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骨肉的成語 關(guān)于骨肉的成語 共收錄描寫骨肉的成語17條
成語標(biāo)題 | 成語解釋 |
恩恩愛愛 | 形容夫妻感情深厚或骨肉親情 |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0卷:“聰明勤謹(jǐn),父子恩恩愛愛,不教而善! | |
骨肉離散 |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親人。比喻親人分散,不能團聚。 |
出處:《詩經(jīng)·唐風(fēng)·杕杜》小序:“《杕杜》刺時也。君不能親其宗族,骨肉離散,獨居而無兄弟,將為沃所并爾。” | |
骨肉團圓 | 骨肉:比喻父母兄弟子女等親人。指親人離而復(fù)聚。 |
出處: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待他長大成人后,須教骨肉再團圓! | |
骨肉未寒 | 骨肉尚未冷透。指人剛死不久。 |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回:“晁天王臨死時囑咐:‘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為梁山泊主!嗽挶婎^領(lǐng)皆知。今骨肉未寒,豈可忘了?” | |
骨肉相殘 | 親人間相互殘殺。比喻自相殘殺。 |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仲弓曰:‘盜殺財主,何如骨肉相殘?’” | |
骨肉相連 | 象骨頭和肉一樣互相連接著。比喻關(guān)系非常密切,不可分離。 |
出處:《管子·輕重丁》:“故桓公推仁立義,功臣之家,兄弟相戚,骨肉相親,國無饑民! | |
骨肉至親 | 指關(guān)系最密切的親屬。 |
出處:《三國志·魏書·鮮卑傳》:“不如還我,我與汝是骨肉至親,,豈與仇等! | |
虎不食兒 | 老虎兇猛殘忍,但并不吃自己的孩子。比喻人皆有愛子之心,都有骨肉之情。 |
出處:明·楊珽《龍膏記·藏春》:“你爹爹既往洛陽,一時未歸,待異日我自慢慢勸他,虎毒不食兒,孩兒切莫短見。” | |
親如骨肉 | 形容關(guān)系密切如一家人。 |
情深骨肉 | 骨肉:比喻至親。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比親人還要深厚。亦作“情逾骨肉”、“情愈骨肉”。 |
情同骨肉 | 形容關(guān)系密切如一家人。 |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七回:“我與公覆(黃蓋),情同骨肉,徑來為獻密書! | |
情逾骨肉 | 逾:超過;骨肉:比喻至親。形容感情極其深厚。 |
出處:明·湯顯祖《寄李季宣》:“弟于兄交雖道義,情逾骨肉、廢棄十余年,始得一通問,可謂有人心乎?” | |
燃萁煎豆 | 比喻骨肉相殘。同“煮豆燃萁”。 |
出處:《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三:“生死由來一樣情,燃萁煎豆并根生! | |
燃萁煮豆 | 比喻骨肉相殘。同“煮豆燃萁”。 |
出處:宋·劉克莊《寄題建陽宋景高友于堂》詩:“宛如釀棗分梨日,堪愧人燃萁煮豆! | |
同盤而食 | 同吃一個盤中的食物。形容兄弟之間骨肉情深。 |
出處:《魏書·楊椿傳》:“吾兄弟,若在家,必同盤而食,若有近行,不至,必待其還,亦有過中不食,忍饑相待! | |
至親骨肉 | 關(guān)系最近的親人。 |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除是至親骨肉,緩和疼痛日在面前的,用意體察,才看得出來! | |
惡虎不食子 | 即使兇惡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比喻不傷害親近者。 |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杭州龍華寺靈照真覺禪師》:“山僧失口曰:‘惡習(xí)虎不食子。’” |
推薦成語大全
本文地址:http://m.vindraniind.com/chengyudaquan/135314803214370.html
推薦名人名言
成語分類:描寫骨肉的成語
返回: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 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