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名言 文學作品經(jīng)典語錄 共收錄關(guān)于文學作品的名言34條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精華》!对姟罚褐浮对娊(jīng)》。達:通達,通行不變。詁(gu古):原義是以今言解釋古代語言文字或以標準話解釋方言字義,此處是解釋的意思。本句大意是:《詩經(jīng)》中的詩并沒有通行的、一成不變的解釋。由于各個時代評論者的立場、觀點不同,或所持的批評方法、批評標準不同,或?qū)徱暤慕嵌炔煌蚨鴼v來對《詩經(jīng)》中許多詩篇內(nèi)容的解釋頗不一致,甚至截然對立。現(xiàn)在這句話除了可供引用說明對《詩經(jīng)》中的詩篇不必強求作一成不變的解釋外,也可引用說明對其它文藝作品,亦應允許讀者發(fā)揮合理想象或聯(lián)想,作獨到的理解和評價。
西漢哲學家 董仲舒 《春秋繁露·精華》宋·歐陽修《定風雅頌解》。情性:指真實的思想感情。本句大意是:詩歌出自于人們的真情實感。本名句可供引用說明不僅詩歌,時且所有的文學作品,都包含著作者的某種思想感情;或用于說明任何文學作品,都是作者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都能從中看出作者的思想和性格。
北宋文學家,史學家 歐陽修 《定風雅頌解》宋·陳與義《定風波》[九日登臨]。題詩:作詩。好句:指感情歡愉的句子。本句大意是:多病的人寫出詩來,自然沒有輕松歡快的句子。這句雖是作者自言其身的,但也帶有很大的普遍性。可供說明作者的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態(tài)對作品的影響。
宋代詩人 陳與義 《定風波》唐·房玄齡《晉書·孫綽傳》。擲:投,扔。金石聲:指語言鏗鏘有力,讀來和諧響亮。這兩句大意是:(作品中的語言)扔到地下,應當發(fā)出類似鐘磐般的聲響。大石墜地,鏗然有聲;金屬相擊,丁冬作響。且古代有用金屬和石頭做成樂器的,如鐘、磐等。晉人孫綽曾作《天臺山賦》,文辭優(yōu)美,聲調(diào)鏗鏘-范榮期看了說:“卿試擲地。當作金石聲也。”這兩句運用了比喻和夸張的手法,指出好的作品應當具有的語言特點?晒┱撌鲈谖膶W創(chuàng)作中除要求內(nèi)容充實外,還應力求語言準確有力,悅耳動聽;也可引來贊美某些文學作品語言鏗鏘有力,和諧響亮。
唐朝開國宰相 房玄齡 《晉書·孫綽傳》清·沈德潛《說詩啐語》。這兩句大意是:文學作品所反映的作者的性情面貌,人人都不一樣。這兩句說明每個作家的作品都各具風格,各具特色。作者在這兩句之下舉例說:“讀太白詩,如見其脫屣千乘;讀少陵詩.如見其憂國傷時……”李白的詩歌反映了作者蔑視權(quán)貴的精神,因此讀李白的詩,就像見到他把達官貴人看作丟棄了的鞋;杜甫的詩反映了他憂國憂民的胸襟,因此讀杜甫的詩,就像見到他感事傷時。由此可見,作家的胸襟抱負,思想性格,對作品的內(nèi)容、風格有決定性的作用,
清代詩人 沈德潛 《說詩啐語》南朝·粱·劉勰《文心雕龍·物色》。少:指語言簡練?偅嚎偫ā_@兩句大意是:用簡清的語言概括豐富的內(nèi)容,把事物的情態(tài)狀貌表現(xiàn)無遺。這兩句的原義是贊美《詩經(jīng)》的語言雖極其簡練,卻具有根強的表現(xiàn)力的。在這兩句之前,作昔還舉了很多倒子,如:“‘灼灼曲’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杲杲’為出日之容,‘漉漉’擬雨雪之狀,‘喈喈’逐黃鳥之聲。‘##’學草蟲之韻,‘皎日’、‘#星’.一言窮理,‘參差’、‘沃若’,兩字窮形!边@里的“灼灼”、“依依”、。喈喈”、“##”等,確實是“以少總多”,把桃花、楊柳之狀貌,黃鳥、草蟲之聲情,繪聲繪包地刻畫出來了。現(xiàn)在可引用~以說明文學作品言簡意骸的重要性,或用于贊美某些作品的言約義豐。
南北朝文學理論家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明·王世貞《藝苑卮言》氣:氣質(zhì),氣勢。神:精神,神韻。好的作品,要求氣勢順從意旨而暢通,做到神韻與意境融會合一。
明代文學家 王世貞 《藝苑卮言》清·劉大櫆《論文偶記》。備:詳備,多。本句大意是:文章中須用眾多而恰當?shù)奶撟,淋清盡致地表達思想感情,才能做到神態(tài)畢出。~是寫文章的經(jīng)驗之談。常言說:實字表意,虛字持情。上古時期,文字產(chǎn)生不久,實字多,虛字少,所以《尚書》的文字就佶屈鼙牙,艱澀難懂。到了孔子時,虛字多了,之、乎、者、也、矣、焉、哉大量運用,所“以《論語》中無論寫景,記人、議論、抒情都生動傳神,曲盡其妙。文學史上的大家名著,都善于運用虛字,更是不用多說。此句可用以說明虛字在文學作品中的重要地位。
清代文人 劉大櫆 《論文偶記》北朝·周·庾信《哀江南賦》。這兩句大意是:窮愁潦倒的人想在作品里表達自己的心聲,勞碌辛苦的人想在作品里歌詠自己的經(jīng)歷。這兩句承《春秋公羊傳》何休解詰“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而來,反映了文學作品和作者思想感情、生活經(jīng)歷的關(guān)系,論述文學的社會性時可以引用。
南北朝文學家 庾信 《哀江南賦》宋·王安石《上人書》。有補于世:指對社會有所補益。這兩句大意是:寫文章務必對國家、社會有所幫助、有所補益才行。文學創(chuàng)作本身,就是一種有社會功利價值的活動,不能只是為了宜泄作家個人的某些情懷,要盡可能地與社會現(xiàn)實發(fā)生廣泛的聯(lián)系,為社會現(xiàn)實服務。這兩句體現(xiàn)了王安石文貴致用的文學主張,可供論述作家要面向社會、面向生活,文學作品要有一定時社會價值時引用。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王安石 《上人書》唐·杜牧《讀韓杜集》。杜詩:指杜甫的詩。韓集:指韓愈的文集。倩(qiàn欠):請。麻姑:據(jù)《神仙傳》載,仙人麻姑手似鳥爪,尖而多叉,最適合用來搔癢。這兩句大意是:在憂愁苦悶時讀杜甫的詩和韓愈的文,就像請麻姑在身上癢的地方抓撓一樣痛快。杜詩韓文,是詩歌、散文領(lǐng)域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閱讀它們,往往能使人獲得極大的精神享受。杜牧這兩句詩以奇特而精妙的比喻,說出了人們閱讀杜詩韓文時的審美感受,深刻、貼切而又富于幽默詼諧的意味。既可用來評價杜詩韓文的高度成就,又可化用其義,形容人們閱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時痛快淋漓的心情。
唐代詩人 杜牧 《讀韓杜集》唐·杜甫《戲為六絕句》其一。庾信:字子山,北朝末期詩人兼辭賦家。他的藝術(shù)成就集六朝之大成,對詩歌形式作過多方面的探索,對唐代詩賦的發(fā)展有較大影響。這兩句大意是:庾信的作品到了晚期更為成熟,他的筆鋒雄健,氣勢凌云,縱橫揮灑,無不如意。此名句是對庾信的文學評價,后一句也可借來評價其他優(yōu)秀作家縱橫捭闔、氣勢不凡的作品。
唐代詩人 杜甫 《戲為六絕句》清·龔自珍《已亥雜詩》其十八。詞家:泛指詩、詞作者。累:牽連,連累,這里意為使得。汝:你,泛指讀者。這兩句大意是:作家從來不有意地尋找知音,但他們的作品卻能使人千百回帶淚吟詠。這兩句以夸張的語言,形象的比喻,說明了作家雖不是有意尋覓知音,但他們作品中的感情卻能打動無數(shù)讀者的心靈,給自己帶來許多知音。可供說明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具有巨大的藝術(shù)魅力。
清代思想家、文學家 龔自珍 《已亥雜詩》金·元好問《論詩三十首》其十二。西昆:原指宋初流行的一種詩風,此指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的詩。鄭箋:《詩經(jīng)》雖有毛公作傳,仍難讀難懂。后來到了漢末,鄭玄又為之作了箋注,人們閱讀起來才比較容易理解。這兩句大意是:詩人們都喜愛李商隱的詩寫得華美,只是遺憾沒有人像鄭玄給《詩經(jīng)》作箋那樣給他的詩作注解。原詩前二句為:“望帝春心托杜鵑,佳人錦瑟怨畢年。”北宋初年,楊億、錢惟演等人作詩,極力模仿李商隱,講究詞藻,堆砌典故,注重對仗,當時稱這種詩風為“西昆體”。因“西昆派”詩人推崇李商隱,后人遂稱李為西昆之祖。李商隱的詩雖情思綿邈,語言華美,但內(nèi)容往往隱晦艱深,朦朧難明,因而元好問感嘆地說:“~”。這兩句可供評價李商隱詩時引用。也可只引用后一句,說明或形容有些文學作品含意隱晦,難于理解。
金末元初詩人、史學家 元好問 《論詩三十首》晉·張華《鷦鷯(jiāoliáo焦僚)賦》。托:寄托。喻:說明。這兩句大意是:淺近的語言可以寄托深遠的意思,微小的事類可以說明重大的道理。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和人所共知的小事托深喻大,使文學作品言近意遠,雅俗共賞,應是一條重要的創(chuàng)作原則。
西晉文學家 張華 《鷦鷯賦》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对姟罚褐肝覈谝徊吭姼杩偧对娊(jīng)》,三百篇:《詩經(jīng)》共收詩歌三百零五篇,后世多舉其成數(shù)而言三百篇。這兩句大意是:《詩經(jīng)》中的三百余篇作品,大抵都是古代圣賢之人為了抒發(fā)心中的憤怨之情而寫成的。《詩經(jīng)》歷來被認為是我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源頭,其中《國風》與《小雅》的許多篇章都是揭露社會矛盾、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都不同程度地帶有怨憤情緒,因而司馬遷作出了這佯的論斷,井以此委婉地說明了自己創(chuàng)作《史記》的目的,后世在此基礎(chǔ)上還引伸出“憤怒出詩人”的話?晒┮迷u價《詩經(jīng)》或泛指舊社會的現(xiàn)實主義文學作品大多具有憤世嫉俗的感情色彩。
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記者:你在靠近接觸中國文學的時候誰給你的幫助最大?
瑞典漢學家,諾貝爾文學獎18位終身評委之一 馬悅?cè)?《我的老師高本漢:一位學者的肖像》記者:語言障礙是中國文學與諾貝爾文學獎相互隔絕的原因嗎?瑞典文學院的18名院士只有你一個人可以直接閱讀中國文學作品,其他人都要借助翻譯,這種語言轉(zhuǎn)換和轉(zhuǎn)換中的障礙、誤差甚至變質(zhì)會成為主要障礙嗎?
瑞典漢學家,諾貝爾文學獎18位終身評委之一 馬悅?cè)?記者:您能否分析一下,為什么不少中國作家認為漢學家不可能懂得中文文學,他們?yōu)槭裁催@樣想?
瑞典漢學家,諾貝爾文學獎18位終身評委之一 馬悅?cè)?記者:閱讀作品時,作品不同的語種問題如何解決?
瑞典漢學家,諾貝爾文學獎18位終身評委之一 馬悅?cè)?記者:在世界上,隨著國際間交流的緊密,無論是在文化或政治方面,諾貝爾文學獎可能對得獎人的選擇會更加困難,最困難的地方在哪兒?
瑞典漢學家,諾貝爾文學獎18位終身評委之一 馬悅?cè)?記者:為什么沒有中國作家獲獎?……是因為寫的數(shù)量不夠?還是因為外國對中國文學介紹的不夠?還是因為西方人認為中國是一個共產(chǎn)國家,專制社會,在這樣的國度里可能出不來什么像樣的文學作品?到底是什么原因,您能否談談您的看法?
瑞典漢學家,諾貝爾文學獎18位終身評委之一 馬悅?cè)?記者:我有一個好奇的問題,就是:中國作家對諾貝爾文學獎的關(guān)注是非常強烈的……這種現(xiàn)象跟其他地方的作家相比,正常還是不正常?
瑞典漢學家,諾貝爾文學獎18位終身評委之一 馬悅?cè)?推薦名人名言
本文地址:http://m.vindraniind.com/jingdianyulu/134466184211566.html
推薦成語大全
名人名言分類:文學作品名言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 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