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網(wǎng)首頁 > 名人名言 > 名人名言名句
南朝·梁·吳均《登壽陽八公山》。
陽:縣名,即今安徽省壽縣。八公山:山名,其地形勢險要。疏峰:山峰稀疏之處。時:時而。不開天:形容天空完全被遮蔽。這兩句大意是:明月有時在山峰稀疏之處露臉,好像是被山峰吐出來似的;整個天空都被樹木遮掩得嚴嚴實實。
前一句寫八公山峰巒之高,后一句寫八公山上樹木之密,兩句詩在寫景方面很富有表現(xiàn)力,后來唐代杜甫即有“四更山吐月”的詩句,顯然是受到了它的啟示。
名言作者:吳均
吳均檔案資料:南朝文學家
推薦名人名言
本站共收錄關(guān)于山林的名言17條
見杜牧《題揚州禪智寺》。暮靄(ǎi矮):傍晚的云氣。這兩句大意是:暮靄從幽深的樹林生出,云氣漸漸彌漫開來;斜陽緩緩地西沉,余輝逐漸從小樓上消失。詩句從色彩明暗的變化中寫出禪智寺的靜境。樹林茂密,陽光不透,夕陽西下,暮靄頓生,透過深樹暮靄,看到一抹斜輝逐漸在小樓上梢失,環(huán)境顯得更加幽暗,更加靜謐。這種通過色彩的對比變化來寫靜境的方法值得學習,也可直接引用詩句來描繪山林日暮。
唐代詩人 杜牧 《題揚州禪智寺》晉·陶淵明《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于規(guī)林二首》其二。這兩句大意是:靜心回想園林中幽靜的環(huán)境,閑適的生活,多么富有魅力!對比之下,人間確是不足眷戀的.此條寫詩人追慕隱逸生活的心情,詩人把“園林”與“人間”作為一組對立的概念,意在創(chuàng)造一個理想的境界,反對現(xiàn)實生活的黑暗。黃文煥評此名句日:‘園林何嘗非人間.然較之朝市,則天上也.非人間也!(《陶詩析義》)這種象征對比手法在向往隱逸之中暗含對黑暗社會的痛惡.反映出強烈的主體意識。
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 陶淵明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于規(guī)林二首》南朝·梁·吳均《登壽陽八公山》。陽:縣名,即今安徽省壽縣。八公山:山名,其地形勢險要。疏峰:山峰稀疏之處。時:時而。不開天:形容天空完全被遮蔽。這兩句大意是:明月有時在山峰稀疏之處露臉,好像是被山峰吐出來似的;整個天空都被樹木遮掩得嚴嚴實實。前一句寫八公山峰巒之高,后一句寫八公山上樹木之密,兩句詩在寫景方面很富有表現(xiàn)力,后來唐代杜甫即有“四更山吐月”的詩句,顯然是受到了它的啟示。
南朝文學家 吳均 《登壽陽八公山》宋·蘇軾《棲賢三峽橋》山骨:深山密林之中。堅瘦:落葉后更顯挺拔的姿態(tài)。
北宋文學家 蘇軾 《棲賢三峽橋》宋·蘇軾《行瓊儋間,肩輿坐睡,夢中得句云:“~。”覺而遇清風急雨,戲作此數(shù)句》。動鱗甲:形容山風吹動草木如鱗甲扇動。酣笙鐘:形容山間萬竅齊鳴仿佛彈奏仙樂。笙鐘:指樂器。這兩句大意是:無數(shù)高山上好像有鱗甲在扇動,無數(shù)深谷好像有仙樂在鳴奏。這兩句描寫海南山林間的奇妙景象。可用于描寫山風突起,急雨驟來,草木搖曳,萬壑作響的山景,有聲有色,恍如置身其中。
北宋文學家 蘇軾 《行瓊儋間,肩輿坐睡,夢中得句云:“~!庇X而遇清風急雨,戲作此數(shù)句》本站共收錄吳均的名言3條
南朝·吳均重重疊疊的山巒各仗著自己的地勢爭相向上,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筆直向上,直插云霄,形成無數(shù)山峰。
本文地址:http://m.vindraniind.com/mingrenmingyanmingju/134459055920511.html
推薦成語大全
吳均山林名言內(nèi)容:疏峰時吐月,密樹不開天。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學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 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