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名言 落花經(jīng)典語錄 共收錄關(guān)于落花的名言38條
李賀《將進酒》。本句大意是:桃花敗時,落英繽紛,如降紅雨。此句寫暮春時節(jié)桃花飄落的景象。桃花,盛開時鮮艷明麗,引人注目;敗落時片片花瓣隨風飄舞,如降紅雨,如鋪紅氈,也別有一番風光。句中“亂”字寫落英繽紛之狀,“雨”字喻凌空飄落之態(tài),用詞精當,比喻確切,描寫落花可作借鑒。
唐朝詩人 李賀 《將進酒》唐·張籍《晚春過崔駙馬東園》。這兩句大意是:一場春雨之后,翠竹泛著清香;在紛飛的落花中,黃鶯在唱著惜春之歌。這是一首寫晚春之景和惜春之情的詩,下兩句是:“莫遣經(jīng)過少,年光漸覺空!薄珒删浒延旰蟠渲瘢捍郝浠,黃鶯嬌啼,青竹泛香等等,全都攝人詩中,調(diào)動讀者的視覺、聽覺、嗅覺去感知詩的意境美,而在這充滿詩意的美景中又融和著惜春惜花之情?梢脤懲泶壕吧。
唐代詩人 張籍 《晚春過崔駙馬東園》唐·王維《從岐王過揚氏別業(yè)應(yīng)教》。歧王:唐睿宗第四子李范,初封鄭王,繼改衛(wèi)王,后改封岐王。別業(yè):猶別墅。應(yīng)教:魏晉以來,人臣以文字與天子屬和曰“應(yīng)召”,與太子相屬和“應(yīng)令”,與諸王相屬和曰“應(yīng)教”。這兩句大意是:(作者隨岐王游楊氏別業(yè),飲酒談天)因坐得久了,樹上啼鳥換了,地下落花多了.不覺游興闌珊,倦意襲人。兩句詩寫出一片閑適之情!锻S詩話》說:前人詩言落花有思致者三:王維“~”。李嘉祐“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荊公“細數(shù)落花應(yīng)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詩句所表現(xiàn)的意境,讀者需細細體味。
唐代詩人 王維 《從岐王過揚氏別業(yè)應(yīng)教》唐·司空曙《題鮮于秋林園》。這兩句大意是:一抹遠山橫亙在萋萋芳草的盡頭,一江春水流淌在零亂落花的覆蓋中。此名句在動人景色中表現(xiàn)強烈的落寞、蕭瑟之感。芳草萋萋,流水落花,滿目索然。遠山蒼翠,在寂寞的氛圍中,也給人迷茫之感。此名句委婉曲折,是借景傳情,寄情于景的典型例證
唐代詩人 司空曙 《題鮮于秋林園》唐·盧綸《春詞》。這兩句大意是:醉臥在花樹下,身子的一半倒被落花埋住了。這兩句寫酒醉后躺在樹下不省人事,而且時間已經(jīng)很久了。因為有芳樹、落花作陪襯,醉態(tài)也顯得非常優(yōu)美。詩情畫意,油然而出。
唐代詩人 盧綸 《春詞》唐·李商隱《和張秀才落花有感》。這兩句的大意是:花在隕落的時候尚且翩翩起舞,被掃在一處以后越發(fā)可聞到它的余香。前句是從視覺感受寫,后句是從嗅覺感受寫。落花不因凋零而呈現(xiàn)衰颯之態(tài),不僅“猶自舞”,而且令人“更聞香”,這種精神實可嘉許。可用來詠落花。
唐代詩人 李商隱 《和張秀才落花有感》唐·儲光羲《答王十三維》。這兩句大意是:陣陣落花,也能帶給人春光滿園的感覺,池塘邊幾株青翠的楊柳與一池碧綠的春水互相輝映。這兩句寫暮春景色而仍清新如畫,充滿意趣,反映了作者積極樂觀的情懷。
唐代詩人 儲光羲 《答王十三維》宋·晏幾道《臨江仙》[夢后樓臺]。這兩句大意是:人孤零零地站在落花中,雙飛的春燕在微雨中穿行。這兩句借用了五代·翁宏《春殘》詩的原句。二句看似寫景,實際是寫人的情態(tài)!奥浠ā蓖谷水a(chǎn)生傷感之情,“徽雨”每每帶給人纏綿之意,而“燕雙飛”越發(fā)襯托出“人獨立”的孤寂,可見這兩句所包含的“情”還是很深沉的?捎糜诒憩F(xiàn)暮春懷人的情景,或借鑒其融情干景的寫作手法。
北宋詞人 晏幾道 《臨江仙》五代·南唐·李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這兩句大意是:好像落花隨著流水飄蕩一樣,那象征美好生活的春光一去不復返,一在天上,一在人間,永遠無法再得到了。這幾句表現(xiàn)李煜江山易主的愁恨和故國難回的痛苦心情。作者連用“流水”不復返,“落花”不回枝,“春去”不再來,比喻歡樂的一去永不復返;并用“天上人間”比喻昔日帝王生活和今日階下囚生活的天壤差別。而在“流水落花”一句的后面里加上一個濃重的感嘆詞“也”,把他的悔恨、悲愁、痛苦的感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南唐第三任國君,后亡國被俘,被宋太宗毒殺 李煜 《浪淘沙令》唐·劉長卿《尋張建山居》。這兩句大意是:張逸人隱居的桃園一定在山深處,因為隨著澗水浮來了落花!秾堃萑松骄印吩姙椋骸拔J磐B道,空山更有人家。~。”詩作描繪了張逸人幽靜的山居。此二句寫詩人尋找張逸人隱居的住處而不得,正焦急時,忽見隨著澗水浮來散落的桃花,詩人大喜,斷定張逸人一定居住在深山中,朔洄而上可以找到他。詩句雖為對張逸人隱居的地方加以描繪,但我們完仝可以聯(lián)想到那里一定有青山、綠水、桃林、野花.隱居者的閑遣情懷由此可見。
唐代詩人 劉長卿 《尋張建山居》唐·李白《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這是李白回憶與好友元演舊日的游蹤而寫給元演的一首長詩。這兩句大意是:若要問我別后的離恨有多少?就像暮春時節(jié)的落花那樣紛紛揚揚爭著飄舞。李白此名句和李煜“同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句法一樣,都是上句設(shè)問,下句用比喻作答。李煜詞以一江春水為喻,狀愁的深長不斷;李白詩以暮春落花為喻,狀愁的紛繁無邊,異曲同工,各擅勝坊。寫離愁別恨、思念之苦,可化用此名句的意境和表情手法。
唐代詩人 李白 《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蝶粉:蝴蝶翅上的粉末。飛絮:在空中飛舞的柳絮。燕泥:燕子作巢時所銜的泥土。這兩句大意是:蝴蝶翅上的細粉輕輕地沾在雪花一般漫天飛舞的柳絮上,燕子所銜的泥土混和著落花的清香。這阿兩句生動地表現(xiàn)了蝴蝶在蒙蒙飛絮中翩翩起舞,燕子在陣陣落花中來往穿行的暮春景色。不僅詞清句麗,而且有優(yōu)美的情思,可用以描寫富有動感的春色。
元代雜劇作家 王實甫 《西廂記》唐·張泌《寄人》。這兩句大意是:只有春庭上空的明月仍然多情,為滿腹離愁的人照著地上的落花。張泌曾與一個女子深情相愛,分別后音信杳然。詩人積思成夢,夢中去到了女子的居處。而夢醒之后,一切皆空,只有庭中明月,照著滿地落花。全詩是:“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痹娙送ㄟ^溶溶結(jié)冷月、片片落花等典型景物的描寫,含蓄地反映了不見所愛的孤寂和深婉纏綿的離愁。
唐代作家 張泌 《寄人》唐·張蠙《夏日題老將林亭》。纖:細;兀盒。這兩句大意是:雨雖然很細,已使生在墻頭的小草紛披下垂;湖面上吹過一陣陣輕微的旋風,把浮在水上的落花聚攏在一起。這兩句句的原意是表現(xiàn)“侯門”衰敗的景象,現(xiàn)在可引以描寫春末夏初的庭院景色。
唐代詩人 張蠙 《夏日題老將林亭》唐·雍陶《過南鄰花園》。這兩句大意是:春風有討人喜愛之處也有令人怨恨之處;因為它才吹開了春花,又匆匆吹落了春花!哆^南鄰花園》原詩為“莫怪頻過有酒家,多情長是惜年華!!痹娮魇惆l(fā)了詩人珍惜春光、珍惜年華的思想。在詩人看來,吹風吹綠了大江南北,吹紅了桃李,但轉(zhuǎn)瞬間又將百花吹落,有功有過,確是“堪賞還堪恨”!安乓婇_花又落花”以春光短促隱喻人生短暫。可以此二句抒發(fā)惜春之情,抒發(fā)“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情思。
唐代詩人 雍陶 《過南鄰花園》唐·嚴惲《落花》。這兩句大意是:終日問花:你究竟是為誰怒放,又是為誰凋落,而花卻始終不語!堵浠ā窞樵伌褐,原詩為:“春光冉冉歸何處?更向花前把一杯!!痹娙艘詳M人的手法,把春花當作有感情的生物,不僅和春花交談,還詢問它是為準開放,又為何凋零。言詞幽默試諧,飽含對春光、春花的喜愛之情。尤其是“盡日”二字,使人感到作者端著酒杯,終日徘徊于春花之前,時而喃喃自語,時而舉杯長吟,如醉如癡,令人感嘆?捎靡悦鑼憣Υ汗獾南矏,抒發(fā)惜花之情,擬人手法也可以借鑒。
唐代詩人 嚴惲 《落花》唐·杜牧《金谷園》。墮樓人:指西晉富豪石崇的歌妓綠珠,因?qū)O秀通婚,跳樓而死。這兩句大意是:傍晚時東風送來啼鳥的哀鳴,那飄落的春花就像當年的墮樓人。金谷園的故址在今洛陽車站跗近,是西晉富豪石崇的別墅,繁榮華麗,盛極一時,唐時已荒廢,成為供人憑吊的古跡。詩人在紅日西斜時來到這荒蕪的名園,自然沉溺于思古幽情之中,因而東風仿佛帶有涼意,鳥鳴顯得凄涼悲切,一切都蒙上了濃重的感傷色彩。尤其是那一片片飄然下墜的落花,使人想起此處曾發(fā)生過綠珠墮樓的悲劇,更引起詩人無限的遺想。一個“似’字,滲透著詩人多少追念、憐惜之情,揭示了綠珠與落花在不能掌握自己命運方面的相通之處,比喻貼切自然,意味雋永。此二句可借以抒發(fā)惜春懷古之情。
唐代詩人 杜牧 《金谷園》唐·杜甫《江南逢李龜年》。這兩句大意是:眼下恰值暮春,正是江南風光美好的時候。想不到在這落花時節(jié),又能和您在異多相逢。李龜年是唐代開元、天寶年間著名的歌唱家,杜甫在少年時曾和他有過交往。當時正是唐王朝的全盛時期,詩人也意氣風發(fā)。時隔四十多年,當詩人和他重逢時,兩人都到了暮年,又同在異鄉(xiāng)流落。所以這兩句既抒發(fā)了闊別之情,又寄寓著風景依舊、人事滄桑之感。“落花時節(jié)”不僅點明了重逢的時間,而且隱喻詩人和歌唱家都已到了暮年,唐王朝的全盛時期也已一去不復返了。一個“又”字,把四十年前的離別與四十年后的重逢聯(lián)系起來,含蘊著經(jīng)過劇烈的社會動蕩后,兩個有著不尋常經(jīng)歷的故人異鄉(xiāng)重逢時的深沉感慨和悲喜交加的心情,F(xiàn)在引用這兩句,可以拋開原詩中的傷感意味,只表現(xiàn)舊友重逢的欣喜歡愉。此外,句中以樂景村哀情和語意雙關(guān)的手法,也值得學習、借鑒。
唐代詩人 杜甫 《江南逢李龜年》宋·周邦彥《浣溪沙》[樓上晴天]。兩句大意是:春筍已漸漸長成堂下的綠竹,落紅墜地,已成為紫燕筑巢的燕泥。句寫春意闌珊。在原詞中,綠竹、燕泥是作為觸動作者離情歸思的景物出現(xiàn)的,可用于表現(xiàn)晚春景色。
北宋詞人 周邦彥 《浣溪沙》宋·楊萬里《小溪至新田》。這兩句大意是:落花滿路,沒人憐惜,被人踏成花泥,花香透過嘟背。楊萬里的這兩句詩,又為抒寫惜花之情選擇了一個新的角度。從詩句來看,此時落紅滿路,春已歸去。趕路的人并不注意這郊野間的落花,他們來去匆匆,把遍地殘紅踏成了花泥。美麗的花朵已經(jīng)無影無蹤,可是它們還把芳香留給了人間。正如陸游所說:“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卜算子·詠梅》)。這香氣透過腳背,沁入心脾,使人們心曠神恰。這兩句本是寫景之筆,抒情主人公并未直接出現(xiàn),但是透過這客觀的寫景筆墨,我們?nèi)匀豢梢泽w味到作者的一片深情;惜其“滿路無人惜”,愛其踏作泥猶香,不正是這兩句詩的意蘊所在嗎?
南宋詩人 楊萬里 《小溪至新田》宋·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這兩句大意是:滿目河山遼闊蒼茫,徒然引起人們對遠方朋友的思念;風吹雨打落英繽紛,更使人們增加對春歸的感傷。這兩句以情景交融之筆寫傷春念遠的情懷,流露出深沉的憂傷。前一句寫遠景,境界開闊,情調(diào)悲涼。那蒼蒼茫茫的河山吸引著離人的視線,使他情不自禁地憶念遠方的親友,但是山遠水長,相見無期,憶念也是徒然。一個“空”字,在轉(zhuǎn)折中表現(xiàn)了離人的無限惆悵。后一句寫近景,境界凄迷,格調(diào)纏綿。風風雨雨吹落了枝頭的殘花,催送著春天歸去。這衰敗的春景,使離人更感憂傷。這兩句詞以不同的境界表現(xiàn)相同的感情,“空”字表轉(zhuǎn)折,“更”字示進層,在這一退一進之中,大大增強了詞句的表現(xiàn)力。
北宋詞人 晏殊 《浣溪沙》宋·王安石《北山》。這兩句大意是:仔細地計數(shù)落花因而坐得久了,慢慢地尋找芳草落得回家遲了。這首詩是王安石晚年隱居金陵(令南京)時的作品,~兩句反映了自已平靜的心境和閑適的生活,用詞頗為精當。暮春時節(jié),落花飄零,作者仔細地計數(shù)著地上落了多少花瓣,久久未曾離去。此時,他既無惜春之情,又無傷時之慨,平平靜靜地“細數(shù)落花”,只是為了消磨時間。終于,他站起身來準備回家了,一路上依舊是悠閑自得,緩步而行,觀察著地上芳草的蹤跡,反正無所事事,只要把時間打發(fā)過去就行。句中的“細數(shù)”、“緩尋”、“坐久”、“歸遲”等詞,頗為傳神表現(xiàn)了這位安度晚年的老人的風神。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王安石 《北山》宋·邵雍《懶起吟》,一題《安樂窩》。這兩句大意是;醒來了但睡意還未全消,想起床又懶得起床,偎著被子側(cè)臥著,有意無意地看見簾外的落花在空中亂飛!稇衅鹨鳌返娜娛牵骸鞍胗洸挥泬粲X后,似愁無愁情倦時。~!比娞幪幙圩 皯衅稹钡念}旨,而“懶起”正是由于心無所求,安閑自適的緣故。~兩句把作者那種在朦朧半醒狀態(tài)中,擁被側(cè)臥,漫不經(jīng)意地看簾外落花的安恬閑逸、陶然忘機的心境極微妙地表現(xiàn)出來了。讀著這樣的詩句,作者的形態(tài)、神態(tài)、意態(tài)、心態(tài)宛然可見。
北宋哲學家,易學家 邵雍 《懶起吟》宋·歐陽修《豐樂亭游春三首》其一。豐樂亭:在滁州(今安徽省滁縣)西南豐山北麓,瑯琊山幽各紫薇泉上,為歐陽修所建。交加:此指樹木枝葉交叉重疊,形成綠蔭。這兩句大意是:綠影婆娑的樹木,枝葉重疊交錯,山鳥在萬綠叢中愉快地啼叫;和煦的春風在麗日下吹拂,片片飛紅從枝頭紛紛墜落。綠樹掩映,山鳥啁啾,晴風蕩漾,雜花亂飛,用以寫暮春景色,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
北宋文學家,史學家 歐陽修 《豐樂亭游春三首》宋·寇準《句》。杜鵑啼血:杜鵑啼聲凄慘,初夏時常晝夜不停地叫,相傳鳴至出血方止。梅黃雨:夏初梅子黃熟時下的連綿陰雨,叫“梅雨”、“黃梅雨”。這兩句大意是:初夏時節(jié)杜鵑悲啼,鮮血染紅了遍地落花;梅子黃熟時分,陰雨如煙似霧,下個不停。暮春時節(jié)正是杜鵑啼鳴之時,也是落花之時,把遍地落花說成是杜鵑啼血化成,聯(lián)想豐富,也符合節(jié)令特征。以霧狀雨,正寫出梅雨的特點,十分恰切。
北宋政治家﹑詩人 寇準 《句》明·陸娟《代父送人之新安》。這兩句大意是:千點萬點的落花,落在那離人的一葉扁舟上;那一葉扁舟啊,把一片春色都載到江南去了。這兩句是由宋代鄭文寶《柳枝詞》中“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將離恨過江南”兩句演化而來。花落扁舟,則似春色載于扁舟。扁舟一去,則似春色也隨之而去。春一走,剩下的當然是只有一片寂寞了。詩句是寫送別,作者以“春”的過江寄托了人的別愁。托物抒懷,以景言情,情融于景,是這兩句詩的重要特色。這種抒情方法應(yīng)該學習,也可化用來抒寫春日送別之情。
明代女詩人 陸娟 《代父送人之新安》南朝·梁·蕭綱《詠內(nèi)人晝眠》。靨(yè夜):嘴兩旁的酒窩兒。鬟:古代婦女環(huán)形的發(fā)結(jié)。簟(diàn甸):竹席。玉腕:婦女白晳的手臂。這幾句大意是:香甜地酣睡在涼席上,嬌嫩的面頰上現(xiàn)出兩個夢中笑開的酒窩兒;環(huán)形的發(fā)髻壓著從枝頭飄落的花瓣,豐腴白晳的手臂上隱現(xiàn)著竹席的印紋,玉肌滲出的香汗把紅色的紗衫浸濕了。這幾句寫夏天晝眠的宮女嬌媚的睡態(tài)和服飾,是宮體詩中詠美人的名句。它盡態(tài)極妍地表現(xiàn)了晝眠宮女的體態(tài)美和服飾美,甚至連竹席印在手臂上的印紋、香汗?jié)櫇竦募t衫都細致入微地刻畫出來了,使宮女嬌美的睡態(tài)和俏麗的服飾宛然若見。宮體詩的出現(xiàn),表明齊梁時代審美領(lǐng)域的擴大;它的內(nèi)容和形式,對后世文學是有影響的。
南朝梁文學家 蕭綱 《詠內(nèi)人晝眠》宋·歐陽修《豐樂亭游春三首》其三。豐樂亭:在滁州(今安徽滁縣)西南豐山北麓,瑯琊山幽谷紫薇泉上,為歐陽修任知州時所建。春將老:春將暮。這幾句大意是:豐樂亭畔青山紅樹,碧草無垠,春光將老,月色欲暮,多情的游客踏著亭前的落花流連忘返,詩人也為花落春殘而惆悵不已。前二句寫豐樂亭前之景,后二句抒游豐樂亭之情。山色青,樹色紅,草色綠,加上落花紛飛,豐樂亭風景如畫。所以亭前游人來往不斷,太陽已經(jīng)西斜了還興致勃勃,踏著落花不肯離去。從游人貪婪地游賞中,又透露出擔心好景不長,春光難駐的戀春情思。
北宋文學家,史學家 歐陽修 《豐樂亭游春三首》推薦名人名言
本文地址:http://m.vindraniind.com/jingdianyulu/13446610738924.html
推薦成語大全
名人名言分類:落花名言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 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