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想象的成語 關(guān)于想象的成語 共收錄描寫想象的成語48條
成語標(biāo)題 | 成語解釋 |
白日作夢 | 比喻幻想不可能實(shí)現(xiàn)。同“白日做夢”。 |
出處:劉紹棠《狼煙》二十二:“金鑲玉走進(jìn)艙去,嘻笑道:‘老昏君白日作夢,自以為是九五之尊,不肯有失萬歲爺?shù)纳矸,迎接一位七品縣令。’” | |
白日做夢 | 大白天做夢。比喻根本不能實(shí)現(xiàn)的夢想。 |
出處:明·豫章醉月子《精選雅笑·送匾》:“以為必中而遍問星相者,亦是白日做夢! | |
敗興而歸 | 敗興:遇到和想象不一致的事而情緒低落。掃興地歸來。 |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回:“各軍士未及領(lǐng)賞,草草而散。正是:乘興而來,敗興而返! | |
不堪設(shè)想 | 未來情況不能想象。指預(yù)料事情會發(fā)展到很壞的地步。 |
出處:清·曾國藩《復(fù)吳南屏?xí)罚骸翱v使十次速滅,而設(shè)一次遷延,則桑梓之患,不堪設(shè)想! | |
不可思議 | 原有神秘奧妙的意思。現(xiàn)多指無法想象,難以理解。 |
出處:《維摩詰所說經(jīng)·不思議品》:“諸佛菩薩有解脫名不可思議。” | |
癡人說夢 | 癡:傻。原指對癡人說夢話而癡人信以為真。比喻憑借荒唐的想象胡言亂語。 |
出處:宋·釋惠洪《冷齋夜話》卷九:“此正所謂對癡人說夢也! | |
癡心妄想 | 癡心:沉迷于某人或某事的心思;妄想:荒誕的打算。一心想著不可能實(shí)現(xiàn)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 |
出處:明·羅貫中《平妖傳》第五回:“誰知那道也自癡心妄想,魂顛夢倒,分明是癩蛤蟆想著天鵝肉吃! | |
充饑畫餅 | 畫個(gè)餅子來解餓。比喻虛有其名而無補(bǔ)于實(shí)際。也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
出處:元·宋方壺《醉花陰·雪浪銀濤套·古水仙子曲》:“當(dāng)初指雁為羹,充饑畫餅,道無情卻有情。” | |
翻空出奇 | 形容詩文、字畫等一反前人窠臼,以獨(dú)特的想象取勝。 |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意翻空而易奇。” | |
非分之想 | 非分:不屬自己分內(nèi)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處。 |
出處:魯迅《花邊文學(xué)·運(yùn)命》:“不信運(yùn)命,學(xué)不能‘安分’,窮人買獎券,便是一種‘非分之想’! | |
匪夷所思 |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談行動離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據(jù)常情所能想象的。 |
出處:《周易·渙》:“渙有丘,匪夷所思! | |
浮想聯(lián)翩 | 浮想:飄浮不定的想象;聯(lián)翩:鳥飛的樣子,比喻連續(xù)不斷。指許許多多的想象不斷涌現(xiàn)出來。 |
鬼鬼祟祟 | 祟:古人想象中的鬼怪或鬼怪出而禍人。指行動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一回:“別叫我替你們害臊了,你們鬼鬼祟祟干的那些事,也瞞不過我去! | |
過屠大嚼 | 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實(shí)際的辦法來安慰自己。同“過屠門而大嚼”。 |
出處:梁啟超《復(fù)劉古愚山長書》:“然則居?xùn)|南而譚富強(qiáng),其猶過屠大嚼! | |
海市蜃樓 | 蜃:大蛤。原指海邊或沙漠中,由于光線的反向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現(xiàn)虛幻的樓臺城郭,F(xiàn)多比喻虛無縹渺的事物。 |
出處:《史記·天官書》:“海旁蜃氣象樓臺,廣野氣成宮闕然!薄端逄七z事》:“此海市蜃樓比耳,豈長久耶?” | |
好夢難成 | 在睡眠時(shí),要想做個(gè)好夢也是不輕而易舉的。比喻美好的幻想難以變成現(xiàn)實(shí)。 |
出處:宋·聶勝瓊《鷓鴣天·寄李之問》:“尋好夢,夢難成;有誰知我此時(shí)情。枕前淚共簾前雨,隔個(gè)窗兒滴到明。 | |
胡思亂量 | 猶胡思亂想。指沒有根據(jù),不切實(shí)際的瞎想。 |
出處:宋·蘇轍《龍川別志》卷下:“慈圣意不懌,曰:‘皇親輩皆笑太后欲于舊渦尋兔兒!?wù)唧@懼,皆退數(shù)步立。獨(dú)琦不動,曰:‘太后不要胡思亂量! | |
胡思亂想 | 指沒有根據(jù),不切實(shí)際的瞎想。 |
出處:《朱子全書·學(xué)》:“宜于日用之間,稍立課程,不要如此胡思亂量,過卻子也! | |
畫餅充饑 | 畫個(gè)餅來解除饑餓。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
出處:《三國志·魏志·盧毓傳》:“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 | |
黃梁美夢 | 黃米飯尚未蒸熟,一場好夢已經(jīng)做醒。原比喻人生虛幻。后比喻不能實(shí)現(xiàn)的夢想。 |
出處:唐·李泌《枕中記》:“盧生欠伸而寤,見方偃于邸中,顧呂翁在旁,主人蒸黃梁尚未熟,觸類如故,蹶然而興曰:豈其夢寐耶?” | |
黃梁一夢 | 黃米飯尚未蒸熟,一場好夢已經(jīng)做醒。原比喻人生虛幻。后比喻不能實(shí)現(xiàn)的夢想。 |
出處:唐·李泌《枕中記》:“盧生欠伸而寤,見方偃于邸中,顧呂翁在旁,主人蒸黃梁尚未熟,觸類如故,蹶然而興曰:豈其夢寐耶?” | |
黃粱美夢 | 黃粱:小米。比喻虛幻不能實(shí)現(xiàn)的夢想。 |
出處:唐·沈既濟(jì)《枕中記》:“怪曰:‘豈其夢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猶是矣! | |
黃粱一夢 | 黃粱:小米。比喻虛幻不能實(shí)現(xiàn)的夢想。 |
出處:唐·沈既濟(jì)《枕中記》:“怪曰:‘豈其夢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猶是矣! | |
鏡花水月 | 鏡里的花,水里的月。原指詩中靈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虛幻的景象。 |
出處:唐·裴休《唐故左街僧錄內(nèi)供奉三教談?wù)撘{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方袍大達(dá)法師元秘塔碑銘》:“崢嶸棟梁,一旦而摧。水月鏡像,無心去來! | |
可想而知 | 不用說明就能想象得到。 |
出處:宋·王楙《野客叢書》:“而郊以吟詩廢務(wù),上官差官以攝其職,分其半祿,酸寒之壯,可想而知。” | |
空中樓閣 | 懸在半空中的閣樓。比喻虛幻的事物或脫離實(shí)際的空想。 |
出處:《史記·天官書》:“海旁蜃氣象樓臺,廣野氣成宮闕然。”唐·宋之問《游法華寺》詩:“空中結(jié)樓殿,意表出云霞。” | |
苦思冥想 | 盡心地思索和想象。 |
出處:巴金《創(chuàng)作回憶錄·關(guān)于(激流)二》:“我拿起筆從來不苦思冥想,我照例寫得快,說我‘粗制濫造’也可以,反正有作品在! | |
夢幻泡影 | 佛教用語。認(rèn)為世界上的事物都象夢境、幻術(shù)、水泡和影子一樣空虛。后比喻空虛而容易破滅的幻想。 |
出處:《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應(yīng)化非真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 | |
夢中說夢 | 原為佛家語,比喻虛幻無憑。后也比喻胡言亂語。 |
出處:《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卷五九六:“復(fù)次善勇猛,如人夢中說夢所見種種自性。如是所說夢境自性都無所有。何以故?善勇猛,夢尚非有,況有夢境自性可說! | |
奇想天開 | 形容想法非常奇怪,不切實(shí)際。 |
琪花瑤草 | 琪、瑤:美玉。原為古人想象中仙境的花草。后也形容晶瑩美麗的花草。 |
出處:王轂《夢仙謠》:“前程漸覺風(fēng)光好,琪花片片粘瑤草。” | |
神魂飛越 | 形容寫作時(shí)想象力肆意馳騁。 |
蜃樓海市 | 舊時(shí)比喻人世繁華的虛幻。 |
出處:《隋唐遺事》:“此海市蜃樓比耳,豈長久耶?” | |
水月鏡花 | 水中月,鏡中花。比喻虛幻景象。 |
出處: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一:“詩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鏡花,勿泥其跡可也! | |
水中捉月 | 比喻空虛幻想,不能實(shí)現(xiàn)。 |
說梅止渴 | 比喻愿望無法實(shí)現(xiàn),用空想安慰自己。同“望梅止渴”。 |
望梅止渴 |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無法實(shí)現(xiàn),用空想安慰自己。 |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孔渎勚,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 |
武斷專橫 | 武斷:只憑主觀想象作判斷。專橫:專制強(qiáng)橫。形容憑借權(quán)勢獨(dú)斷專行,蠻橫跋扈。 |
想入非非 | 非非:原為佛家語,表示虛幻的境界。想到非常玄妙虛幻的地方去了。形容完全脫離現(xiàn)實(shí)地胡思亂想。 |
出處:《楞嚴(yán)經(jīng)》:“如存不存,若盡不盡,如是一類,名非想非非想處! | |
一場春夢 | 比喻過去的一切轉(zhuǎn)眼成空。也比喻不切實(shí)際的想法落了空。 |
出處:五代前蜀·韋縠《才調(diào)集·張泌〈寄人〉詩》:“倚柱尋思倍惆悵,一場春夢不分明!彼巍ぺw令持《侯鯖錄》卷七:“有老婦年七十,謂坡曰:‘內(nèi)翰昔日富貴,一場春夢。’” | |
一枕邯鄲 | 比喻虛幻的夢想。同“一枕黃粱”。 |
出處:唐·沉既濟(jì)《枕中記》載,盧生在邯鄲旅店中晝寢入夢,歷盡富貴榮華,一覺醒來,主人黃粱尚未熟。 | |
一枕黃梁 | 原比喻人生虛幻。后比喻不能實(shí)現(xiàn)的夢想。 |
出處:唐·李泌《枕中記》:“盧生欠伸而寤,見方偃于邸中,顧呂翁在旁,主人蒸黃梁尚未熟,觸類如故,蹶然而興曰:豈其夢寐耶?” | |
一枕黃粱 | 比喻虛幻的夢想。 |
出處:唐·沉既濟(jì)《枕中記》載,盧生在邯鄲旅店中晝寢入夢,歷盡富貴榮華,一覺醒來,主人黃粱尚未熟。 | |
異想天開 | 異:奇異;天開:比喻憑空的、根本沒有的事情。指想法很不切實(shí)際,非常奇怪。 |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一回:“這可謂異想天開了。” | |
游思妄想 | 猶言胡思亂想。指沒有根據(jù),不切實(shí)際的瞎想。 |
止渴思梅 | 猶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亦作“止渴望梅”。 |
出處:元·關(guān)漢卿《調(diào)風(fēng)月》第三折:“到三更四更便似止渴思梅,充饑畫餅!痹o名氏《劉弘嫁婢》第二折:“咱正是那止渴思梅。” | |
止渴望梅 | 猶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同“止渴思梅”。 |
出處:清·孫雨林《皖江血·拒敵》:“止渴望梅,究有何益,此誠吾黨大不幸了!” | |
過屠門而大嚼 | 屠門:肉店。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實(shí)際的辦法來安慰自己。 |
出處:漢·桓譚《新論》:“人聞長安樂,則出門而向西笑;知肉味美,則對屠門而大嚼!比龂骸げ苤病杜c吳質(zhì)書》:“過屠門而大嚼,雖不得肉,貴且快意。” |
推薦成語大全
本文地址:http://m.vindraniind.com/chengyudaquan/135427426517923.html
推薦名人名言
成語分類:描寫想象的成語
返回: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 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