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網(wǎng)首頁 > 名人名言 > 名人名言名句
清·吳敬梓《懦林外史》第八同。
這兩句大意是:當了三年清廉知府,也能到手十萬兩雪花似的銀子。
做官的都會搜刮民脂民膏,只要做官就有錢花。舊日官員多以發(fā)財為目的,很少有不搜刮民財?shù)摹!f做了三年知府,即使尚屬清白的,也已搜刮得十萬銀兩.至于那些不清不白的,狼貪豺狠的,做官時日久長的,職位更高的,搜刮民財之多就可以想見了。作者用以退為進的寫法,揭露了當時社會官員貪污成風的事實。
名言作者:吳敬梓
吳敬梓檔案資料:清代小說家
推薦名人名言
本站共收錄關于貪官的名言12條
清·吳敬梓《懦林外史》第八同。這兩句大意是:當了三年清廉知府,也能到手十萬兩雪花似的銀子。做官的都會搜刮民脂民膏,只要做官就有錢花。舊日官員多以發(fā)財為目的,很少有不搜刮民財?shù)摹!f做了三年知府,即使尚屬清白的,也已搜刮得十萬銀兩.至于那些不清不白的,狼貪豺狠的,做官時日久長的,職位更高的,搜刮民財之多就可以想見了。作者用以退為進的寫法,揭露了當時社會官員貪污成風的事實。
清代小說家 吳敬梓 《懦林外史》宋·洪咨夔《狐鼠》。這兩句大意是:不管蒼天有沒有眼睛,只管有沒有可刮的地皮。兩句寫貪官搜刮百姓,全無天理良心,以“天有眼”“地無皮”相對,又以“不論”“但管”兩詞相關聯(lián),寫盡貪官搜刮之苛毒。可用以形容貪官搜刮百姓之心狠手毒。
南宋詩人 洪咨夔 《狐鼠》唐·曹鄴《官倉鼠》。官倉:官府的糧倉。這兩句大意是:在官府的糧倉里,老鼠大得像斗,看到人開倉也不逃走。老鼠是人人厭惡的動物,故有“老鼠過街,人人喊打”之說;其處境如此,所以膽子也小,又有“膽小如鼠”之喻?墒枪賯}鼠卻與眾不同,一則碩大如斗,二則見人不走。為什么?就因為官倉里的糧食堆積如山,足夠它們?nèi)杖诊柌;盜竊這里的糧食也無人過問,所以無須怕人。作者抓住這兩個特征刻畫了官倉鼠的形象,并在詩的后兩句發(fā)出了憤怒的責問:“健兒無糧百姓饑,誰遣朝朝入君口?”詩句告訴我們,戰(zhàn)士在忍饑,百姓在挨餓,唯有官倉鼠得天獨厚,享用不盡。這種局面是誰造成的?作者沒有答復,卻已不言而喻。實際上,這里的官倉鼠也是用來比喻那些吸吮民脂民膏的貪官污吏的,他們一個個腸肥腦滿,有恃無恐。很明顯,這首詩的目的不在譴責鼠類,而在諷刺反動統(tǒng)治者。
晚唐詩人 曹鄴 《官倉鼠》唐·杜荀鶴《再經(jīng)胡城縣》?h宰:縣令。朱紱(fú伏):紅色的系印絲繩。加朱紱:指晉升了官階。這兩句大意是:(今年再經(jīng)胡城縣時),縣太爺又升官了,他那系印的紅絲帶就是用人民的鮮血染紅的。印綬之“朱”與人民之“血”,從自然存在來說是互不關聯(lián)的,而作者利用其顏色的相同及封建官吏以殘害人民換取官爵的本質(zhì),把這兩件互不相干的事物進行巧妙聯(lián)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官吏虐民的罪惡。這種利用事物的相同點而聯(lián)系兩件事物肼表現(xiàn)深刻思想的方法值得學習。
唐代詩人 杜荀鶴 《再經(jīng)胡城縣》唐·白居易《杜陵叟》。這兩句大意是:虐待百姓、傷害萬物的就是豺狼,何必一定要長著鉤一樣的爪子、鋸一樣的牙齒撕吃人肉的才是豺狼呢?這是白居易對封建社會貪官污吏的痛斥。這些“長吏”不顧顆粒無收的嚴重旱災,對農(nóng)民“急斂暴征”,逼得他們“典桑賣地納官租”,淪于衣食無著的絕境。白居易借杜陵叟之口,痛斥他們“剝我身上帛,奪我口中粟”,簡直是一群披著人皮的豺狼,激憤之情,溢于言表。這種直面現(xiàn)實的精神,為人民鳴不平的勇氣,值得欽佩。他所塑造的雖無“鉤爪鋸牙”,而實與豺狼無異的封建社會貪官污吏的形象,至今仍有認識意義和審美價值。反問句式的運用,增加了激憤不平的抒情色彩。
唐代詩人 白居易 《杜陵叟》本站共收錄吳敬梓的名言14條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七寸:從蛇頭向下七寸的地方,是蛇的心臟所在,引申為致命處。本句大意是,打蛇要打最要害的七寸部位,方可一舉奏效。捕蛇時,要對準蛇的要害部位去打,方可一舉奏效;否則受了傷的蛇會給人帶來更大的危險。所謂“斷蛇不死,刺虎不斃,其傷人則愈多”(見宋·蘇軾《續(xù)歐陽子朋黨論》),就是這個道理。在政治、軍事斗爭中,也可普遍使用這條規(guī)律,那就是要抓住敵人的要害,給敵人以致命的打擊。以此句說明要打擊敵人的要害部位是很恰切的。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本句大意是:夫妻之間沒有隔夜的仇怨。這是一句民間俗語,意思是夫妻之問吵架、拌嘴、鬧矛盾,仇怨不會長久,不過一夜倆人就會言歸于好,恩愛如除了!m是一句俗語,卻是長期縱觀社會生活現(xiàn)象而總結概括出米的經(jīng)驗之談,它符合人們的生活規(guī)律,因此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意義。這句俗語使用率很高·每當走妻特別是年輕夫妻吵嘴、鬧矛盾時,周圍的人常常會勸解說“~”.希望他們很快和好。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割股:割大腿上的肉來給病人治病。本句大意是:醫(yī)生恨不得割了自己身上的肉給病人醫(yī)病。本句贊揚救死扶傷的醫(yī)德,為了救護別人,不惜自我犧牲;也可用來比喻為救助他人而不顧個人得失的獻身精神。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三回。本句大意是:再清廉公正的官員,也難以判斷家務糾紛中的是非。家務糾紛難以處理,是因為家庭矛盾大都是些陳芝麻,爛谷子的小事,頭緒紛繁,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提起來便是事,放下來就沒事,外人很難弄明白。在當代的家務糾紛中,還含有兩代人不同觀念,不同審美情趣,不同愛好的“代溝”,因而很難講清誰是誰非。即使是清正廉潔的官員,也難以公平地處理家務矛盾。這句話已成為人們的口頭熟語。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本句大意是:暢開直說,無所隱蔽,無所保留。這句話表示一種爽快的講話態(tài)度,今有“打開窗戶說亮話”的俗語與此同義?捎靡员硎菊\懇的心態(tài)和直爽的談吐風格。
本文地址:http://m.vindraniind.com/mingrenmingyanmingju/134458955917866.html
推薦成語大全
吳敬梓貪官名言內(nèi)容: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 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