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劉方平《夜月》。
偏:偏偏,這里有突然、出乎意料的意思。新:初,剛。這兩句大意是:今夜突然感到春氣已經(jīng)變暖,昆蟲的鳴聲第一次透過綠色的窗紗傳到屋子里來。
蟄伏的昆蟲,大概最先知道春天的信息,當(dāng)氣候剛剛轉(zhuǎn)暖時,便歡快地鳴叫起來。而中夜不寐的人,又從透過窗紗傳來的第一聲蟲鳴,得知春氣已暖。因而今夜“偏知”春氣暖的,既是蟲兒,又是人。這兩句筆觸委婉細(xì)膩,頗具匠心,既寫出了新春乍至?xí)r的生機(jī),又表現(xiàn)了人們聽到第一聲報春信息時的新鮮感,歡愉感?梢砸脕砻枥L春天到來的信息,抒寫人逢新春時的喜悅心情。
名言作者:劉方平
劉方平檔案資料:唐朝詩人
推薦名人名言
本站共收錄劉方平的名言4條
唐·劉方平《秋夜泛舟》。千聲:指秋夜野外自然界的各種聲響。這兩句大意是:夜里世間萬物的影子,都由月亮照射而成;各種各樣的聲音,也都因感知秋氣而發(fā)。這兩句可用于描寫月下秋夜景色,也可借以表現(xiàn)事物的因果關(guān)系。
唐·劉方平《代春怨》。這兩句大意是:庭院里時時有東風(fēng)吹入,千萬條楊柳隨風(fēng)全都向西飄擺。本來春風(fēng)是輕柔的,不易覺察的,怎么知道庭院中時時有東風(fēng)吹入呢?只要看看那滿樹楊柳枝條盡日不斷地向西搖擺,就不難判斷了。這首詩本是寫春怨的,表現(xiàn)主人公終日寂寞無聊,只得看著庭前春風(fēng)吹柳來消磨光陰,今天可用于描寫小院春景。
唐·劉方平《月夜》。北斗:即北斗星。闌干:縱橫交錯,參差錯落。南斗:即“斗宿”,因與北斗相對來說位置在南,故俗稱“南斗”。這兩句大意是:更深夜闌,朦朧的斜月映照著家家戶戶,庭院一半浸潤在月光下,另一半則籠罩在暗影中;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橫斜,默默地暗示著時間的流逝。詩句從視覺入手,前句通過“月色半人家”的明暗對比,后句通過星斗闌干的天象,讓人感覺到從人家庭院,到碧海青天,整個宇宙都籠罩著月夜的靜謐。這兩句詩宜于描繪深夜的月色,構(gòu)成寂靜的意境。
本文地址:http://m.vindraniind.com/mingrenmingyanmingju/134459079521124.html
推薦成語大全
劉方平春天氣息名言內(nèi)容: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 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