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名言 書法經典語錄 共收錄關于書法的名言39條
宋·蘇軾《書唐氏六家書后》。心正:指人的思想、品行端正。筆正:指書法純正。本句大意是:只有思想、品行端正,下筆寫字才會書法純正。“~”本是唐代大書法家柳公權回答穆宗問他為什么善于用筆對說的話,意思是思想純正,沒有邪念,寫字就會寫得純正,合乎章法。其實“心正”與“筆正’之間并沒有必然的直接聯(lián)系,但一個人的才識、學問甚至性格、品格等修養(yǎng),往往能通過書法體現(xiàn)出來。如風流倜儻的人,字也多半寫得瀟灑飄逸;忠厚淳樸的人,字也大都寫得樸實無華。作者云“~”,無非是強調作人要注意思想品德的修養(yǎng),這是至今我們都應該認真借鑒的。這句可供論述書法藝術中個人品質修養(yǎng)的重要性。
北宋文學家 蘇軾 《書唐氏六家書后》宋·歐陽修《學書自成家說》。本句大意是:學習書法,應當自成獨立的一家之體。書法如同詩文創(chuàng)作一樣,最貴獨創(chuàng)。初學書法,當然應該臨摹各種碑帖或模仿他人,但要在模仿名家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特點,才能自成一體,取得較高的成就。這句可供論述學習書法要力求能夠獨創(chuàng)一體。
北宋文學家,史學家 歐陽修 《學書自成家說》宋·歐陽修《新唐書·徐浩傳》。猊(ní倪):獅于。抉(jué決):挖。驥:駿馬。這兩句大意是:像發(fā)怒的獅子奮爪抉石,像干渴的駿馬奔向水泉!珒删涫翘拼诵稳菪旌茣ǖ脑!缎绿茣ば旌苽鳌份d:“(浩)嘗書四十二幅屏,八體皆備,草隸尤工,世狀其法曰:‘~’云!毙旌乒诳,圓勁厚重,自成一家。當時人對徐浩書法的稱贊,后被概括成“渴驥怒猊”的成語,用以比喻書法的筆力奔放遒勁,具有不可阻擋的氣勢。
北宋文學家,史學家 歐陽修 《新唐書·徐浩傳》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這兩句大意是:飄逸像天上的游云,矯健如驚起的蛟龍。此句以比喻的手法描繪人的風神。其比喻貼切傳神,使人物形象極其鮮明,很為后人描繪歷史人物風采時所喜用。據《晉書·王羲之傳》,當對人稱道王羲之書法的筆勢不凡,也用~來形容,后人效法者屢見不鮮。故此名句不但可以表現(xiàn)人的神采,也可以用來評論古今書法名作,尤其是草書佳作。
南朝·宋文學家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比喻三國時代書法家韋誕的剛健有力與飽滿峭拔的書法藝術。
南朝·梁書畫家 袁昂 《古今書評》見晉·王羲之《題衛(wèi)夫人》。意:這里指字的形體、結構、筆劃搭配等。筆:這里指下筆書寫。作字:寫字。這兩句大意是:在動筆書寫之前,要先對所寫的宇的形體結構偃仰橫直等等有了充分的考慮,然后再下筆書寫。書法家在動筆之前,不僅要對每個字的形體太小,筆劃粗細,用墨濃淡,運筆急徐進行充分醞釀,精心設計,而且還要對字與字之間的互相搭配,整幅作品的結構布局有通盤的考慮,才能完成一件理想的書法作品。故而“意在筆前”是書法藝術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則。這兩句可供論述在書法創(chuàng)作中應先認真思考,作到胸有成竹后再下筆書寫;也可僅引用“意在筆前”說明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應對要表現(xiàn)的內容有了深思熟慮之后再動筆。
東晉書法家 王羲之 《題衛(wèi)夫人<筆陣圖>》清·方玉潤《星烈日記匯要·游藝》。書:書法。這兩句大意是:書法中含有畫意,畫面中融入書法。我國許多文學家藝木家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兼詩人、書家、畫家于一身,如王維、鄭虔、李煜、蘇軾、文同、米芾、鄭板橋、齊白石等等。蘇軾曾說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在他們的書、畫作品中,也往往“兼擅勝長而又互用其法”,做到了“~“。如“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就以詩、書、畫三絕著稱于世。他精于畫蘭竹,在他的書法作品中也常常糅入畫蘭竹的筆法,用筆既有畫竹的俊拔剛直,又有畫蘭的秀俊縱逸,可謂書字借畫法,筆意假詩情,熔眾妙于一爐,渾然而天成。
清代學者 方玉潤 《星烈日記匯要·游藝》清·劉熙載《藝概·書概》。要:要領。統(tǒng):總括,全部。這兩句大意是:書法的要領,可以總括為“骨氣”二字。劉熙載把前代書法家總結的經驗歸結為“骨氣”二字,非常精辟。他還闡發(fā)說:“骨氣而曰洞達者,中透為洞,邊透為達。洞達則字之疏密肥瘦皆善,否則皆病”,可見。“骨氣”之重要,學書法者應當切記。
清代文學家 劉熙載 《藝概·書概》庸·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這兩句大意是:一點一畫都有筋骨,字體自然雄健秀美。古代書法家大都強調寫字要有“風神骨氣”,以“瘦硬”為貴,并認為“筋骨不乏,肉何所附”,可見“筋骨”之重要。如果一點一畫都有筋骨,不僅力透紙背,“肉”也有了依附的著落,字體的雄健美觀,自不待言。
唐代書法家 顏真卿 《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唐·房玄齡《晉書·王羲之傳》。行(háng杭):行列。春蚓:春天的蚯蚓。綰(wǎn晚):盤結。這兩句大意是:(蕭子云的書法)一字字一行行就像春天的蚯蚓和秋天的蛇彎彎曲曲爬行一樣。這兩句說明人品與書品的關系。蘇軾曾說過:“心正則筆正”,意即人的品行端正,他的書法就會純正。《晉書·王羲之傳》載:“(蕭)子云近世擅名江表,然僅得書,無丈夫之氣,~。”后世以“春蚓秋蛇”比喻書法拙劣,軟弱無力,沒有骨氣。
唐朝開國宰相 房玄齡 《晉書·王羲之傳》晉·衛(wèi)夫人《筆陣圖》。力:有骨力。筋:作者自注:“客骨微內謂之筋!笔ィ涸煸勥_到最高境界。這兩句大意是:書法講究骨力,字寫得剛勁有力、骨多肉少,則境界高,造詣深;字寫得軟弱無力,肉多骨少,則是書法上的大病。衛(wèi)夫人是東晉女書法家,王羲之少時曾從她學習書法。~是她的經驗總結,也是書法要訣,學習書法的人可作借鑒。宋代姜夔說:“與其太肥,不若瘦硬”(《續(xù)書譜·用筆》),明人陶宗儀說:“筋多肉少為上”(《書史會要·書法》),都強調了這一要點。
晉代女書法家 衛(wèi)夫人 《筆陣圖》宋·黃庭堅《以右軍書數種贈丘十四》。隨人作計:跟隨別人籌謀。逼真:與真的極相似,即達到很高境界。這兩句大意是:總是跟在別人后面行動的人,永遠也不會趕在別人的前面;只有獨辟蹊徑,自成一家的人才會達到最高的境界。這兩句本是黃庭堅關于書法的精到論述,說明學書法不能光是臨摹,踵武他人,應當在學習的基礎上獨樹新幟,自成一家,才能取得新成就。此論也可作為詩論、文論,還可作為人生格言。沒有超越意識的人,只會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敢于大膽創(chuàng)新,自成一家的人,才能走出新路子,令世人刮目相視。
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 黃庭堅 《以右軍書數種贈丘十四》唐·杜甫《飲中八仙歌》。這兩句大意是:在顯赫的王公大人面前脫下帽子,露出頭頂,奮筆疾書,自由揮灑,筆走龍蛇,字跡如云煙般舒卷自如。這兩句寫草圣(善草書的圣人)張旭醉后揮毫狂書的情景。關于張旭的記載很多,他每于醉后,呼號狂走,索筆揮灑。杜甫這兩句詩把草圣倨傲不恭、狂放不羈的性格,醉書時的狂態(tài)及其筆下流走的云煙般的字跡,都一一展示在讀者面前,使后人千載如見。
唐代詩人 杜甫 《飲中八仙歌》清·嚴允肇《洗象行》。蹴(cù促)踏:踢蹬。岧峣(tiáoyáo條搖):本指山高,這里形容象體高大。狀:形容。這兩句大意是:象蹄碩大,假若發(fā)怒踢蹬,就會把大山踩崩;象體高大臃腫,實在難以形容。詩人以夸張手法刻畫出大象體高身胖,蹄粗力大的特征以及人們對此感到難以描摹的驚嘆心情,寫得生動形象。
清代文人 嚴允肇 《洗象行》南朝·梁·蕭衍《古今書人優(yōu)劣評》。這幾句大意是:(王羲之的書法)字勢雄奇飄逸,有的像龍?zhí)S于天庭之門,有的像虎雄踞于皇宮的樓闕。這是梁武帝蕭衍評竹書圣王羲之的話。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官至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早年學書于衛(wèi)夫人,后草書學張芝,正書學鐘繇,博采眾長,精研體勢,推陳出新,自成一家。其書備精諸體,尤擅正行,字勢雄強而多變化,為歷代學書者所宗尚,唐太宗稱其書法為“盡善盡美”。蕭衍用形象的比喻描述他的字勢如龍騰虎踞,雄奇飄逸,變化多端。王羲之的真跡無存,而書跡刻本則多流傳于世,其《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南朝梁皇帝 蕭衍 《古今書人優(yōu)劣評》見唐·杜甫《醉歌行》。詞:文詞。筆陣:筆法陣勢。這兩句大意是:文勢浩瀚,如三蛺之水奔騰澎湃;筆法雄健,如千軍萬馬獨力橫掃。這是杜甫對堂侄杜勤的贊語,也可用來稱許才思敏捷,文勢磅礴和書法矯健,揮灑自如的人。
唐代詩人 杜甫 《醉歌行》明·陶宗儀《書史會要·書法》。這幾句大意是:寫字時,一點點得不是地方,就像美女瞎了一只眼睛;一畫畫得不到家,就像壯士斷了一只胳膊。這是作者引用蔡希綜《書法論》中論王羲之談書法的話。書法藝術講究很深,注重骨力神韻、聞架結構等等,一筆失措,字就黯然失色。姜夔《續(xù)書譜》曾說:點者,字之眉目;橫直畫者,字之骨體;撇筆捺筆,字之手足。若用筆失誤,不得其所,就像人的眉眼長得不是地方,斷臂瘸腿,自然就失去了神韻!欢卧捳f明書法藝術不能一筆有誤,出現(xiàn)敗筆就破壞了整幅節(jié)法的藝術美。
元末明初文史學家 陶宗儀 《書史會要·書法》晉·王羲之《題衛(wèi)夫人》。算子·算盤子。這幾句大意是:(創(chuàng)作書法)如果平直相似,樣子像算盤子,上下方方整整,前后平齊劃一,便稱不得節(jié)法藝術,只不過是得到一些字的點畫罷了。書法是一門藝術。書法的形態(tài)結構與人的生理、心理結構有一種“同形同構”的關系。一點失當,一畫敗筆,都會破壞整體的藝術美,如明人陶宗儀形象比喻的那樣:“一點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畫失所,如壯士之折一肱”。所以王羲之強調書法家進行創(chuàng)作前,要“先乾所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似,意在筆前,然后做字!比舸舭鍩o變,整齊劃一,千字同面,狀如算子,了無生氣與性靈,便稱不得書法,不過是排列整齊的一行行點點、畫畫罷了。~不愧為書圣的經驗之談,學書者當以之為戒。
東晉書法家 王羲之 《題衛(wèi)夫人<筆陣圖>》唐·張懷瓘《六體書論》。洽然:融洽,渾然一體。這幾句大意是:馬以筋多肉少的為良馬,以肉多筋少的為劣馬,書法也是這樣,都要使骨肉勻稱,神貌融洽,達到渾然一體的境界才算上品。作者以馬為喻說明書法的要領。書法是一種藝術,藝術講究美,美就要協(xié)調。骨肉勻稱,神貌融洽,在人即為美人,在馬即為良馬。反之,“若筋骨不任其脂肉,在馬為駑胎,在人為肉疾,在書為墨豬”!扔魃鷦樱f理透辟,容易為人理解和接受。
唐代書法家 張懷瓘 《六體書論》唐·李世民《王羲之傳論》。點曳:點畫。工:工巧。裁成:此指結構。妙:精妙。翥(zhù柱):鳥飛。蟠:環(huán)曲。這幾句大意是:(王羲之的書法)點畫之精巧,結構之精妙,如連綿的云煙,凝結的露珠,形狀似斷而意脈相連;如鳳鳥飛翔,虬龍盤曲,筆勢看似傾斜而仍然端正。李世民酷愛書法,尤其喜愛王羲之的字。修《晉書》時,他以皇帝之尊親自為王羲之作傳論。他把王獻之、蕭子云的字與王羲之的字作比,說獻之的字如隆冬枯樹,嚴家餓隸,子云的字如春蚓秋蛇,略無骨力,只有王羲之的字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欢卧捠撬麑ν豸酥畷ㄋ鞯木唧w評論,對后人理解書法藝術,提高書法鑒賞能力都有所幫助。
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 《王羲之傳論》唐·孫過庭《書譜》;颍河械摹В菏鑼,這里指筆勢通達。頓:停頓。纖纖:細。落落:瀟灑開闊。河漢:銀河。這幾句大意是:有的重筆像崩塌的云層,有的輕筆像薄薄的蟬翼;通達時像泉水奔涌,停頓時像大山安穩(wěn);纖細時像月牙從無邊初升,開闊時像眾星在銀河排列。~用一連串生動形象的比喻來形容各種不同的筆勢,或輕或重,或導或頓,或纖細或疏放,姿態(tài)橫生,美不勝收,既是書法,又如繪畫,雖未目睹,勝似目睹。
唐代書法家 孫過庭 《書譜》唐·徐浩《論書》。隼(sǔn筍):一種兇猛的鳥。戾(lì麗):至,到。翚(huī輝):五彩的野雞。翟(dí笛):長尾的野雞。藻:藻飾。曜(yào耀):明亮。這幾句大意是:老鷹和隼鳥缺乏彩色羽毛而高飛至云霄,是因為骨力勁捷而氣勢兇猛,五彩斑斕的長尾野雞飛翔不過百步,是因為豐腴多肉而體力沉重;如果羽翼絢麗明亮又能振翅高翔,那就是書法中的鳳凰。徐浩以禽鳥比書法,說明書法中的藝術精品應該既具豐采又涵骨力,像唐代書學理論家孫過亭所說的“恬憺雍容,內涵筋骨”,達此境界就如禽鳥中的佼佼者鳳凰一樣,絢麗而又健飛,兩美兼?zhèn)淞恕?/p>唐代書法家 徐浩 《論書》
推薦名人名言
本文地址:http://m.vindraniind.com/jingdianyulu/134466163410831.html
推薦成語大全
名人名言分類:書法名言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學網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 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