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名言 人民經(jīng)典語錄 共收錄關(guān)于人民的名言221條
戰(zhàn)國·荀況《荀子·王制》。則:能。這兩句大意是:水能載得住船,也能翻倒船!盾髯印ね踔啤罚骸皞魅眨壕,舟也;庶人者,水也!。”這里以舟喻君,以水喻民,說明了民對君的利害關(guān)系,民可以供養(yǎng)君,服從君的統(tǒng)治,也會反對君,推翻君的統(tǒng)治,君的存在依賴于民的態(tài)度。這種重民思想對后世的政治家、思想家、開明帝王,都有啟迪作用。唐初名相魏征的“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即本于此。
荀況,戰(zhàn)國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王制》戰(zhàn)國·韓非《韓非子·心度》。這兩句大意是:統(tǒng)治人民的人,應(yīng)在邪惡的事情尚未萌芽時便有所禁止!度龂尽蚊蓚鳌分赋觯骸懊髡叻赖溣谖疵,智者圖患于將來”,善于治理國家的人,應(yīng)該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如視民犯法而不見,“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鼠也”(《孟子·齊桓晉文之事章》)。~二向提出“禁奸于未葫”,完全符合防患于未然的道理。只有這樣作,才能減少犯罪率,穩(wěn)定社會秩序,才是關(guān)心人民,愛護人民的表現(xiàn)。
戰(zhàn)國末期哲學家 韓非 《韓非子·心度》戰(zhàn)國·孟軻《孟子·盡心上》。摩頂放(fang仿)踵:全身從頭頂?shù)侥_后跟都因勞累而磨傷。放,到。這兩句大意是:磨光頭頂,走破腳跟,只要對天下有利,也干。這句話在原文中是孟子評論墨子一貫主張“兼愛”,為了給天下人謀利益,不辭辛苦,四處奔走的,F(xiàn)在可引用“摩頂放踵利天下”形容有些人毫無私念,吃苦耐勞,全心全意為大眾服務(wù);也可只用“摩頂放踵”形容某些人為做某些事吃了許多苦,受了許多罪。
孟軻,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盡心上》西漢·戴圣《禮記·大學》。這兩句大意是:得到眾人就得到國家,失去眾人就失去國家。國家是由人民組成的,得到人民的擁護國家就得以鞏固,失掉人民的擁護,國家就要滅亡。過兩句說明了重民愛民的重要性。
西漢學者 戴圣 《禮記·大學》戰(zhàn)國·墨子《墨子·兼愛下》。這兩句大意是:凡是于天下人有利的事就去干,幫助它興辦起來;凡是對天下人有害的事,就把它除掉。墨子學說的核心是兼愛,愛天下的人。為天下興利樹除害就集中體現(xiàn)了這種思想。這兩句可借以表述為人民大眾謀福利的宏大志向。
墨翟,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軍事家 墨子 《墨子·兼愛下》戰(zhàn)國·孟軻《孟子·梁惠王上》。莫之:沒有人。御:抵御。這兩句大意是:保護人民而稱王的人,沒有誰能抵抗住他。人民是國家的根本,保民愛民,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就所向無敵,毆有誰能夠與他相抗衡。這兩句是體現(xiàn)孟子民本思想的名言,可用于說明執(zhí)政者保民愛民的重要性。
孟軻,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梁惠王上》唐·李白《贈韋秘書子春》。:假如。濟代:濟世,救世。獨善:保持個人的節(jié)操。這兩句大意是:假如沒有濟世的心意,保恃個人的節(jié)操衛(wèi)有什么益處!個人活著要有濟世為民的志向,努力為大眾做一些有益的事,這樣活著才有意義。假若活著不能有益干百姓,即使保持了不與世同流合污的節(jié)操,衛(wèi)有什么益處?這兩句可看出李白以經(jīng)世濟民為已任,追求高尚的人生價值的宏大志向?捎糜谧悦慊蛎闳恕
唐代詩人 李白 《贈韋秘書子春》唐·陳子昂《感遇詩三十八首》其十九。圣人:指賢明的君主。憂濟:關(guān)心,救助。元元:黎民百姓。這兩句大意是:英明的君主從不考慮個人的私利,他們只關(guān)心如何救助百姓,武則天尊崇佛教,她當權(quán)后,大肆揮霍國庫,役使百姓修造佛像佛寺。此詩旨在批評武則天這種行為既不符合圣主賢君“尚儉愛民”的美德,又不符合佛家“清凈慈悲”的宗旨。這開頭的兩句,首先強調(diào)了英明君主所應(yīng)有的品質(zhì)?苫靡愿桧?zāi)切┤娜鉃槿嗣裰\利益的偉人。
唐代文學家 陳子昂 《感遇詩三十八首》清·唐甄。善于治理國家的人必定通曉民情,通曉民情的人,必定親近人民。
明末清初思想家,政論家 唐甄見杜甫《柴門》這兩句大意是:荒僻的山上人煙稀少,而這里傍晚的景色都是美麗的!恫耖T》是杜甫晚年因安史之亂流寓夔州期間所寫的一首五言古詩。當時,叛亂雖已平息,但社會仍不安定。詩中表達了作者對時局的憂慮,對人民的同情。這兩句寫的是詩人在山間新建的一所“茅棟”四周的景色?捎糜诿鑼懟纳酵砭。
唐代詩人 杜甫 《柴門》春秋·老聃《老子》七十四章。奈何:怎么。懼之:使之害怕。之,代指“民”。這兩句大意是:老百姓們不怕死,怎么能用死來威脅他們呢?過兩句今天可用來斥責反動統(tǒng)治者對人民的威脅和迫害,也可用來表現(xiàn)人民不畏強暴,敢于斗爭的精神。
又稱老聃、李耳,我國古代春秋后期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 老子 《老子》戰(zhàn)國·孟軻《孟子·盡心下》。社稷(jì季):國家。君:冒君。這幾句大意是:人民最為寶貴,國家次于人民,而國君君的價值最輕。這是孟子著名的言論,知名度很高,講人民、國家和國君三者的價值和地位。人民最為重要,國家次之,君又次之。因為無民即無所謂國,無國也無所謂君。這幾句集中體現(xiàn)了孟子的民本思想,論述民本思想及孟子思想時常被引用。
孟軻,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盡心下》唐·吳兢《貞觀政要儉約》把自己的欲望服從人民的欲望的,他的事業(yè)必然昌盛興旺;把自己的快樂建筑在人民痛苦的,就必然會滅亡。
唐代史學家 吳兢 《貞觀政要·儉約》西漢·戴圣《禮記·大學》。好(hào浩):喜愛。惡(wù悟):厭惡。這幾句大意是:人民所喜愛的,就也喜愛,人民所厭惡的,就也厭惡。這幾句主要是對統(tǒng)治者來說的。作為統(tǒng)治者,一言一行,特別是處理政事,制訂政策,要合乎民意,喜人民之所喜,惡人民之所惡,與人民保持一致。
西漢學者 戴圣 《禮記·大學》清·趙俞《踏車曲》。肘(zhǒu帚):這兒代指胳臂。這兩句大意是:踏水車者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邊踏邊歌,歌聲如泣如訴。這兩句寫出了踏車者的悲苦生活:一方面是辛苦勞作,一方面是少吃無穿,生活的艱辛化作哀苦的歌聲,訴說著心中的憂愁和怨恨?捎脕斫沂痉饨ㄉ鐣嗣裆畹耐纯。
清代詩人 趙俞 《踏車曲》見唐·白居易《新制綾襖成,感而有詠》。爭得:意同“安得”,怎得。都:遍。這兩句大意是:怎樣才能得到萬丈長的大皮祆,給你把整十洛陽城都遮蓋住!詩人新做了件棉襖,穿到身上叉輕又暖,再也不受風寒之苦了。但他忽然又想到:“百姓多寒無可救,一身獨暖亦何情?心中為念農(nóng)?,耳里如聞饑凍聲。”因此產(chǎn)生了“~”的愿望。這兩句與“安得萬里裘,蓋裹周四垠”有異曲同工之妙,所表達的同情人民疾苦,關(guān)心人民饑寒的感情與杜甫“宣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是一脈相通的。詩人的愿望在當時當然是不能實現(xiàn)的,但它體現(xiàn)了詩人愿與廣大人民共飽暖的無私胸懷。可用以表現(xiàn)偉大人物關(guān)懷、同情人民的感情。
唐代詩人 白居易 《新制綾襖成,感而有詠》戰(zhàn)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這兩句大意是。天下不是一個人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作為君王,就不能把天下視為一己之私產(chǎn),肆意妄為,利用職權(quán),驅(qū)天下人之力以謀一己之私利,而應(yīng)為天下人利益著想。另一方面,天下既為天下人之天下,作為君王若如桀紂而對天下人濫施暴政,天下人人皆可起而誅之,取而代之。這兩句可用于要求纜治者為為人民利益著想,也可用于反對封建的一家一姓的家天下和暴政。
戰(zhàn)國末期商人,政治家 呂不韋 《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唐·房玄齡《晉書·石苞傳》要想社會安定,振興教化,不采取先使人民富裕,同時再加以教育的方法,是沒有別的道路可以遵循的;猴L俗教化。由:遵循。
唐朝開國宰相 房玄齡 《晉書·石苞傳》春秋·管仲《管子·明法解》。這兩句大意是:雜草不清除去,就損害莊稼的生長;強盜竊賊不消滅掉,良民就不得安生。歐陽修《祭丁學士文》說:“善惡之殊,如火與水不能相容”,可作這幾句的注解。有雜草梯稗。一定會影響禾谷的生長;有奸宄盜賊,人民又怎能安居樂業(yè)?水火不能相容,草稗禾谷不能共生。盜賊良民無法共處。因此,農(nóng)夫要除草以保護禾谷,政府應(yīng)鏟除盜賊以保護人民?梢源藥拙湔f明邪惡必除、除惡務(wù)盡的道理。
春秋時期政治家,史稱管子 管仲 《管子·明法解》漢·賈誼《新書·大政上》。這幾句大意是:從古到今,與人民為仇敵的人、有慢有快,人民一定戰(zhàn)勝他。人民是社會的絕大多數(shù),蘊含著巨大的力量,無論哪一個統(tǒng)憤治者都必須依賴人民而存在,不管是誰,肆無忌憚地欺壓人民,迫害人民,與人民為敵,也許能得逞于一時,但決不能長久,終有一天,人民會奮起推翻他的統(tǒng)治。俗語說: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時候不到。這已是被無數(shù)歷史所證明了的規(guī)律。
西漢文學家 賈誼 《新書·大政上》唐·陸贄《均節(jié)賦稅恤百姓第一條》。瞻:充裕。邦:國。這幾句大意是:以人民作為根本,以財富作為末梢;人民安定,就會創(chuàng)造充裕的財富,根本鞏固了,國家就安寧。人與財,人與國家的關(guān)系中,應(yīng)當以人為根本出發(fā)點,不能單純?yōu)樽非髧鴰斓某湓6黾淤x稅,加重人民的負擔,那樣將會適得其反。只有人民生活安定,激發(fā)生產(chǎn)積極性,大力發(fā)展生產(chǎn),國庫才會充裕,國家才會安定。
唐代政治家,文學家 陸贄 《均節(jié)賦稅恤百姓第一條》唐·羅隱《雪》。盡道:都說。豐年瑞:俗稱“瑞雪兆豐年”,雪是豐年的征兆。宜:應(yīng)當。這幾句大意是:都說雪是豐年的征兆,即使真的豐年,情況又該怎樣呢?帝都長安有多少衣不蔽體,露宿街頭的貧者,他們將被預(yù)兆豐年的瑞雪所凍死,因此“為瑞”之雪還是少些為好。這首題名為《雪》的詩,既無雪的畫面,又無任何形象的描繪,而是通過絕句最忌諱的議論的方式,表現(xiàn)了人民生活之苦和詩人的憤世之情,羅隱愛憎分明、幽默詼諧的自我形象也自然地從詩中表現(xiàn)出來。
唐代詩人 羅隱 《雪》愛護人民,力求有利于人民。物:自己以外的人或者環(huán)境,泛指眾人。
莊周,戰(zhàn)國哲學家 莊子 《莊子·天地》諸侯有三樣寶:土地、人民和政事。如果錯以珍珠美玉為寶,災(zāi)禍必定落到他身上。
孟軻,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盡心下》戰(zhàn)國·孟軻《孟子》諸侯有三樣寶:土地、人民和政事。如果錯以珍珠美玉為寶,災(zāi)禍必定落到他身上。
孟軻,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怎樣才能得到。這是欲得而不能的假設(shè)與感嘆。廣廈:高大寬敞的房子。大庇(bi必):全部遮蔽。寒士:貧寒的讀書人,此處泛指窮困的人民。這幾句大意是:怎樣才能得到千萬間高樓大廈,讓普天下貧寒的人都歡天喜地地住在里面,安穩(wěn)得像山一樣,任憑風吹雨打也不動搖呢?詩人由自己的茅屋為秋風所破,飽受風雨之苦,推想到天下廣大人民的苦難.因而產(chǎn)生了這樣偉大的理想,表現(xiàn)了詩人關(guān)心人民,熱愛人民的熾熱感情和博大的胸襟。這幾句可用以表現(xiàn)偉大人物愿與人民共甘苦、同命運的高尚情操。
唐代詩人 杜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春秋·左丘明《左傳·哀公元年》,傷受傷的人。土芥:糞土草芥。這幾句大意是:國家興盛時,當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對受傷的人一樣關(guān)心愛護,這是它的洪福;國家衰亡時,當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糞土草芥一樣散不足道,這是它的禍根。國家的興亡在于人的得失和人心的向背,而得人與否與人心的向背,又取決于當政者對待人民的態(tài)度如何。強調(diào)國家的興亡福禍取決于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時,用此條。
春秋時期史學家,盲人 左丘明 《左傳·哀公元年》推薦名人名言
本文地址:http://m.vindraniind.com/jingdianyulu/134466139910007.html
推薦成語大全
名人名言分類:人民名言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 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