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詩文的成語 關(guān)于詩文的成語 共收錄描寫詩文的成語134條
成語標(biāo)題 | 成語解釋 |
一字師 | 指訂正一字之誤讀,即可為師。亦指更換詩文中一、二字的老師。 |
出處:五代·王定寶《唐摭言·切磋》載李相讀《春秋》,叔孫婼之“婼”應(yīng)讀“敕略切”,李誤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慚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禮,號曰‘一字師’”。 | |
百讀不厭 | 厭:厭煩,厭倦。讀一百遍也不會(huì)感到厭煩。形容詩文或書籍寫得非常好,不論讀多少遍也不感到厭倦。 |
出處:宋·蘇軾《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詩:“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 |
半身不遂 | 遂:通“隨”,順從。原為醫(yī)學(xué)病癥名,指半邊身體不能隨意轉(zhuǎn)動(dòng)。有時(shí)比喻詩文部分好,部分不好,不夠勻稱。 |
出處:漢·張仲景《金匱要略·中風(fēng)歷節(jié)》:“無風(fēng)之為病,當(dāng)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為痹脈微而數(shù)中風(fēng)使然! | |
筆飽墨酣 | 筆力飽滿,用墨充足。形容詩文酣暢渾厚。 |
出處:清·陳廷焯《白雨齋詩話》:“張孝祥《六州歌頭》,淋漓痛快,筆飽墨酣,讀之令人起舞! | |
筆底春風(fēng) | 形容繪畫、詩文生動(dòng),如春風(fēng)來到筆下。 |
出處:元·黃溍《瑤池春宴圖》詩:“西飛青雀幾時(shí)還,貝闕琳宮縹緲間,筆底春風(fēng)殊未老,蟠桃積核已如山! | |
筆墨橫姿 | 指書畫詩文美妙多姿。 |
出處:清·伍崇曜《〈陶庵夢憶〉跋》:“雖間涉游戲三昧,而奇情壯采,議論風(fēng)生,筆墨橫姿,幾令讀者心目俱眩,亦異才也! | |
筆下生花 |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寫作的詩文極佳。 |
出處: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下》:“李太白少時(shí)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后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 |
別出機(jī)杼 | 別:另外;機(jī)杼:織布機(jī),比喻詩文的構(gòu)思和布局。指寫作另辟途徑,能夠創(chuàng)新。 |
出處:《魏書·祖瑩傳》:“文章須自出機(jī)杼,成一家風(fēng)骨! | |
不食煙火 | ①指不吃熟食。道家修煉主張絕粒卻谷,不吃世間煙火物。②指詩文立意高超,言詞清麗,不同凡俗。 |
出處:《終有報(bào)》第一回:“人都道他不食煙火,體氣欲仙! | |
裁月鏤云 | 剪裁明月,雕刻云霞。比喻詩文中辭藻潤飾,景物描繪的新巧。 |
出處:清·汪琬《〈綺里詩選〉序》:“裁月鏤云,未足與言新也! | |
裁云剪水 | 裁行云,剪流水。比喻詩文構(gòu)思精妙新巧。 |
出處:明·屠隆《彩毫記·夫妻玩賞》:“名擅雕龍,詩成倚馬,清思裁云剪水! | |
殘編裂簡 | 指殘缺不全的書籍或零散不整的詩文字畫。 |
出處:明·胡應(yīng)麟《少室山房筆叢·經(jīng)籍會(huì)通三》:“古書歷世兵革洊更,間有殘編裂簡,僅以空名,寓于載籍。輯錄之家,存而不論! | |
殘章斷簡 | 指殘缺不全的書籍或零散不整的詩文字畫。編,用來穿聯(lián)竹簡的皮條或繩子。簡,竹簡,古代用來書寫的竹片。同“斷編殘簡”。 |
出處:宋·陸游《會(huì)稽志序》:“秦漢晉唐以降金石刻,歌詩賦詠,殘章斷簡,靡有遺者! | |
長歌當(dāng)哭 | 長歌:長聲歌詠,也指寫詩;當(dāng):當(dāng)作。用長聲歌詠或?qū)懺娢膩泶嫱纯,借以抒發(fā)心中的悲憤。 |
出處:宋·郭茂倩《樂府詩集·雜曲歌辭·悲歌》:“悲歌可以當(dāng)泣,遠(yuǎn)望可以當(dāng)歸! | |
超然象外 | 以:用法等同“于”。超脫于物象以外。指詩文的意境雄渾、超脫。也比喻置身世外,脫離現(xiàn)實(shí)的空想。 |
出處:唐·司空圖《詩品·雄渾》:“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 | |
超以象外 | 以:用法等同“于”。超脫于物象之外。形容詩文意境雄渾、超脫。也比喻置身世外,脫離現(xiàn)實(shí)的空想。 |
出處:唐·司空圖《詩品·雄渾》:“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 | |
沉吟章句 | 沉吟:沉思吟味。章句:章節(jié)和句子,亦指詩文。默默地琢磨構(gòu)思詩文。 |
出處:唐·無稹《鶯鶯傳》:“然而善屬文,往往沉吟章句,怨慕者久之。” | |
沉郁頓挫 | 郁:低沉郁積。指詩文的風(fēng)格深沉蘊(yùn)籍,語勢有停頓轉(zhuǎn)折。 |
出處:唐·杜甫《進(jìn)雕賦表》:“至于沉郁頓挫,隨時(shí)敏捷,而揚(yáng)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 | |
沉著痛快 | 堅(jiān)勁而流利,遒勁而酣暢。形容詩文、書法遒勁流利。 |
出處:《法書要錄》卷一引南朝·宋·羊欣《采古來能書人名》:“吳人皇象能草,世稱沉著痛快! | |
沉著痛快 | 堅(jiān)勁而流利,遒勁而酣暢。形容詩文、書法遒勁流利。 |
出處:宋·嚴(yán)羽《滄浪詩話·詩辯》:“其大概有二,曰優(yōu)游不迫,曰沉著痛快! | |
出水芙蓉 | 芙蓉:荷花。剛開放的荷花。比喻詩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艷麗的女子。 |
出處:南朝·梁·鐘嶸《詩品》卷中:“謝詩如芙蓉出水,顏如錯(cuò)彩鏤金! | |
初發(fā)芙蓉 | 芙蓉:荷花。剛開放的荷花。比喻詩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艷麗的女子。 |
出處:南朝梁·鐘嶸《詩品》卷中:“謝詩如芙蓉出水,顏如錯(cuò)彩鏤金! | |
啜英咀華 | “啜”念chuò。比喻品賞、體味詩文的精華。 |
出處:語出唐·韓愈《進(jìn)學(xué)解》:“沉浸醲郁,含英咀華。” | |
錯(cuò)彩鏤金 | 錯(cuò):涂飾;鏤:雕刻。形容詩文的詞藻十分華麗。 |
出處:南朝·梁·鐘嶸《詩品》卷中:“謝詩如芙蓉出水,顏如錯(cuò)彩鏤金! | |
島瘦郊寒 | 島、郊:指唐代詩人賈島和孟郊。賈島、孟郊的詩中多凄苦哀婉之詞,故以此指他們的詩歌和風(fēng)格。亦形容與賈孟相類似詩文的風(fēng)格與意 |
出處:宋·朱熹《次韻謝劉仲行惠筍》:“君詩高處古無師,島瘦郊寒詎足差! | |
調(diào)脂弄粉 | ①指婦女涂抹脂粉,整容打扮。②喻指詩文的富麗香艷。 |
出處:宋·李頎《古今詩話》:“徐仲雅李九皋俱善詩。徐詩富艷,李多用事。李謂徐曰:‘公詩如美女善調(diào)脂弄粉。’徐曰:‘公詩乃鬻冥器者,乃垛疊死人耳! | |
獨(dú)出心裁 | 原指詩文的構(gòu)思有獨(dú)到的地方。后泛指想出的辦法與眾不同。 |
出處:明·李贄《水滸全書發(fā)凡》:“今別出心裁,不依舊樣,或特標(biāo)于目外,或疊采于回中! | |
獨(dú)繭抽絲 | 比喻詩文條理清晰,脈絡(luò)分明。亦比喻單相思。 |
出處:明·謝榛《四溟詩話》第一卷:“凡作近體,誦要好,聽要好,觀要好,講要好。誦之行云流水,聽之金聲玉振,觀之明霞散綺,講之獨(dú)繭抽絲! | |
頓挫抑揚(yáng) | 形容詩文作品或音樂聲響等高低起伏、停頓轉(zhuǎn)折,和諧而有節(jié)奏。 |
出處:宋·魏慶之《詩人玉屑·靖節(jié)·休齋論〈歸去來辭〉》:“陶淵明罷彭澤令,賦《歸去來》,而自命曰辭。迨今人歌之,頓挫抑揚(yáng),自協(xié)聲律,蓋其詞高甚。” | |
翻空出奇 | 形容詩文、字畫等一反前人窠臼,以獨(dú)特的想象取勝。 |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意翻空而易奇。” | |
風(fēng)骨峭峻 | 峭峻:山又高又陡。形容人很有骨氣,剛直不阿。也比喻詩文書畫雄健有力的風(fēng)格。 |
出處:唐·韓愈《感春》詩:“孔丞別我適臨汝,風(fēng)骨峭峻遺塵埃。” | |
風(fēng)花雪夜 | 原指舊時(shí)詩文里經(jīng)常描寫的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詞藻、內(nèi)容貧乏空洞的詩文。 |
風(fēng)花雪月 | 原指舊時(shí)詩文里經(jīng)常描寫的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詞藻、內(nèi)容貧乏空洞的詩文。也指愛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
出處:宋·邵雍《伊川擊壤集序》:“雖死生榮辱,轉(zhuǎn)戰(zhàn)于前,曾未入于胸中,則何異四時(shí)風(fēng)花雪月一過乎眼也! | |
風(fēng)云變態(tài) | 變態(tài):改變常態(tài)。風(fēng)云改變常態(tài)。形容詩文變化多姿。 |
出處: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形容》:“風(fēng)云變態(tài),花草精神,海之波瀾,山之嶙峋。” | |
風(fēng)云月露 | 指綺麗浮靡,吟風(fēng)弄月的詩文。 |
出處:《隋書·李諤傳》:“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fēng)云之狀! | |
鳳采鸞章 | 形容詩文的文采華麗。 |
出處:南朝·梁·沈約《謝齊竟陵王示永明樂歌啟》:“鳳采鸞章,霞鮮錦縟! | |
鳳彩鸞章 | 形容詩文的文采華麗。 |
出處:南朝·梁·沈約《謝齊竟陵王示永明樂歌啟》:“鳳彩鸞章,霞鮮錦縟! | |
芙蓉出水 | 芙蓉:荷花。剛開放的荷花。比喻詩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艷麗的女子。 |
出處:南朝·梁·鐘嶸《詩品》卷中:“謝詩如芙蓉出水,顏如錯(cuò)彩鏤金! | |
富麗堂皇 | 富麗:華麗;堂皇:盛大,雄偉。形容房屋宏偉豪華。也形容詩文詞藻華麗。 |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四回:“連忙燈下一看,只見當(dāng)朝圣人出的是三個(gè)富麗堂皇的題目! | |
光焰萬丈 | 光焰:光輝。燦爛的光輝射向遠(yuǎn)方。原形容詩文美妙,留傳后世,F(xiàn)多形容新生事物前程遠(yuǎn)大。 |
出處:唐·韓愈《調(diào)張籍》詩:“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 |
函蓋乾坤 | 佛教語。原指泯合無間。后指言語詩文契理或一心專志而絕無雜念。 |
出處:《五燈會(huì)元·云門偃禪師法嗣·德山緣密禪師》:“我有三句語示汝諸人:一句函蓋乾坤,一句截?cái)啾娏鳎痪潆S波逐浪。” | |
好語如珠 | 指詩文中警句妙語很多。 |
出處:宋·蘇軾《次韻答子由》詩:“好語如珠串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 | |
好語似珠 | 指詩文中警句妙語很多。 |
出處:宋·蘇軾《次韻答子由》:“好語似珠穿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 | |
泓崢蕭瑟 | 形容詩文意境深遠(yuǎn)。引申指幽雅恬靜。 |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xué)》:“郭景純詩云:‘林無靜樹,川無停流。’阮孚云:‘泓崢蕭瑟,實(shí)不可言。每讀此文,輒覺神超形越! | |
鴻筆麗藻 | 形容詩文筆力雄健,詞藻華麗。 |
出處:唐·源直心《議釋道不應(yīng)拜俗狀》:“樞紐經(jīng)典,疇咨故實(shí),理例鋒穎,詞韻膏腴,則司戎之稱鴻筆麗藻矣! | |
換骨奪胎 | 比喻詩文活用古人之意,推陳出新。 |
出處:宋·釋惠洪《冷齋夜話·換骨奪胎法》:“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語,謂之換骨法;窺入其意而形容之,謂之奪胎法! | |
回文織錦 | 比喻有關(guān)相思的絕妙詩文。 |
出處:典出《晉書·列女傳·竇滔妻蘇氏》:“竇滔妻蘇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蘭。善屬文。滔,苻堅(jiān)時(shí)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蘇氏思之,織錦為回文旋圖詩以贈(zèng)滔。宛轉(zhuǎn)循環(huán)以讀之,詞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 | |
渾然天成 | 形容詩文結(jié)構(gòu)嚴(yán)密自然,用詞運(yùn)典毫無斧鑿痕跡。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 |
出處:唐·韓愈《上襄陽于相公書》:“閣下負(fù)超卓之奇才,蓄雄剛之俊德,渾然天成,無有畔岸! | |
渾然自成 | 形容詩文結(jié)構(gòu)嚴(yán)密自然,用詞運(yùn)典毫無斧鑿痕跡。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同“渾然天成”。 |
擊節(jié)稱賞 | 節(jié):節(jié)拍;賞:贊賞。形容對詩文、音樂等的贊賞。 |
出處:晉·左思《蜀都賦》:“巴姬彈弦,漢女擊節(jié)! | |
擊節(jié)嘆賞 | 節(jié):節(jié)拍;賞:贊賞。形容對詩文、音樂等的贊賞。 |
出處:晉·左思《蜀都賦》:“巴姬彈弦,漢女擊節(jié)! | |
急脈緩灸 | 比喻用和緩的辦法應(yīng)付急事。也比喻詩文在進(jìn)行中,故意放松一筆,以造成抑揚(yáng)頓挫之勢。 |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五回:“要不急脈緩灸,且把鄧?yán)系膽c撇開,先治她這個(gè)病源,只怕越說越左! | |
急脈緩受 | 比喻用和緩的辦法應(yīng)付急事。也比喻詩文在進(jìn)行中,故意放松一筆,以造成抑揚(yáng)頓挫之勢。同“急脈緩灸”。 |
家弦戶誦 | 家家都不斷歌誦。形容有功德的人,人人懷念。也形容詩文流傳很廣。 |
出處:清·張祖廉《定盦先生年譜外紀(jì)》卷上:“先生嘗寫文目一通付子宣曰:‘此家弦戶誦之文也! | |
江郎才盡 | 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比喻才情減退。 |
出處:《南史·江淹傳》:“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后為詩絕無美句,時(shí)人謂之才盡! | |
江淹才盡 | 南朝梁江淹,少有文名,世稱江郎。晚年詩文無佳句,時(shí)人謂之才盡。后來常用于比喻才思衰退。 |
江左夷吾 | 管夷吾,春秋時(shí)期政治家管仲,相齊桓公成霸業(yè)。后來詩文中多以之稱有輔國救民之才的人。 |
出處:《晉書·溫嶠傳》:“于時(shí)江左草創(chuàng),綱維未舉,嶠殊以為憂。及見王導(dǎo)共談,歡然曰:‘江左自有管夷吾,吾復(fù)何慮!’” | |
郊寒島瘦 | 本指孟郊、賈島簡嗇孤峭的詩歌風(fēng)格。后用以形容詩文類似的意境。 |
出處:宋·蘇軾《祭柳子玉文》:“元輕白俗,郊寒島瘦! | |
金章玉句 | 指華麗的詩文。 |
金鳷擘海 | 比喻詩文雄健有力,精深透徹。 |
錦繡肝腸 | 意思是滿腹詩文,善出佳句。 |
出處:唐·李白《冬日于龍門送從弟京兆參軍令問之淮南覲省序》:“兄心肝五臟皆錦繡耶?不然,何開口成文,揮翰霧散?” | |
錦繡心腸 | 意思是滿腹詩文,善出佳句。同“錦繡肝腸”。 |
膾炙人口 | 膾:切細(xì)的肉;炙:烤熟的肉。膾和炙都是人們愛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愛吃。比喻好的詩文受到人們和稱贊和傳訟。 |
出處:五代·王定寶《唐摭言》卷十:“如‘水聲常在耳,山色不離門’,又‘掃地樹留影,拂床琴有聲’……皆膾炙人口! | |
朗朗上口 | 指誦讀詩文時(shí)的聲音響亮而順口。 |
出處:老舍《詩與快板》:“散文就不受這么多的限制,雖然散文也講究聲調(diào)鏗鏘,能朗朗上口! | |
老嫗?zāi)芙?/td> | 嫗:老年婦女。相傳唐朝詩人白居易每作一首詩就念給老年婦女聽,不懂就改,力求做到她們能懂。形容詩文明白易懂。 |
出處:宋·惠洪《冷齋夜話》卷一:“白樂天每作詩,問曰解否?嫗曰解,則錄之;不解,則易之! | |
力透紙背 | 透:穿過。形容書法剛勁有力,筆鋒簡直要透到紙張背面。也形容詩文立意深刻,詞語精練。 |
出處:唐·顏真卿《張長史十二意筆法意記》:“當(dāng)其用鋒,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成功之極也! | |
琳瑯觸目 | 原指所見皆名流。后指眼前所見都是珍貴的物品或美好的詩文。 |
劉郎前度 | 詩文中以之稱去而復(fù)來的人。 |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載:東漢劉晨阮肇在天臺山遇仙,歸來已是晉代。后劉等重訪天臺山,舊蹤渺然。 | |
流膾人口 | 指(詩文等)被人廣為傳頌稱美。 |
鏤金錯(cuò)彩 | 鏤:雕刻;錯(cuò):涂飾。形容詩文的詞藻十分華麗。 |
出處:南朝·梁·鐘嶸《詩品》卷中:“謝詩如芙蓉出水,顏如錯(cuò)彩鏤金! | |
落紙?jiān)茻?/td> | 筆墨落到紙上如同云煙一樣變幻多姿。形容書法或詩文高超玄妙,變化多姿。 |
賣文為生 | 指以出賣詩文所得來維持生計(jì)。 |
出處:唐·杜甫《聞斛斯六官未歸》:“故人南郡去,云索作碑錢。本賣文為活,翻令室倒懸! | |
美女簪花 | 簪:插戴。形容書法娟秀。也比喻詩文清新秀麗。 |
出處: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衛(wèi)常書,如插花美人,舞笑鏡臺! | |
美人香草 | 舊時(shí)詩文中用以象征忠君愛國的思想。 |
出處:漢·王逸《離騷序》:“《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諭,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靈修、美人,以譬于君! | |
潘江陸海 | 形容人詩文方面的才華橫溢。 |
出處: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上:“陸(陸機(jī))才如海,潘(潘岳)才如江! | |
飄飄欲仙 | 欲:將要。飄飛上升,像要超脫塵世而成仙。多指人的感受輕松爽快。亦形容詩文、書法等的情致輕快飄逸。 |
出處:宋·蘇軾《前赤壁賦》:“飄飄乎遺世獨(dú)立,羽化而登仙! | |
平淡無奇 | 奇:特殊的。指事物或詩文平平常常,沒有吸引人的地方。 |
出處:郭沫若《涂家埠》八:“江西境內(nèi)的風(fēng)物,太平淡無奇了,這兒和長江沿岸所見到的別無二致。” | |
平澹無奇 | 指事物或詩文平平常常,沒有吸引人的地方。同“平淡無奇”。 |
破瓜之年 | 瓜字可以分割成兩個(gè)八字,所以舊詩文稱女子十六歲時(shí)為“破瓜之年”。 |
出處:宋·陸游《無題》詩:“碧玉當(dāng)年未破瓜,學(xué)成歌舞入侯家。” | |
敲金擊玉 | 敲鐘擊磬。喻詩文聲調(diào)鏗鏘動(dòng)聽。 |
出處:元·汪元亨《醉太平·警世》曲:“展嘲風(fēng)詠月長才思,吐敲金擊玉款言詞。” | |
窮而后工 | 舊時(shí)認(rèn)為文人越是窮困不得志,詩文就寫得越好。 |
出處:宋·歐陽修《梅圣俞詩集序》:“然則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后工也! | |
屈艷班香 | 屈:指屈原;班:指班固。象《楚辭》、漢賦那樣詞藻艷麗,情味濃郁。稱贊詩文優(yōu)美。 |
出處: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高摘屈宋艷,濃薰班馬香。” | |
取青媲白 | 以青配白,比喻詩文講求對仗。 |
冗詞贅句 | 冗:繁雜;贅:多余無用的。指詩文中多余無用的話。 |
三臡八菹 | 泛指精美的肴饌。亦借喻精美的詩文。 |
神龍見首 | 指詩文跌宕多姿。 |
出處:清·趙執(zhí)信《談龍錄》:“昉思嫉時(shí)俗之無章也,曰:‘詩如龍然,首尾爪角鱗鬣,一不具,非龍也!究苓又唬骸娙缟颀,見其首不見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鱗而已,安得全體?’” | |
神施鬼設(shè) | 形容詩文十分精妙。 |
出處:唐·韓愈《貞曜先生墓志銘》:“神施鬼設(shè),間見層出! | |
沈詩任筆 | ①南朝梁沈約以詩著稱,任昉以表、奏、書、啟諸體散文擅名,時(shí)人稱為“沈詩任筆”。筆,指無韻之文。②用以泛指詩文。 |
生吞活剝 | 原指生硬搬用別人詩文的詞句。現(xiàn)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機(jī)械的搬用經(jīng)驗(yàn)、理論等。 |
出處:唐·劉肅《大唐新語·譜謔》:“有棗強(qiáng)尉張懷慶,好偷名士文章,人為之諺云:‘活剝王昌齡,生吞郭正一! | |
首尾相應(yīng) | 頭和尾相互接應(yīng)。指作戰(zhàn)相互接應(yīng)。也形容詩文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 |
出處:《孫子·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 | |
束上起下 | 猶承上啟下。多用于詩文評語。 |
搠筆巡街 | 指沿街賣詩文。 |
搜奇抉怪 | 搜:搜索。抉:抉擇,挑選。奇、怪:奇異的,罕見的。搜索新奇的,挑選罕見的。多指詩文刻意求新求奇。亦作“搜奇檢怪”。 |
搜索腎胃 | 形容竭力思索。指構(gòu)思詩文。 |
碎玉零璣 | 比喻精美簡短的詩文。 |
堂皇富麗 | 堂皇:盛大,雄偉;富麗:華麗。形容房屋宏偉豪華。也形容詩文詞藻華麗。 |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四回:“連忙燈下一看,只見當(dāng)朝圣人出的是三個(gè)富麗堂皇的題目! | |
天機(jī)云錦 | 天機(jī):天上的織機(jī)。云錦:絲織物名,錦絲瑰麗如云彩。天上織出的絲錦。比喻詩文華美精妙,渾成自然。 |
天馬行空 | 天馬:神馬。天馬奔騰神速,象是騰起在空中飛行一樣。比喻詩文氣勢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實(shí)。 |
出處:元·劉廷振《薩天錫詩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眾表者,殆猶天馬行空而步驟不凡。” | |
王后盧前 | 指詩文齊名。 |
出處:《舊唐書·文苑傳上·楊炯》:“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海內(nèi)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杰’。烱聞之,謂人曰:‘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后!(dāng)時(shí)議者,亦以為然! | |
無縫天衣 | 神話指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針線縫合,沒有縫兒。常以比喻詩文等事物沒有一點(diǎn)瑕疵。 |
吸風(fēng)飲露 | 道家及詩文中常用以指神仙的絕食五谷。 |
出處:《莊子·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皇澄骞龋L(fēng)飲露! | |
犀角燭怪 | 借以贊美詩文的深刻。 |
出處:《晉書·溫嶠傳》:“嶠旋武昌,至牛渚磯,水深不可測,世云其下多怪物,嶠遂毀犀角而照之。須臾,見水族覆滅,奇形怪狀! | |
香草美人 | 舊時(shí)詩文中用以象征忠君愛國的思想。 |
出處:漢·王逸《離騷序》:“《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諭,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靈修、美人,以譬于君。” | |
興云致雨 | 興云:布下云彩。致雨:使下雨。神話傳說,神龍有布云作雨的能力。借喻樂曲詩文,聲勢雄壯,不同凡響。 |
雄文大手 | 擅長寫作宏偉詩文的高手。 |
秀才人情 | 秀才多數(shù)貧窮,遇有人情往來,無力購買禮物,只得裁紙寫詩文。俗話說:秀才人情紙半張。表示饋贈(zèng)的禮物過于微薄。 |
出處:清·朱之瑜《答奧村庸禮書》:“外具湖筆、斗方貳種,真乃秀才人情而已! | |
須彌芥子 | 意思是偌大一個(gè)須彌山塞進(jìn)一粒小小的菜籽之中剛剛合適。形容佛法無邊,神通廣大。也形容詩文波詭變幻,才思出眾。 |
出處:《維摩經(jīng)不思議品》:“若菩薩住是解脫者,以須彌之高廣,內(nèi)芥子中,無所增減! | |
雪碗冰甌 | 甌:盆碗之類的器皿。形容碗、盆器皿潔白干凈。也比喻詩文清雅。 |
出處:宋·范成大《次韻甄云卿晚登浮丘亭》詩:“葛中羽扇吾方健,雪碗冰甌子句清。” | |
壓卷之作 | 壓:超過。指詩文書畫中能超過其它同類作品的、最出色的作品。 |
揚(yáng)風(fēng)扢雅 | 品評詩文。 |
出處:清·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三十:“諸人嘗寓其家,流連觴詠,聲光映蔽江表。此皆林下之人揚(yáng)《風(fēng)》扢《雅》,而聲氣所屆,希風(fēng)附響者,如恐不及。” | |
楊柳依依 | 楊柳:古詩文中楊柳通用,泛指柳樹。依依:輕柔的樣子。古人送行,折柳相贈(zèng),表示依依惜別。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 |
一倡三嘆 | 指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樂、詩文優(yōu)美,富有余味,令人贊賞不己。倡,亦作“唱”。 |
出處:《荀子·禮論》:“清廟之歌,一倡而三嘆也! | |
一辭莫贊 | 贊:贊美。沒有一句妥貼的贊美話能表達(dá)。形容詩文寫得極好。 |
出處:《史記·孔子世家》:“至于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 | |
一覽無遺 | 覽:看;遺:遺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見了。形容建筑物的結(jié)構(gòu)沒有曲折變化,或詩文內(nèi)容平淡,沒有回味。 |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江左地促,不如中國,若使阡陌條暢,則一覽而盡,故紆余委曲,若不可測! | |
一覽無余 | 覽:看;余:剩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見了。形容建筑物的結(jié)構(gòu)沒有曲折變化,或詩文內(nèi)容平淡,沒有回味。 |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江左地促,不如中國,若使阡陌條暢,則一覽而盡,故紆余委曲,若不可測! | |
一氣渾成 | 形容詩文首尾貫通,完滿自然,不見雕鑿。 |
出處:明·謝榛《四溟詩話》卷四:“以詩志別,分韻得‘秋’字,援筆立就,一氣渾成。” | |
一紙千金 | 一紙價(jià)值千金。極言詩文價(jià)值之高。 |
出處:宋·陳師道《題明發(fā)高軒過圖》詩:“滕王蛺蝶江都馬,一紙千金不當(dāng)價(jià)! | |
一字之師 | 改正一個(gè)字的老師。有些好詩文,經(jīng)旁人改換一個(gè)字后更為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為“一字師”或“一字之師”。 |
出處:宋·計(jì)有功《唐詩紀(jì)事》:“鄭谷改僧齊己《早梅》詩:‘?dāng)?shù)枝開’作‘一枝開’。齊己下拜,人以谷為一字師! | |
遺篇墜款 | 指散佚的詩文篇章和書畫款識。 |
出處:宋·張淏《云谷雜記·藏金石刻》:“前代遺篇墜款,因得概見于方冊間,此尤可貴也。” | |
意在筆前 | ①指寫字構(gòu)思在落筆以前。②作詩文先作思想上的醞釀,然后著筆。亦作“意在筆先”。 |
出處:晉·王羲之《題衛(wèi)夫人筆陣圖后》:“夫欲書者,先干研墨,凝神靜思,預(yù)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dòng),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后作字! |
推薦成語大全
本文地址:http://m.vindraniind.com/chengyudaquan/135427439518224.html
推薦名人名言
成語分類:描寫詩文的成語
返回: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 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