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名言 龍經(jīng)典語錄 共收錄關(guān)于龍的名言130條
漢·揚雄《法言·淵騫》指巴結(jié)投靠有權(quán)勢的人以獲取富貴。
西漢學(xué)者 揚雄 《法言·淵騫》三國·魏·曹植《洛神賦》。這兩句大意是:體態(tài)輕盈,翩翩如鴻鵠驚飛;身姿優(yōu)美,柔婉似游龍乘云。此名句以比喻手法表現(xiàn)宓妃的體態(tài)身姿,借鴻飛的矯健,龍騰的委婉,巧妙地寫出美女的風(fēng)韻,既生動形象又誘發(fā)想象,成為描寫中國古典女性美的典范之句,后世“飄如游云,矯若驚龍”的名句,即化用此句意境,承繼此句衣缽而成?苫靡悦鑼懪虞p盈矯健的美。
三國文學(xué)家 曹植 《洛神賦》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這兩句大意是:飄逸像天上的游云,矯健如驚起的蛟龍。此句以比喻的手法描繪人的風(fēng)神。其比喻貼切傳神,使人物形象極其鮮明,很為后人描繪歷史人物風(fēng)采時所喜用。據(jù)《晉書·王羲之傳》,當(dāng)對人稱道王羲之書法的筆勢不凡,也用~來形容,后人效法者屢見不鮮。故此名句不但可以表現(xiàn)人的神采,也可以用來評論古今書法名作,尤其是草書佳作。
南朝·宋文學(xué)家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比喻三國時代書法家韋誕的剛健有力與飽滿峭拔的書法藝術(shù)。
南朝·梁書畫家 袁昂 《古今書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李謫仙醉草嚇蠻書》。卵:雞蛋。龍:我國古代傳說中一種長形、有鱗、有角、能走、能飛、能游泳的動物,被視為神靈。這兩句大意是:雞蛋敵不過石頭,長蟲(蛇)斗不過神龍。這兩句用兩個簡單的比喻說明了一個道理:斗爭的雙方如果力量懸殊,強弱差別太大,就不能抗衡。在斗爭中,必須知己知彼,若不對敵我雙方進行力量對比的分析,蠻干胡來,冒險行動,那就是以卵擊石,自取滅亡!耙月褤羰、“雞蛋碰石頭”和~意思相近。
明代文學(xué)家、戲曲家 馮夢龍 《警世通言·李謫仙醉草嚇蠻書》見李白《與韓荊州書》。登龍門:傳說鯉魚游至龍門,如果能躍過去,就可化為龍。這兩句大意是:一旦能得到有力者的援引,步八官場,就會聲名大振。以“鯉魚躍龍門”比喻官場得意,微含譏刺意味,故一般用來嘲諷受人提攜而飛黃騰達的輕薄新進之士。
唐代詩人 李白 《與韓荊州書》無名氏《聽讒詩》。龍泉:指利劍。這兩句大意是:那些進讒言的人舌頭上長著利劍,殺了人還看不見血跡。古往今來,不知多少仁人志士死于讒言。那些奸詐狠毒的小人為了排除異己,往往血口噴人,借他人之手置人于死地,所以作者斥責(zé)他們“殺人不見血”。這首詩意在告誡人們警惕讒言,全文是“堂堂八尺軀,莫聽三寸舌!!
《聽讒詩》 《聽讒詩》唐·張籍《詠懷》。眼昏:眼花。耳重(chóng蟲):耳聾。這兩句大意是:眼花了,寫的字越來越大;由于耳聾,不知不覺說話的聲音越來越高。在~二句中,詩人從視覺、聽覺兩方面,形象地寫出老人的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舉止。人老眼花,寫小字越來越吃力了,自然是字越寫越大。耳聾,自己聽不見,便以為別人也聽不見,于是說話聲越來越高。詩作以白描的手法描寫老態(tài),流露出一股淡淡的悲愁,反復(fù)讀之,同情、感傷之情油然升起。描寫龍鐘老態(tài)可作借鑒。
唐代詩人 張籍 《詠懷》唐·孟云卿《汴河阻風(fēng)》。這兩句大意是:白霧蒙蒙,似有魚龍的氣息;黑云重量,變幻出牛馬的形狀。見河上白霧,覺得有魚龍之氣;見黑云變幻,似見牛馬之形,富有想象力。前句可用寫霧,后句可用來寫云。
唐代詩人 孟云卿 《汴河阻風(fēng)》唐·劉禹錫《冬日晨興寄樂天》。這兩句大意是:頭拉稀少了,責(zé)怪梳子過于尖利;年老顏色變衰,恨鏡子太亮,照得太清楚了。此二句抒發(fā)了衰老之嘆。清晨,作者梳頭時感到梳子扎得頭痛,不去自責(zé)頭發(fā)稀少,反怪梳子太尖太利;照鏡子時,看到自己老態(tài)龍鐘的樣子,惱恨鏡子太明太亮,照得太逼真了?梢钥闯觯娙艘呀(jīng)衰老,但又不愿正視這一現(xiàn)實。因為他思想上并未衰老,還希望在事業(yè)上、學(xué)術(shù)上有所前進。此二句形容年已老大,但又不希望自己年老的人的心理,寫得很幽默。
唐代文學(xué)家 劉禹錫 《冬日晨興寄樂天》宋·楊萬里《過橫山塔下》。這兩句大意是:太陽在秋水上搖曳,水波閃爍,像是一層層白色的龍鱗。這里描寫日光照射水面的景象:水在動蕩,看上去仿佛太陽在搖曳;波光閃爍,看上去仿佛龍鱗在閃光。比喻恰切,形象逼真?捎脕砻鑼懰先展。
南宋詩人 楊萬里 《過橫山塔下》明·方孝孺《閑居感懷》其三。九天:九重天,指天極高處。這兩句大意是:蚯蚓獨占區(qū)區(qū)一穴之地就心滿意足,而神龍卻志在九天凌空翱翔。作者以蚯蚓和神龍比喻社會上兩種人的處世態(tài)度和人生理想。前者是目光短淺,心胸狹窄的卑瑣小人,他們胸?zé)o大志,只顧一己之私,有個舒適的安樂窩就別無他求;后者是目光遠(yuǎn)大,胸懷天下的志士仁人,他們以天下為己任,奮發(fā)進取,力圖為國為民作出一番大事業(yè)。作者意在否定前者,肯定后者?梢詾閮煞N不同人生觀的人畫像,鼓舞人們心懷天下。
明代文學(xué)家 方孝孺 《閑居感懷》晉·陳壽《三國志·吳書·周瑜傳》。這兩句大意是:蛟龍得到云霧雨露,最終將不會甘作池中之物。赤壁戰(zhàn)后,孫權(quán)拜劉備為左將軍領(lǐng)荊州牧。周瑜不以為然,上疏勸孫權(quán)調(diào)劉備到江南,以美色、酒肉使其意志消沉,把關(guān)羽、張飛等臂膀調(diào)離,使之不能成大事。用瑜認(rèn)為:給劉備土地,使他獨占一方,又讓劉、關(guān)、張三人湊在一起,就好像是~,一有機會就會飛走。后劉備果建蜀漢,形成我國歷史上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面。寫作上此句以“比”的手法見長,以蛟龍比劉備,云雨比機遇,池中物比無大志之人。該句語言精粹,比喻貼切,暗含哲理,發(fā)人深省,很為后人樂道。
西晉史學(xué)家 陳壽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見李賀《馬詩二十三首》其一。龍脊:馬背。連錢:一說身有旋毛如錢文,一說馬飾,皆通。這兩句大意是:馬背上貼著錦繡馬飾,銀色的馬蹄迅疾如風(fēng),如踏煙云而行。詩句極寫馬的神韻。前一句用“龍脊”形容馬背,使馬的形象如傳說中的龍一樣矯;后一句用夸張手法寫出馬飛奔時的壯觀景象,英姿勃勃,確是龍馬精神。
唐朝詩人 李賀 《馬詩二十三首》五代·南唐·李煜《望江南》[多少恨]。這兩句大意是:車隊屬連前進,如同流水,駿馬前后馳騁,仿佛游龍。上林苑中,到處是花明月朗,春風(fēng)蕩漾的大好風(fēng)光。作者本是南唐國主,國破后被宋太祖趙匡胤囚于汴京。這兩句是作者在夢中回憶當(dāng)年南唐盛日,自己率領(lǐng)隨從春游上林苑的情景。原作主要是通過對往日歡樂生活的回憶,來襯托現(xiàn)時作為階下囚的屈辱,表達亡國之痛。后世常不用其原義,而引用前一句形容熱鬧的場景。
南唐第三任國君,后亡國被俘,被宋太宗毒殺 李煜 《望江南》宋·辛棄疾《念奴嬌》[我來吊古]。虎踞龍蟠(pán盤):像虎蹲著,像龍盤著,形容建康(今南京)地勢險要。相傳諸葛亮曾經(jīng)稱贊這里的地形是“鐘山龍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正因為如此,六朝都在這里建都,但都早巳先后敗亡。興亡:這里是偏義詞,側(cè)重于“亡”。這兩句大意是:虎踞龍蟠的帝王之都在哪里呢?滿眼看到的只是一片衰亡的歷史遺跡。這兩句自問自答,寫作者“登建康賞心亭”吊古時的所見所感。其實,建康地形未變,只因為當(dāng)時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無意恢復(fù),以至有志之士報國無門,“虎踞龍蟠”形同虛設(shè),國家面臨著敗亡的危險,因此作者才興~之嘆;由出此引出的“閑愁千斛”實在也不是無足輕重的“閑愁”,而是他憂國憂民的深沉感傷。七百余年以后,人民解放軍占領(lǐng)南京,推翻了蔣家王朝,毛澤東同志為此寫下了“虎踞龍蟠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著名詩句,就是反其意而來?梢娡瑯拥牡匦,同樣的古跡,不同時期的不同作者會引出完全不同的感慨,寫詩讀詩,不可不加審察。
南宋愛國詞人 辛棄疾 《念奴嬌》元·劉基《五月十九日大雨》。草色:指綠色的水。這兩句太意是:雷雨過去了,那呼風(fēng)換雨的“龍”也消聲匿跡不知去處,一池滿滿的綠水里,有千萬只青蛙在歡唱。這首詩全文是:“風(fēng)驅(qū)急雨灑高城,云壓輕雷殷地聲。”前兩句寫雷雨交加,風(fēng)馳電掣;后兩句寫風(fēng)停雨霽,萬蛙齊鳴。作者把兩個迥然不同的畫面剪接組臺起來,形成鮮明對比,生動地表現(xiàn)了夏日瞬息萬變的天氣特征。
明朝開國功臣,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xué)家 劉基 《五月十九日大雨》唐·朱慶余《觀濤》。鮮飆(xiǎnbiāo顯標(biāo)):少見的狂風(fēng)。這兩句大意是:潮水奔涌而至,像是狂風(fēng)出海,挾著魚龍之氣;又如晴日雪水自山間噴薄而來,發(fā)出雷鼓之聲。描寫漲潮時的驚濤巨浪,耳目并用,視聽結(jié)合,有聲有色,氣勢壯觀?捎脕韺憹q朝的形。
唐代詩人 朱慶余 《觀濤》唐·鄭谷《淮上與友人別》;瓷希捍酥笓P州。瀟湘:今湖南一帶。秦:今陜西。這兩句大意是:離亭別宴上笛子吹奏起象征離別的《折楊柳》曲,在沉沉暮靄中君向瀟湘我向秦,天南地北,各自一方。這首詩全文是:“揚子江頭楊柳春,揚花愁殺渡江人!!绷b旅飄泊,客中作別,已夠令人悲愁;加之風(fēng)笛暮靄、離亭別宴等物象,更加使人傷情;況且此地一別,南北異途,后會無期,怎不教人銷魂!所有這一切都在這樸直的敘述語氣的結(jié)句里得到充分的表達。如此結(jié)尾,別開生面。
唐代詩人 鄭谷 《淮上與友人別》唐·溫庭筠《經(jīng)五丈原》。五丈原:在今陜西省岐山縣南斜谷口西側(cè)。請葛亮率軍伐魏屯兵于此,不幸壯志未酬,病逝軍中。下國:指偏處西南的蜀國。臥龍:指諸葛亮。寤:使人醒寤。主:指后主劉禪。中原得鹿:指司馬氏統(tǒng)一中國!妒酚洝せ搓幒盍袀鳌罚骸扒厥渎梗煜鹿仓鹬,后世就以“得鹿”比喻取得政權(quán)。這兩句大意是:號稱臥龍的一代名相諸葛亮雖然竭智盡忠,也無甚使昏庸的后主劉撣醒悟,天下政權(quán)不由人愿地旁落在司馬氏手中,供奉在祠廟中的諸葛亮已無計可施了!督(jīng)五丈原》是憑吊諸葛亮祠廟時寫的一首詠史詩。詩句充滿對昏君的諷刺和對時勢不造就英雄的嘆惋。
唐代詩人 溫庭筠 《經(jīng)五丈原》唐·王昌齡《出塞》其一。但使:只要。龍城:指盧龍城,漢時是右北平郡的郡所.飛將:指漢武帝時名將李廣。李廣曾任右北平太守,抗擊匈奴,屢建戰(zhàn)功,被匈奴稱為飛將軍.避之?dāng)?shù)歲,不敢入塞。胡馬:西北少數(shù)民族的馬群,此指入塞侵略的匈奴兵馬。明山:指今橫亙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中部,東北連接內(nèi)興安嶺的陰山山脈,漢代常憑借這道天然屏障抵御匈奴的侵略。這兩句大意是:只要有李廣那樣的名將鎮(zhèn)守邊境,敵人的馬隊就不敢度過陰山南侵。這兩句雖然是贊頌民族英雄李廣的,但句中用了“但使”、“不教”等假設(shè)之辭,實際上也是諷刺當(dāng)時邊將無能的,言外之意是說他們不能像李廠那樣威震敵膽,有效地遏制敵軍南侵,F(xiàn)在可反其義而用之,以“龍城飛將”比喻邊防將士,歌頌他們保衛(wèi)祖國邊疆的壯志豪情。
唐代詩人 王昌齡 《出塞》唐·李商隱《詠史》。三百年:指從孫吳立國(公元222年)至陳亡(公元589年),共三六七年,約稱三百年。鐘山:南京紫金山。據(jù)說諸葛亮看到南京形勢之雄,曾說:“鐘山龍盤,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边@兩句大意是:三百年間,金陵一連換了好幾個王朝,朝代的生命就像清早的夢一樣短暫;鐘山的險要地勢,哪能挽救他們的滅亡!《詠史》是李商隱的杰作之一。原作為:“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痹娙酥赋觯簭膶O吳到陳亡,僅僅三百余年,但六朝諸代,相繼更迭,恰似凌晨殘夢,轉(zhuǎn)瞬即逝,說什么鐘山龍盤,石城虎踞,可險要的地勢并未阻擋他們的滅亡?梢姟皣嫱,在人杰不在地靈”(屈復(fù)《玉駱豀生詩意》卷七)。六朝如此,正在走向衰亡的唐王朝也是如此,此二句可用以感嘆世事多變,也可用以揭示地勢的險要不能挽救反動統(tǒng)冶的滅亡這一規(guī)律!皶詨簟敝,十分恰切。
唐代詩人 李商隱 《詠史》唐·李白《遠(yuǎn)別離》。這兩句大意是;君主如果沒有賢臣的輔佐,就像龍變成了魚一樣,失去了力量和威嚴(yán);權(quán)臣倘若竊取了政權(quán),就會律老鼠變成老虎一樣飛揚跋扈!哆h(yuǎn)別離》是李白對天寶后期玄宗荒政,奸臣李林甫、楊國忠弄權(quán)的混亂現(xiàn)實的藝術(shù)反映!梢哉f是對許多歷史經(jīng)驗的總結(jié),為政者不可不慎。
唐代詩人 李白 《遠(yuǎn)別離》唐·李白《公無渡河》。昆侖:昆侖山。黃河源于它的支脈巴顏喀拉山。龍門:在山西河津縣西北,傳說夏禹治水,鑿以通流,又稱禹門口。這兩句大意是:黃河西來沖決了昆侖山,她大聲咆哮著,奔騰萬里,怒觸龍門。詩句大氣磅礴,把萬里黃河描寫得宛如有著無限生命力的巨龍,所以成為詠嘆黃河的名句?捎脕砻鑼扅S河的氣勢。
唐代詩人 李白 《公無渡河》唐·李白《對雪醉后贈王歷陽》千萬別去逆犯飛龍鱗,皇帝會砍了你是頭;千萬別去捋猛虎的胡須,小心手被咬斷。
唐代詩人 李白 《對雪醉后贈王歷陽》唐·皇甫冉《春思》鶯:黃鸝。燕子的話語,黃鸝的歌聲。形容大好春光。
唐代詩人 皇甫冉 《春思》唐·韓愈《芍藥》。浩態(tài):盛態(tài),芍藥花大色艷,酷似牡丹。狂香:異常的濃香。爍爍(shuò碩):光亮的樣子。綠盤龍:指芍藥枝葉如盤踞的龍。這兩句大意是:過去從未見過如此盛態(tài)異香的芍藥,花朵如閃閃的紅燈,枝葉似綠色的盤龍。芍藥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春末夏初開花,品種眾多,花色紛繁,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早在三千多年前已為先民所種植,《詩經(jīng)》上就有“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的記載。作者這首詩以夸張之筆寫道:“~。覺來獨對情驚恐,身在仙宮第幾重?”形容自己置身芍藥花叢,就像步入仙宮天苑一般。詩人的審美感受使讀者也受到感染,急欲一睹為快。
唐代文學(xué)家 韓愈 《芍藥》唐·杜甫《洗兵馬》。攀龍附風(fēng):這里喻指跟隨皇帝平定安史之亂。龍、風(fēng)喻帝王。這兩句大意是:跟隨著皇帝平定安史之亂的人氣勢不可抵當(dāng),戰(zhàn)勝之后這些人都被封成侯王。這首詩作于長安,洛陽收復(fù)之后,平定安史之亂形勢大好之時,作者在喜慶頌揚的同時,揭示出當(dāng)時一種政治弊端:朝廷賞爵濫,許多投機者爬上高位必然引起后患。詩句表現(xiàn)出杜甫敏銳的政治眼光和憂國之心!芭数埜斤L(fēng)”一語始于漢時人,現(xiàn)在多引以比喻巴結(jié)投靠有權(quán)勢的人,借以達到獵取名利、向上爬的目的。
唐代詩人 杜甫 《洗兵馬》宋·辛棄疾《青玉案》[東風(fēng)夜放]。鳳簫聲動:指演奏音樂。玉壺:比喻月亮,也可指燈。魚龍舞:指耍魚燈、龍燈。這幾句大意是:城中演奏音樂的聲音一直不停息,天上的月亮由東向西轉(zhuǎn)動,魚燈、龍燈整整舞了個通宵。這幾句描寫元夕的熱鬧景象,又是演奏音樂,又是耍魚燈龍燈,而且通宵達旦。更有趣的是,天上的月亮也同地下的人們一樣興致勃勃,轉(zhuǎn)悠著欣賞元宵夜景。如此良宵,令人神往。可用來描寫元夕或其他節(jié)日月夜的熱鬧景象。
南宋愛國詞人 辛棄疾 《青玉案》宋·蘇軾《王復(fù)秀才所居雙檜二首》其二。九泉:地下極深的地方。蟄(zhé哲)龍:潛伏在地下待機飛天的龍。這兩句大意是:檜樹的根直插到九泉也是直的,不曾盤曲,但根在地下,人不能見,只有蟄龍才能知道。詩人認(rèn)為,檜樹的根和它的樹干一樣,也是挺直的,但根在地下,無人知曉,蘇軾借此贊美王復(fù)的才能和品德表里一致,勁節(jié)不屈,只是無人了解。這是常用的借物為喻的手法,沒想到在“烏臺詩案”中,當(dāng)時的宰相王珪竟對神宗說:“陛下龍飛在天,軾以為不知己而求之地下蟄龍,非不臣而何?”給蘇軾扣上“不臣“的可怕罪名,意欲置蘇軾于死地,幸虧神宗還算明白,說:“詩人之詞,安可如此論,彼自詠檜,何與朕事?”才算沒治蘇軾的罪。從這里可見讒佞者的可惡,文字獄的可怕。可以此描繪老樹的根,或借以抒寫懷才不遇無人理解的抑郁情懷。
北宋文學(xué)家 蘇軾 《王復(fù)秀才所居雙檜二首》宋·蘇軾《虢國夫人夜游圖》。佳人:美女,這里指虢國夫人。鞚(kòng控):有嚼口的馬絡(luò)頭,這里作動詞用,指用手拉著馬絡(luò)頭。玉花驄(cōng匆):青白色的花馬。這兩句大意是:美女自己駕馭著玉花驄,輕快飄忽的樣子宛如一只受驚的燕子立在飛龍身上。據(jù)說唐玄宗有匹名馬名叫玉花驄,虢國夫人常乘著它入禁中。曹植《洛神賦》有“翩若驚鴻,宛若游龍”的句子,描寫洛神的體態(tài)。蘇軾以“翩如驚燕踏飛龍”描寫虢國夫人騎馬夜游時輕快飄忽的樣子,又出新意,借鑒前人而不拘泥,這是可以給后代作者很好啟示的做法。
北宋文學(xué)家 蘇軾 《虢國夫人夜游圖》宋·黃庭堅《清明》,蟄(zhé哲):動物冬眠。草木柔:草木受春雨滋潤呈現(xiàn)出柔嫩的綠色。這兩句大意是:一聲春雷,驚醒了蟄睡的龍蛇;一場透雨,潤綠了遍野的草木。詩句寫出春雷、春雨給天地萬物帶來了勃勃生機,在寫作上有借鑒作用。
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 黃庭堅 《清明》南朝·梁·蕭衍《古今書人優(yōu)劣評》。這幾句大意是:(王羲之的書法)字勢雄奇飄逸,有的像龍?zhí)S于天庭之門,有的像虎雄踞于皇宮的樓闕。這是梁武帝蕭衍評竹書圣王羲之的話。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官至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早年學(xué)書于衛(wèi)夫人,后草書學(xué)張芝,正書學(xué)鐘繇,博采眾長,精研體勢,推陳出新,自成一家。其書備精諸體,尤擅正行,字勢雄強而多變化,為歷代學(xué)書者所宗尚,唐太宗稱其書法為“盡善盡美”。蕭衍用形象的比喻描述他的字勢如龍騰虎踞,雄奇飄逸,變化多端。王羲之的真跡無存,而書跡刻本則多流傳于世,其《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南朝梁皇帝 蕭衍 《古今書人優(yōu)劣評》見宋·蘇軾《連雨江漲二首》其一。連雨:連陰雨。龍卷:龍卷風(fēng)。這兩句大意是:龍卷風(fēng)夾帶著魚蝦隨雨落下,人隨著嗚犬爬上墻頭過夜。兩句詩繪出一幅風(fēng)雨災(zāi)情圖。龍卷風(fēng)是一種范圍小、時間短的猛烈旋風(fēng),破壞力極大,能把人、畜卷上空中落到別處。蘇軾貶官恵州,那里濱海多水,陰雨連綿,江水暴漲,龍卷風(fēng)肆虐。作者目睹這一自然災(zāi)害,并把它寫到詩中來,成為龍卷風(fēng)的藝術(shù)記錄。
北宋文學(xué)家 蘇軾 《連雨江漲二首》唐·韓愈《進學(xué)解》抓住了關(guān)鍵性的重要知識,就等于畫山水畫出了主峰,穿衣服提起了領(lǐng)袖。
唐代文學(xué)家 韓愈 《進學(xué)解》見北齊·劉晝《劉子·妄瑕》。荊:荊山,在今湖北省西部。相傳戰(zhàn)國時楚人卞和于此山得寶玉“和氏璧”。岫(xiù秀):山峰。纖瑕(xiá霞):細(xì)小的毛病。驪(lí梨)龍之珠:出自驪龍頷下的寶珠。纇(lèi累):疵點,小缺陷。這兩句大意是:荊山的美玉也必然含有細(xì)小的毛病,出自驪龍頷下的寶珠也有微小的缺陷。任何事物的質(zhì)量都不是絕對的;既不會是絕對的好,也不會是絕對的壞。絕對的完美無缺,世間并不存在。俗話說:凡事難以十全十美,也是這個道理?捎糜趯κ挛镄再|(zhì)含有相對性的說明,也可用于對有過失者的鼓勵。
北齊文學(xué)家 劉晝 《劉子·妄瑕》《孝肅包公遺像贊》。龍圖包公:包拯曾任龍圖閣直學(xué)士,故稱“龍圖”。肺肝冰雪:內(nèi)心像冰雪一樣純凈。胸次山河:胸中懷著國家河山。阿(e婀):曲從。這幾句大意是:包拯一生清正廉潔,內(nèi)心像冰雷般潔凈.胸中裝著祖國山河,一心想報效國家,施政時剛直不阿。可化用以形容一生為國效忠,正直清廉,無私無畏,執(zhí)法如山的人。
《孝肅包公遺像贊》 《孝肅包公遺像贊》五代·后蜀·花蕊夫人《宮詞》。內(nèi)人:這里指宮中的女伎藝人。這幾句大意是:釣線沉入波中,水里蕩漾著彩舟,魚兒爭著咬釣鉤上的香餌,一條條上了龍鉤;內(nèi)人急忙捧著金盤承接,閃著紅鱗的魚兒,仍然潑刺刺地在盤中跳躍不休。詩句描寫了宮中彩舟垂釣的情景。彩舟輕“漾”,魚兒“爭”“上”,金盤“急捧”,紅鱗“躍”動,一系列動詞的連用,于活潑跳躍的節(jié)奏中表現(xiàn)出宮中垂釣的歡快!安手邸、“芳餌”、“龍鉤”、“金盤”與“紅鱗”,一系列富艷的字眼,又透露出宮中與民間不同的華貴氣息。
五代十國女詩人 花蕊夫人 《宮詞》唐·徐夤(yín銀)《追和白舍人詠白牡丹》。素練:潔白的熟絹。瓊葩(pā趴):似玉的花朵。薰:花草的芳香,此處用作動詞,散發(fā)芳香。白龍香:薰香名。楚女:指巫山神女,自言“旦為朝云,暮為行雨”(見宋玉《高唐賦序》)。姮(héng橫)娥:即嫦娥。這幾句大意是:白牡丹蓓蕾初綻,像是一個緩緩張開的素練囊,潔白如玉的花朵散發(fā)出白龍香似的芬芳,好像裁開了巫山神女片片朝云,又似剪破了月中嫦娥的縷縷清光。寫白牡丹而以“素練囊”、“白龍香”為喻,可謂新奇;“楚女”“姮蛾”的聯(lián)想,也出人意外;“云片”可裁,“月光”可剪,尤為妙語,可用來描寫白牡丹的形、神、色、香。
唐代詩人 徐夤 《追和白舍人詠白牡丹》唐·秦韜玉《檜樹》。翠云:比喻如云的枝葉。輪囷(jūn軍):屈曲而高大的樣子。嘯風(fēng)吟雨:在風(fēng)雨中呼嘯。幾百春:幾百年。深蓋:檜樹呈圓椎形的樹冠,像是深深的車蓋。塵(zhǔ主)尾:拂塵。這幾句大意是:檜樹那翠綠如云的枝葉與蟠曲瘦高的樹干交匯為一體,數(shù)百年來一直在風(fēng)雨中呼嘯不息,那深深的車蓋般的樹冠屈盤著像一支巨大的青色拂塵,枯老的樹皮展開著像是片片黑色的龍鱗。以“翠云”比喻檜樹的枝葉,以”瘦輪囷”形容檜樹干,以“青塵尾”、“黑龍鱗”比喻檜樹的樹冠和樹皮,皆準(zhǔn)確生動,形象逼真?捎脕砻鑼懜叽蠊爬系臋u樹。
唐代詩人 秦韜玉 《檜樹》唐·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嚯(huò霍)光芒閃爍的樣子。矯:矯健。這幾句大意是:(舞劍器時)劍光閃爍,好像后羿射落了九個太陽;舞姿矯鍵輕捷,好像群神駕龍飛翔;始舞時前奏的鼓聲暫歇,好像雷霆停止了震怒;罷舞時劍影收攏,好像平息下來的江海凝聚著青光!木鋵珜O大娘的劍器舞作了具體描寫:前二句狀其忽然而伏,忽然而起;后二句狀其忽然而來又忽然而罷,變化莫測,出人意表。描寫矯健的劍舞或擊劍時可作參考,用博喻描繪舞蹈的方法也可借鑒。
唐代詩人 杜甫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宋·鄧志宏《木犀》。桂花又名木犀。龍涎:龍涎香,系抹香鯨腸胃的病態(tài)分泌物,類似結(jié)石,香氣持久,是極名貴的香料。這兩句大意是:清風(fēng)一日從天上月宮吹來,月桂的幽香使世上的龍涎不敢再枉自稱香。秋風(fēng)送爽,金桂吐芳,大地飄逸著天香,使世上最名貴的龍涎也相形見絀,這就是鄧志宏《詠桂》詩的立意。全詩為:“雨過西風(fēng)作晚涼,連云老翠入新黃!!弊髡哂帽纫r的方法,說世上最名貴的龍涎在桂香面前也自慚形穢,不敢稱香,那么桂花天香之美妙、之清幽,之奇麗,之沁人心脾,可想而知。
宋代詩人鄧肅 字志宏 鄧志宏 《木犀》清·鈕琇《采煤曲》。云根:深山中云起之處,古人認(rèn)為云生于巖穴,此指深山。黜(zhú竹):砍,掘。坼(chè徹):裂開。埂(gěng耿):汲水用的繩索。蒲伏:同“匍匐”,爬行。齊肩:并肩,這里有挨個兒的意思。這幾句大意是:挖裂了龍山,掘盡了云根,轆轤上的繩索深深地下垂到千尺以下的礦井。額頭上點著燈在井底爬行,皮膚被染成一片漆黑,饑餓驅(qū)迫著窮人一個個進入地的底層。這首詩的后四句是:“朝入還期夕數(shù)錢,忽逢崩石生長捐。千村土銼(cuò)炊煙出,中有民命如絲懸!边@是較早描寫采煤工人的詩歌,作者不僅以幾個特征性的細(xì)節(jié)刻畫了他們的艱苦勞動和危險處境,而且還寫出了他們朝不保夕,命如懸絲的命運,有助于我們了解和反映封建社會后期采煤工人的生恬情況。
清代清學(xué)者 鈕琇 《采煤曲》明·高啟《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大江:指長江。這兩句大意是:長江滾滾滔滔,從萬山中奔流而來,沿江的山勢和大江的流向一樣,都是自西而東。兩句描寫長江沿岸的山水風(fēng)光,氣勢宏大.詩的后兩句專寫鐘山氣象:“鐘山如龍獨西上,欲破巨浪乘長風(fēng)!币鉃橹挥戌娚饺缤待堃粯佑蓶|往西,像要乘長風(fēng)破萬里浪。今天描寫龍蟠虎踞的南京風(fēng)光時仍可借用。
元末明初著名詩人 高啟 《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唐·李世民《王羲之傳論》。點曳:點畫。工:工巧。裁成:此指結(jié)構(gòu)。妙:精妙。翥(zhù柱):鳥飛。蟠:環(huán)曲。這幾句大意是:(王羲之的書法)點畫之精巧,結(jié)構(gòu)之精妙,如連綿的云煙,凝結(jié)的露珠,形狀似斷而意脈相連;如鳳鳥飛翔,虬龍盤曲,筆勢看似傾斜而仍然端正。李世民酷愛書法,尤其喜愛王羲之的字。修《晉書》時,他以皇帝之尊親自為王羲之作傳論。他把王獻之、蕭子云的字與王羲之的字作比,說獻之的字如隆冬枯樹,嚴(yán)家餓隸,子云的字如春蚓秋蛇,略無骨力,只有王羲之的字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一段話是他對王羲之書法所作的具體評論,對后人理解書法藝術(shù),提高書法鑒賞能力都有所幫助。
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 《王羲之傳論》唐·李白《送羽林陶將軍》陶將軍大駕樓船出使,威風(fēng)凜凜。江面上旌旗飄飄,紫煙繚繞。你將遠(yuǎn)行萬里,橫戈試探虎穴。三杯酒后,拔出龍泉劍舞個昏天黑地。別說我是個詞人,沒有沖天膽氣。在你臨行前,我將把繞朝鞭贈送給你。
唐代詩人 李白 《送羽林陶將軍》《莊子·列御寇》珍貴的明珠生在九重深淵的驪龍頷下。你一定是趁它睡著摘來的,如果驪龍當(dāng)時醒過來,你就沒命了。后以“探驪得珠”喻應(yīng)試得第或吟詩作文能抓住關(guān)鍵。
莊周,戰(zhàn)國哲學(xué)家 莊子 《莊子·列御寇》戰(zhàn)國·荀況《荀子·勸學(xué)篇》。焉:于此,雙音合成詞。這幾句大意是:積土就會堆成大山,山中自會興起風(fēng)雨;積水就會匯成深潭,其中自會產(chǎn)生蛟龍。荀子的原意,是說明在學(xué)習(xí)中日積月累,終富學(xué)識的遭理。其實萬事莫不如此:成功寓于具體而細(xì)小的工作之中?捎糜谥R積累及做事道理的比喻。
荀況,戰(zhàn)國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勸學(xué)篇》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回。阿房(pang旁)宮:秦代的著名宮殿,規(guī)模三百余里。雪:諧音“薛”。這幾句大意是:賈府尊貴豪富,史府門第顯赫。王家多奇珍異寶,薛家錢財花不完。這數(shù)句寫于應(yīng)天府官員中流傳的“護官符”上,言盡四家權(quán)重家尊,財多勢大,成為在當(dāng)?shù)仄蹓喊傩、官府也惹不得的惡霸,表現(xiàn)出封建貴族、地主階級的極權(quán)橫行及其生活之豪華奢靡!梢宰鳛槲覀冋J(rèn)識和批判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生動資料。
清代滿族小說家 曹雪芹 《紅樓夢》記者問這一屆湯尤杯是不是特別有意義?
奧運冠軍 林丹李賀《雁門太守行》。本句大意是:黑云滾滾壓上城頭,像要把城堡壓塌摧毀。戰(zhàn)事緊急,象烏云層層籠罩,要把城頭壓垮似的,戰(zhàn)士們的鎧甲在陽光照射下金光閃爍,在秋天的景色里,鼓角聲連天,一場激戰(zhàn)后,邊塞上戰(zhàn)士們用鮮血染成象胭脂一樣的紅土,在夜里凝成了紫色。半掩著紅旗來到易水旁,由于霜露濃重,天氣寒冷,連鼓聲都沉悶,為了報答君王筑黃金臺招賢納士的知遇之恩,提著玉龍寶劍為君王奮戰(zhàn)捐軀。 后用“黑云壓城城欲摧”比喻氣焰囂張,氣勢洶洶,局勢嚴(yán)峻。
唐朝詩人 李賀 《雁門太守行》推薦名人名言
本文地址:http://m.vindraniind.com/jingdianyulu/13446610568866.html
推薦成語大全
名人名言分類:龍名言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 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