,但她空守春閨,本已愁苦萬端,今見春風掀動床帷,似有撩逗之意,不免更生埋怨。這種特定環(huán)境中的心理狀態(tài),令人感到真實可信。李白善于捕捉生活細節(jié),刻畫人物心理,可作寫作上的借鑒。這首詩全文是:“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唐代詩人 李白 《春思》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

    見唐·杜甫《江漢》。蘇:康復。這兩句大意是:雖然我像紅日西沉一樣已到暮年,但雄心壯志猶在;面對蕭索秋風,不僅不悲涼傷感,反而覺得病體就要康復。這兩句表現(xiàn)出詩人雖到晚年,仍然自強不息的積極進取精神。這首詩寫于月夜,句中的“落日”是虛寫,借喻自己已至暮年;“秋風”是實寫,表現(xiàn)他漂泊流落到江漢時的季節(jié).可用于描寫某些人年老多病、身處逆境而壯心不已、仍思進取的精神狀態(tài)。

    唐代詩人 杜甫 《江漢》
    風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 風名言

    戰(zhàn)國·宋玉《風賦》。青蘋(píng頻):浮萍的一種,根生泥中,田字形小葉浮于水面。末:草尖,此指青蘋的葉表。這兩句大意是:風從大地上生成,最初起自微小時青蘋的葉面。《風賦》非常形象地描寫出風最初怎樣產(chǎn)生,爾后漸漸猛烈,爾后又怎樣小下去的全過程,觀察入微,描摹準確。這兩句可用以比喻事物的發(fā)展總是由小到大,從弱到強,啟發(fā)人們注意微小的開端。

    戰(zhàn)國時辭賦作家 宋玉 《風賦》
    海風吹浪急,江雨入樓深。

    元·薩都剌《用韻寄龍江》。海風:從海上吹來的風,此指大風。這兩句大意是:大風掀起了急浪,把江上的暴雨吹灑到閣樓深處?捎糜趯懠憋L暴雨。

    元代詩人,畫家,書法家 薩都剌 《用韻寄龍江》
    風吼深松雪,爐寒一鼎水。

    唐末五代·貫休《奇宋使君》。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多三足兩耳。這兩句大意是:寒風在松林雪海深處怒吼,屋內爐寒灰冷,鼎中水凍成冰。聞林海風吼,想鼎中冰凌,已使人感到寒氣入骨,其意象寫隆冬酷寒時可作參考。

    唐末五代著名畫僧 貫休 《奇宋使君》
    地暖花長發(fā),巖高日易低。

    唐·張子容《貶樂城尉日作》日易低:天黑得早。這兩句大意是:天暖地溫,花草容易生長發(fā)芽,山高太陽下得快,天也黑得早!顿H樂城尉日作》原詩為:“竄謫邊窮海,川原近惡溪。有時聞虎嘯,無夜不猿啼。~。故鄉(xiāng)可憶處,遙指斗牛西!边@是詩人流放到樂城時,感慨環(huán)境惡劣,思念家鄉(xiāng)時所作。此二句說樂城地暖巖高,與中原迥然有別。用以形容山區(qū)的風光,十分貼切。

    唐代詩人 張子容 《貶樂城尉日作》
    竹風能醒酒,花月解留人。 關于風的名言

    唐·張謂《夜同宴用人字》。這兩句大意是:竹風清爽,能令人酒醒;花月嬌媚,能理解主人留客之心!鋵懙酶,表現(xiàn)了良辰美景帶給人們的愉悅。本來詩人已醉了,但清爽的竹風吹到身上,使人精神為之一振,酒意全消。春花春月似乎懂得主人留客之心,花開得特別嬌媚,月顯得格外皎潔,令客人戀戀不忍離去?梢源硕涫銓懥汲矫谰皫Ыo人們的愉悅之情。

    唐代詩人 張謂 《夜同宴用人字》
    高節(jié)人相重,虛心世所知。

    唐·張九齡《和黃門盧侍御詠竹》。這兩句大意是:青竹節(jié)節(jié),好似人的高風亮節(jié),人人看重;竹竿中空,好似人的虛心謙讓,世人皆知。詩人已將竹子完全人格化,在詩人筆下,竹節(jié)是人的氣節(jié)的象征,竹竿是人們謙遜的象征,而“高節(jié)”、“虛心”也正是竹的特征。可以此二句寫竹,也可借以歌頌有氣節(jié)、知謙虛的人。

    唐代開元尚書丞相,詩人 張九齡 《和黃門盧侍御詠竹》
    沙翻痕似浪,風急響疑雷。

    唐·張蠙《登單于臺》。這兩句大意是:狂風過處,黃沙翻滾,瀚海沙痕儼如江河的波浪;急風怒吼,聲震天地,使人疑為雷鳴的聲響。寫塞外風光,風急如雷鳴,沙翻似卷浪,極有聲勢,蔚為奇觀。可遙于寫邊塞荒漠風景,或用以形容大風的聲勢。

    唐代詩人 張蠙 《登單于臺》
    白日地中出,黃河天外來。

    唐·張蠙(bīn賓)《登單于臺》。單(chán蟬)于臺:在今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和浩特市西,相傳漢武帝曾率兵登臨此臺,這兩句大意是:一輪白日,躍出平地;千里黃河,天外飛來。詩句寫塞外風光。前句寫太陽一躍而出,噴薄而上的動態(tài);后句寫黃河洶涌奔騰,源遠流長的形象!鞍兹铡、“黃河”對舉,在寥廓蒼茫之中給人以壯麗多彩的感覺。語句渾樸,境界遼闊,令人為之賞嘆。這兩句常用來狀遼闊壯麗之風光,表蓬勃宏大之高趣。

    唐代詩人 張蠙 《登單于臺》
    花發(fā)多風雨,人生足別離。 風名言

    唐·于武陵《勸酒》。花發(fā):花開。這兩句大意是:花開之后還要經(jīng)過幾番風雨的摧折,人生也要嘗夠別離的滋味。人生哪得長相聚?正像花開之后還要經(jīng)受風吹雨打一樣,人生也要經(jīng)得起別離的痛苦,不可過于悲傷。這兩句反映了一種達觀的思想,含有解勸的意味,可在離別時用以慰入勸人或自慰自勸。

    唐代詩人 于武陵 《勸酒》
    東風氣力盡,不減陰山雪。

    唐·于濆(fèn奮)《戍卒傷春》。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qū)境內,唐時屬邊疆地區(qū)。這兩句大意是:東風用盡了氣力,也吹不化陰山的積雪。原詩寫陰山積雪很大,東風力氣用盡,仍不能使陰山雪減少一點,這是為了表現(xiàn)邊地戍卒的傷春情緒。戌卒苦于九戍不歸,因而感慨邊地春意甚微。這與王之渙《涼州詞》中“春風不度玉門關”有異曲同工之妙。這類句子既可用來描寫北國山間的春景,也可以引申一層靈活運用,比如用來比喻進步的力量一時尚且不足以驅除陰暗的氣氛等等。

    唐代詩人 于濆 《戍卒傷春》
    無風才到地,有風還滿空。

    唐·雍裕之《柳絮》。這兩句大意是:沒有風(柳絮)才飄落到地面,一旦有了風它還會滿空飛揚。這兩句描寫柳絮的輕飄無主,隨風沉浮的特點。也可借柳絮這一物性,形容社會上的某種人,無所憑借時不得不沉淪下僚,寂寞無聞;一旦有了憑借,就青云直上,滿空飛舞,傲時凌物,不可一世。這首詩的下兩句是:“緣渠偏似雪,莫近鬢毛生!

    唐代詩人 雍裕之 《柳絮》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渡頭:渡口。墟里:村落。這兩句大意是:夕陽西下,渡口邊灑滿了落日的余輝,村莊里升起了裊裊的炊煙。此條上句寫渡頭落日,下句寫村落晚景,勾畫出水邊村野黃昏時的典型風光。一個將落而未落的“余”字和一個裊裊升騰的“上”字,使靜的畫面呈現(xiàn)出動感,動靜結合,相映成趣。難怪《紅樓夢》四十八回中,香菱大發(fā)感嘆道:“‘~’,這‘余’字和‘上’字,難為他怎么想來!”

    唐代詩人 王維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關于風的名言

    唐·王維《使至塞上》。大漠:沙漠。孤煙直:燧煙直上升起。一說孤煙指塞外旋風卷起的煙沙。長河:黃河。這兩句大意是:邊地沙漠,浩翰無邊,旋風卷起的煙沙直上青天,黃河在大漠間穿行,一輪圓圓的紅日正徐徐下落。詩句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刻畫出塞外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給人以蒼茫遼遠的感覺。同時,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溶化于廣闊的自然景象之中,形成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捎脕砻枥L西北邊塞奇異壯麗的特有風光。

    唐代詩人 王維 《使至塞上》
    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

    唐·王維《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牗(yǒu有):窗戶。驚:驚動,這里形容風雪搖動竹枝。這兩句大意是:隔著窗戶聽到寒風吹打竹枝,發(fā)出沙沙的聲響;開門一看,只見白雪覆蓋了山巒?捎糜诒憩F(xiàn)寒冬景色。

    唐代詩人 王維 《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唐·王灣《次北固山下》。次:出外遠行所居止之處。北固山:在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北,三面臨江。風正:風順。這兩句大意是:春潮滾滾,江水浩淼,一眼望去,江面似與江岸平齊;風順帆懸,直流遠航,弘闊無際。寫景要善于以小見大,即以小的景物顯示大的景象,才能耐人尋味!帮L正一帆懸”寫的是小景,倘若船在彎曲的小河里,或在澎湃的三峽中行駛,需經(jīng)常轉彎,風既不能“正”,帆也不必“懸”,故從“船正一帆懸”的小景中,可以顯現(xiàn)出平野開闊、大江駛舟的大景來。所以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說這兩句詩“以小景傳大景之神!

    唐代詩人 王灣 《次北固山下》
    粉翅嫩如水,繞砌乍依風。

    唐·王建《晚蝶》。砌:臺階。這兩句大意是:帶粉的翅膀細嫩透明如同清水,時而圍繞石階翩翩飛舞,突然又隨風而起。詩人細膩、逼真地刻畫了粉蝶的俏麗外形,翅嫩如水,設喻新奇,形象地狀摹出蝴蝶晶瑩、透明的雙翅;忽繞砌,忽依風,把蝴蝶翩翩起舞的輕盈動態(tài)逼真地展現(xiàn)出來。栩栩如生的描畫,十分傳神。

    唐代詩人 王建 《晚蝶》
    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 風名言

    唐·王勃《詠風》。這兩句大意是:當日落西山,山山水水都寂靜下來進入夢鄉(xiāng)時,她(風)又吹響了松濤,為您奏起了美妙的樂章。《詠風》是一首詠物詩。作者把風的動態(tài)進行擬人化的描寫并賦予人的感情。風卷松濤本是自然現(xiàn)象,作者卻說是“為君”奏樂,是有意識的行為,把風描繪得栩栩如生,脈脈多情,給詩增添了意趣。擬人手法運用得體,可使形象生動,平添詩情,寫作上可作借鑒。

    唐代詩人 王勃 《詠風》
    晚風搖竹影,斜日轉山陰。

    唐·唐求《友人見訪不值因寄》。這兩句大意是:晚風吹動竹林,翠竹的影子也隨之搖曳;斜日沿山嶺下落,山的影子也隨之轉陰。晚風習習,竹枝在晚風中搖擺,詩人卻不寫竹搖而寫“竹影”為晚風所搖;斜陽冉冉,傍山而徐徐下落,詩人卻不寫日落而寫“山陰”隨斜日而轉動。作者觀察仔細,構思新穎?捎脕砻鑼懮揭鞍砭吧。

    唐代詩人 唐求 《友人見訪不值因寄》
    桂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 《始安秋日》。這兩句大意是:桂林的風景特異,桂林的秋天,就像洛陽的舂天。寫桂林風景之美,不從描繪山青水秀著筆,卻獨辟蹊徑,寫“秋似洛陽春!甭尻柎汗庵,牡丹之盛,早有定論,而且廣為人知。桂林秋色堪與洛陽春光比美,其春色、夏景自不待言;就是冬天,想必也是氣候宜人的。這一句五個字,就把桂林四季如春的奇異風光勾勘出來了。以桂林秋比洛陽春,這種比擬既新穎又恰切,可資借鑒。

    唐代詩人 宋之問 《始安秋日》
    小池殘暑退,高樹早涼歸。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這兩句大意是:小池塘里殘存的暑氣正在消退,大樹已把早秋的涼意帶回來了。小池藏不下多少熱氣,而大樹容易招風,它們最先知道暑盡秋來的消息,所以作者選擇這兩種典型景物來描寫夏末秋初的風光。

    唐代詩人 沈佺期 《夏晚寓直省中》
    莫愁千里路,自有到來風。 關于風的名言

    唐·錢珝不要擔心路途太遙遠,自然有風吹著帆把你送到

    唐代詩人 錢翊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這兩句大意是:晚風送來荷花清淡細微的香氣,竹露滴落發(fā)出清脆悅耳的聲響。此二句從嗅覺、聽覺兩方面寫夏夜的靜謐和快感。晚風夾雜著水氣,送來了荷花的幽香,使人心曠神怡。滴滴竹露發(fā)出清響,更顯示出夏夜的寧靜及詩人心境的淡泊。詩句達到的境界,“一時嘆為清絕”(清·沈德潛《唐詩別裁》)。以此二句形容夏夜的景致,描寫幽靜的環(huán)境,十分恰切。

    唐代詩人 孟浩然 《夏日南亭懷辛大》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唐·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鳴:使動用法,使物發(fā)出響聲。舊游:老朋友。這兩句大意是:夜風吹響了兩岸的樹葉,明月照射著一條孤獨的小船。這兩句是表現(xiàn)旅途的孤寂情懷的,作者采取了以景寫情的方法,故情景相生。就景物而言,所聞者唯有風吹兩岸樹葉發(fā)出的瑟瑟之聲,所見者唯有月光照射下自己乘坐的一葉孤舟。就情而言,聞風聲而不聞人聲,見舟、月而不見舊游,胸中孤寂的程度,不言而可知。可用來寫月夜行船的情景或抒寫旅途思念親友的心情。

    唐代詩人 孟浩然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
    如有長風吹,青云在俄頃。

    唐·劉長卿《雜詠八首上禮部李侍郎·白鷺》。青云:直上青云,這里比喻作高官。俄頃:很短的時間。這兩句大意是:假如有得力人的援引,一定能很快就做高官,就像白鷺借助長風之力,轉眼便飛入云端一樣。以白鷺步入青云來比喻官場平步青云,可謂奇思妙想?捎脕肀憩F(xiàn)盼望早日升遷的心理。

    唐代詩人 劉長卿 《雜詠八首上禮部李侍郎·白鷺》
    一在好風吹,新花一萬枝。 風名言

    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其二。好風:指春天和煦的暖風。這兩句大意是:早春季節(jié),溫暖的和風吹了一夜,千萬枝新花競相開放。這兩句既可用于描寫新春景色,又可用于形容新生事物在合適的條件下不斷涌現(xiàn)。

    唐代詩人 令狐楚 《春游曲三首》
    日麗參差影,風傳輕重香。

    唐·李世民《芳蘭》。參差影:長短錯落的影子。輕重香:或淡或濃的香味。這兩句大意是:麗日照耀,篩下長短錯落的蘭影,珊珊可愛;清風過處,傳來淡濃不一的幽香,沁人心脾。我國古人曾把松、竹、梅譽為“歲寒三友”。然而松有葉而無香,竹有節(jié)而無花,梅有花而少葉。唯有蘭,香、花、葉“三美俱全’。在古代的辭賦詩文里,蘭是高潔的象征,節(jié)操的標幟,美好的化身,蘭具有君子之風。因此,騷人墨客常借蘭詠志,以蘭自況,唐太宗李世民《芳蘭》詩:“春暉開紫苑,淑景媚蘭場。映庭含淺色,凝露泫浮光!。會須君子折,佩里作芬芳”即其一例。此詩前六句狀物,后兩句抒情,不僅寫出蘭花的色態(tài)品性,也蘊含著詩人的操守志趣。

    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 《芳蘭》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唐·李世民《賜蕭蠫》意思就是在狂風中才能看出草的堅韌,在亂世里方能顯出忠臣的赤誠之心?匆粋人,只有在危難之中,在重大的考驗面前,才能真正檢驗出他人格的底色。

    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 《賜蕭蠫》
    不為風雨變,雞德一何貞。

    唐·李頻《風雨聞雞》。雞德:《爾雅翼》說雞有“五德”,“不失時者”為五德之一。一何:多么。貞:堅貞。這兩句大意是:不因為風雨變幻而改變自己報曉的本性,雄雞的德操是何等堅貞!《詩經(jīng)》上說:“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毙垭u司晨,按時而鳴是它的本性。它不理會自然界的風雨變幻,有在黑暗中感知黎明將至的敏感與先覺,恪盡職守地向人們報曉,準確無誤。這兩句可用于寫雄雞,也可借以歌頌不管政治風雨如何變化,仍忠于職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

    唐代官員詩人 李頻 《風雨聞雞》
    斜影風前合,圓紋水上開。 關于風的名言

    唐·李嶠《雨》。這兩句大意是:橫斜的樹影經(jīng)微風吹拂在遙曳中合攏,細細的雨點灑落水面,泛起圓圓的波紋,緩緩地擴散開來。寫輕風細雨中的樹影水波,搖翠漾碧,色態(tài)宛然,洋溢著動感。可用于寫輕風細雨中的景物。

    唐代詩人 李嶠 《雨》
    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里。

    唐·李白《清溪行》。清溪:在宣州。度:越過。這兩句大意是游人在清溪泛舟,宛若行于明鏡之中;鳥兒在山巒飛翔,恰如越過一道道屏風。這兩句寫溪水之清澈和兩岸山巒之秀美,兩個比喻都很貼切而又新穎別致。可用來描寫山青水秀的美麗風光。

    唐代詩人 李白 《清溪行》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半壁:指半山腰。天雞:神話中的雞名。這兩句大意是:在半山腰上看到一輪朝陽正從海中升起,空中傳來天雞的啼鳴之聲。這兩句是寫作者夢游天姥山過程中的所見所聞,具有神奇的浪漫主義色彩,可用來寫清晨登山觀日出的情形。

    唐代詩人 李白 《夢游天姥吟留別》
    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

    唐·李白《金鄉(xiāng)送韋八之西京》。咸陽:此指長安。這兩句大意是:我的心隨著狂風西飛,吹落在長安的樹上。這首詩是詩人在金鄉(xiāng)(在今山東省)送友人韋八回長安時寫的送別詩!珒删淦娇掌饎,想落天外,表達了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和對長安的深深眷戀之意。浪漫主義的想象顯示了詩人杰出的藝術才能,深受人們的喜愛。

    唐代詩人 李白 《金鄉(xiāng)送韋八之西京》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風名言

    唐·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其七。這兩句大意是:寒雪于梅花叢中漸漸消盡,春風從嫩柳條上冉冉歸來。梅、柳是冬春之交最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梅綻初蕊,預示著嚴寒的冬天即將過去;柳搖新綠,標志著溫暖的春天終于歸來。本句既可以用于描寫冬去春回的景色,又可以用于表現(xiàn)人們送走艱難,迎來光明的興奮心情,還可以用于論述事物總是不斷發(fā)展變化,像冬春自然更替一樣。

    唐代詩人 李白 《宮中行樂詞八首》
    云畔風生爪,沙頭水浸眉。

    唐·李白《初月》。爪:言初月彎曲如爪。眉:蛾眉,喻新月如女子細眉。這兩句大意是:天際云邊,清風生出玉爪;沙頭溪畔,蛾眉漫濡水中。云邊露出一彎初月,像是清風生爪;新月映入水中,疑是女于蛾眉。想象奇特,比擬巧妙,值得學習。

    唐代詩人 李白 《初月》
    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

    唐·李白《別儲邕之剡中》。鏡:指波平如鏡的鑒湖。這兩句大意是:青竹滴翠,把剡溪溪底映成綠色;紅荷吐芳,使鑒湖碧水溢出馨香。竹綠溪底,荷香湖中,剡中風景如畫。寫竹影,荷香及水鄉(xiāng)風光時可作參考。

    唐代詩人 李白 《別儲邕之剡中》
    有形不累物,無跡去隨風。

    唐·皎然《浮云》。累:帶累,拖累。這兩句大意是:天上一片輕云,雖有形體卻不拖累外物、它隨風飄去,不留一點蹤跡。詩人贊美輕云那種不累外物、來去無跡的飄然自得的品格,作者理想的處世哲學隱然可見?捎脕砻鑼懜≡。

    唐代詩僧 皎然 《浮云》
    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 關于風的名言

    唐·賈島《憶江上吳處士》。渭水:黃河的最大支流,發(fā)源于甘肅省渭源縣,東流至潼關入黃河。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唐時曾作為首都。這兩句大意是:秋風吹動渭水,掀起層層波瀾;長安城中落葉滿地,一派蕭瑟景象。這兩句千古流傳,極為有名,為后代不少名家引用過。如宋代周邦彥《齊天樂》中的“渭水西風,長安落葉,空憶詩情宛轉”;元代白樸《梧桐雨》雜劇中的“傷心故園,西風渭水,落日長安”等,都是點化這兩句而成的。今天除可直接用來描寫西安深秋景色之外,也可像周、白等人一樣化用其意。表現(xiàn)其它地方的秋景或抒發(fā)蕭索冷落的心情。

    唐代詩人 賈島 《憶江上吳處士》
    踔厲風發(fā),率常屈其座人。

    唐·韓愈《柳子厚墓志銘》。踔(zhuó酌)厲風發(fā):形容談論時神采飛揚,滔滔不絕的樣子。率:太抵,通常。這兩句大意是:談論起來神采飛揚,滔滔不絕,總是壓倒在座的其他人。可用來描寫極為健談的人。

    唐代文學家 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
    齊梁及陳隋,眾作等蟬噪。

    唐·韓愈《薦士》。齊、梁、陳:指南朝的齊、梁、陳三代。隋:隋代。眾作:指齊梁陳隋時代詩人們眾多的詩作。蟬噪:知了嘈雜的鳴叫。這兩句大意是:齊梁及陳隋時代的眾多詩作,就像夏天知了嘈雜紛亂的鳴聲。我國古典詩歌發(fā)展到齊梁時代,開始特別重視形式美,講究聲律,注重對仗,堆砌辭藻,雕琢字句,內容則空洞貧乏。這種情況一直持續(xù)到陳、隋乃至初唐,后世斥之為“六朝浮艷詩風”、“形式主義逆流”。韓愈這里把那些詩作比作“蟬噪”,認為成就低下,一無所取,表達了他鮮明的批判態(tài)度?晒┡u六朝詩歌時引用。

    唐代文學家 韓愈 《薦士》

    推薦名人名言

    本文地址:http://m.vindraniind.com/jingdianyulu/13446604176740.html

    推薦成語大全

    名人名言分類:風名言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 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