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大香线蕉|国产一级中文字幕|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新學(xué)網(wǎng)首頁 語文 數(shù)學(xué) 物理 化學(xué) 作文 感動 心靈雞湯 人生感悟 名著知識 成語大全 唐詩 宋詞 名人名言 英文詞典 登錄

    當(dāng)前位置:新學(xué)網(wǎng) > 首頁 > 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

    杜牧經(jīng)典語錄 名人名言

    名言作者:杜牧

    杜牧檔案資料:唐代詩人

    杜牧名言 杜牧經(jīng)典語錄 共收錄杜牧的名言61條

    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wèi)。

    見唐·杜牧《答莊充書》。意:意義,即現(xiàn)在所說的思想內(nèi)容。氣:氣勢。兵衛(wèi):衛(wèi)兵。這幾句大意是:寫文章應(yīng)以思想內(nèi)容為主,以貫通全文的氣勢作為輔助,以好的文辭章句作為它的衛(wèi)兵。作者認為,一篇好的文章,應(yīng)該有好的內(nèi)容,好的氣勢,好的文辭。但其中最重要的是意,其次是氣,然后才是文辭章句。如果主腦不立,輔佐和兵衛(wèi)也就沒有了著落。這種見解是可取的。

    《答莊充書》
    青春留不住,白發(fā)自然生。 杜牧名言

    見唐·杜牧《送友人》。這兩句大意是:青春是挽留不住的,白發(fā)到時候就長出來了。此二句主要抒寫自然規(guī)律不可抗拒。時間對于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青春對于每個人也是如此,誰想把青春留住,永不衰老,都是不可能的。這一切都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詩句充滿了唯物主義的實事求是精神,可用以勸人慰己,不要因青春已過,雙鬢花白而傷心。

    《送友人》
    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

    見杜牧《題揚州禪智寺》。暮靄(ǎi矮):傍晚的云氣。這兩句大意是:暮靄從幽深的樹林生出,云氣漸漸彌漫開來;斜陽緩緩地西沉,余輝逐漸從小樓上消失。詩句從色彩明暗的變化中寫出禪智寺的靜境。樹林茂密,陽光不透,夕陽西下,暮靄頓生,透過深樹暮靄,看到一抹斜輝逐漸在小樓上梢失,環(huán)境顯得更加幽暗,更加靜謐。這種通過色彩的對比變化來寫靜境的方法值得學(xué)習(xí),也可直接引用詩句來描繪山林日暮。

    《題揚州禪智寺》
    千里暮山重疊翠,一溪寒水淺深清。

    見杜牧《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這兩句大意是:暮色蒼茫,千里山巒依舊重嶂疊翠;寒意襲人,山間溪水雖淺可寄深情。此詩前兩句感嘆“行樂及時時已晚,對酒當(dāng)歌歌不成”,可見“千里暮山”一句承前暗含遲暮之感,然后又于溪水中寄情。此名句“千里暮山”、“一溪寒水”對仗工穩(wěn),“重疊”、“淺深”組詞巧妙,句式新穎。今人用此不必拘泥原意,但可借景寄言友情。

    《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
    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云靜愛僧。

    見杜牧《將赴昊興登樂游原一絕》。清時:清明太平之世。這兩句大意是:太平盛世是用人之秋,由于自己的無能,不為世用,因而有閑暇與山僧孤云相處,這種閑靜的“有味”生活,正是自己的“無能”帶來的。這首絕句的全文是:“~。欲把一麾江海去,樂游原上望昭陵!倍嗖哦嗨、滿腹經(jīng)綸的詩人,當(dāng)時在京城任吏部員外郎,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因此請求外任湖州(吳興郡)刺史,臨行前,他登上樂游原賦此一絕。詩人采用“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方法,以反語諷刺當(dāng)時的統(tǒng)治者不識人才,不重人才,把詩人投閑置散,致使日與山僧、孤云為伍,深感生不逢時的可悲。小詩寫得精煉含蓄,深刻沉郁,十分耐人尋味。

    《將赴昊興登樂游原一絕》
    清音迎曉月,愁思立寒蒲,丹頂西施頰,霜毛四皓須。 杜牧經(jīng)典語錄

    見杜牧《鶴》清音:清越的聲音。西施:古代美女名。四皓:秦末漢初的四個老人,因長期隱居商山,簡稱四皓。這幾句大意是:仙鶴迎著曉月,發(fā)出清越的叫聲,靜靜地立在寒蒲中,像是在深思發(fā)愁;它那丹頂像是西施緋紅的雙頰,它那白色羽毛像是四皓的胡須。第一句側(cè)重于聲音,第二句側(cè)重于神態(tài),三、四句側(cè)重于色彩,可謂視聽并用,形神兼?zhèn)洹R晕魇┘t潤的雙頰比“丹頂”,以四皓斑白的長須喻“霜毛”,白鶴的形象神態(tài)如見,比喻也很貼切。

    《鶴》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馬聲驕。

    見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泥融:凍土融解。這兩旬大意是:春日和暖,凍土松軟,殘雪已經(jīng)消退了一半;行人啟程,芳草青青,馬嘶聲分外響亮。本句可用于描寫春回大地、萬物復(fù)蘇的景象,表現(xiàn)人們欣喜歡悅的心情。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
    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fēng)。

    見杜牧《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這兩句大意是:深秋季節(jié),細雨連綿不斷,打濕了千家簾幕;雨后新晴,斜陽灑滿樓臺,秋風(fēng)中傳來陣陣笛聲。這兩句描繪秋風(fēng)、秋雨、落日、簾幕、樓臺,好像純是寫景,但雨灑簾幕,風(fēng)送笛聲,處處讓人感到人的活動。因此不僅可用于表現(xiàn)深秋景色,而且這種虛實相生的寫作手法也值得學(xué)習(xí)。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見杜牧《遣懷》。揚州夢:指回憶昔日在揚州出入于秦樓楚館的浪漫生活,恍惚如夢。青樓:妓女所居。薄幸:薄情負心。這兩句大意是:在揚州十年,恍如做了一場夢,卻得了個對青樓女子薄情的名聲。杜牧是懷有經(jīng)世濟民之志的一代才人,但卻有志難伸。當(dāng)年落拓揚州,沉湎酒色,十年猶如一場春夢,最后連相好的青樓女子也責(zé)怪自己的薄情。選兩句詩既不是對昔日冶游生活的追慕,也不是浪子回頭的反思,它是對往事的痛苦回憶,也帶有夢醒之后的感傷,在貌似輕松詼諧的調(diào)子中,蘊藏著才人不用于世的郁憤和不堪回首往事的辛酸、苦澀,言外之旨,當(dāng)再三品味。

    《遣懷》
    意不先立,止以文采辭句繞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亂。 杜牧名言

    見唐·杜牧《答莊充書》。止:只。是:這樣。這幾句大意是:寫文章如果不首先確定思想內(nèi)容,只用一些華麗的辭句前繞后捧,那么詞句越多文理越亂。寫文章先要確定主題思想和思想內(nèi)容,如果光在堆砌辭藻上下工夫,就會越說越亂,使讀者不知所云。學(xué)習(xí)寫作者應(yīng)以此為戒。

    《答莊充書》
    一朵佳人玉釵上,只疑燒卻翠云鬟。

    見杜牧《山石榴》。這兩句大意是:那美人兒將一朵火紅的山石榴花用玉釵簪到頭上,真擔(dān)心山石榴花燃燒起來,把美人的青絲、翠鬟燒掉。比喻是一種表現(xiàn)手法,也是一種修辭手段。精彩、新穎的比喻,能把事物的形象生動、具體、逼真地展示出來。杜牧在這里把山石榴花比做火焰,美人將榴花簪到頭上,紅花,黑發(fā),玉簪相互映襯,該是多美的形象。榴花如火,火會燃燒,因此詩人又產(chǎn)生了“燒卻”的疑慮。詼諧幽默,意趣橫生。這首詩全文是:“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艷中閑!

    《山石榴》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見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二十四橋:揚州城的名勝之地,原有二十四座橋。一說,指揚州西門外的紅藥橋,相傳古時候有二十四位美女在此橋上吹簫,故名二十四橋。玉人:既可指美女,也可指才子,此處當(dāng)指風(fēng)流倜儻的韓綽。這兩句大意是:二十四橋灑滿了皎潔的月色,空中傳來悠揚的簫聲,朋友啊,在這美好的秋夜,你在哪里教人吹簫呢?這首詩是杜牧寄給友人韓綽的,抒寫對江南和對朋友的思念之情,全詩是:“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焙髢删湓娂葘懥恕岸臉蛎髟乱埂钡拿谰,又巧妙地把二十四位美人在橋上吹簫的古老傳說與現(xiàn)實生活融合在一起,以調(diào)侃的口吻探詢友人的近況,表現(xiàn)了一種親切深厚的感情。那隱隱傳來的蕭聲,又給月夜增加了一種神秘的氣氛。詩句語言秀麗,意蘊豐富,感情深長,情趣盎然。這種寫景、抒情融為一體的筆法,可資借鑒。

    《寄揚州韓綽判官》
    血染斑斑成錦紋,昔年遺恨至今存。

    唐·杜牧《斑竹筒簟》。這兩句大意是:湘妃的斑斑碧血染成了竹席上的錦紋,湘妃當(dāng)年的遺恨至今在斑竹上依然留存。斑竹是一種表皮有斑痕的竹子,其斑如淚痕,民間有湘妃為舜亡而揮淚于斑竹的傳說,故斑竹也稱湘妃竹、湘竹、淚竹。歷代詩人由此寫出許多優(yōu)美的詩作,如劉禹錫有“如何將此千行淚,更灑湘江斑竹枝”,洪升有“斑竹一枝千滴淚”等詩句。作者在這里吸取美麗的神話傳說并加以改造和發(fā)展,又融入《禮記》“泣血”的典故,言竹席上的斑痕是由“血染”而成。這樣,斑竹于湘妃竹、湘竹、淚竹之外,又應(yīng)多一個名字——血竹。善于吸取民間傳說,融合歷史故事,構(gòu)成新的藝術(shù)境界,是這兩句詩的顯著特點。可用來詠竹。

    《斑竹筒簟》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杜牧經(jīng)典語錄

    唐·杜牧《江南春絕句》。南朝:指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四百八十寺:泛指南朝興建的寺院之多。樓臺:指寺院的建筑。這兩句大意是:南朝時建筑的眾多寺院,無數(shù)樓臺還掩映在煙雨之中。原詩為:“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贝硕鋵懡蠘桥_景觀,寓有深意,既憑吊了南朝留下的古建筑,又諷刺了統(tǒng)治者崇信佛教,廣建寺院,以至國破身亡。如今,他們修建的佛殿經(jīng)臺還在,而這些統(tǒng)治者早已銷聲遁跡了。作者將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置放在蒼茫的煙雨之中,給人以朦朧迷離的感覺,描寫煙雨中的樓臺宮殿等建筑時,可化用此條。

    《江南春絕句》
    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東流人不知。

    唐·杜牧《汴河陽凍》人生就像那冰封河面下面的流水,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汴河陽凍》
    杜詩韓集愁來讀,似倩麻站癢處抓。

    唐·杜牧《讀韓杜集》。杜詩:指杜甫的詩。韓集:指韓愈的文集。倩(qiàn欠):請。麻姑:據(jù)《神仙傳》載,仙人麻姑手似鳥爪,尖而多叉,最適合用來搔癢。這兩句大意是:在憂愁苦悶時讀杜甫的詩和韓愈的文,就像請麻姑在身上癢的地方抓撓一樣痛快。杜詩韓文,是詩歌、散文領(lǐng)域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閱讀它們,往往能使人獲得極大的精神享受。杜牧這兩句詩以奇特而精妙的比喻,說出了人們閱讀杜詩韓文時的審美感受,深刻、貼切而又富于幽默詼諧的意味。既可用來評價杜詩韓文的高度成就,又可化用其義,形容人們閱讀優(yōu)秀的文學(xué)作品時痛快淋漓的心情。

    《讀韓杜集》
    人生直作百歲翁,亦是萬古一瞬中。

    唐·杜牧《池州送孟遲先輩》。直:就,即使。亦:也。這兩句大意是:人生在世,即使活過百歲,也不過是萬古中的一瞬間。此條以相對的方法抒發(fā)一種強烈的人生感慨,表現(xiàn)為一種鮮明的時空意識。面對著茫茫的時間和博大的空間,人生百年,何其短暫!它表現(xiàn)出人對于生活的熱望,對時光的留戀和不滿足現(xiàn)狀、希望超越時空的強烈愿望。因此,它既是帶有悲哀的感嘆,又是燃燒著激情的追求,二者的交合,使詩人造成一種既高遠又蒼涼的藝術(shù)風(fēng)格,讀之感人至深。

    《池州送孟遲先輩》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 杜牧名言

    唐·杜牧《題烏江亭》。不期:不能預(yù)料。包羞忍辱:能忍受失敗的恥辱。這兩句大意是:勝敗乃兵家常事,誰都難以預(yù)料,能忍受先艘的羞辱,才算得上是男子漢。《題烏證亭》原詩為:“~。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詩作抒發(fā)了對項羽烏江自刎的惋惜。詩人認為:失敗給兵家?guī)韾u辱,但不可過于計較。有些人不怕流血犧牲,卻忍受不住失敗帶來的羞辱,往往為此而自尋短見,這是大可不必的,因為勝敗乃兵家常事,只要能忍辱含垢,臥薪嘗膽,積蓄力量,總結(jié)教訓(xùn),將來一舉打敗強敵,復(fù)仇雪恨,橡越王勾踐那樣由亡國之君到成為霸主,這才是真正的男子漢。可以此二句勸慰那些失敗者,希望他們鼓足勇氣,振作精神,繼續(xù)前進。

    《題烏江亭》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唐·杜牧《過華清宮絕句》。這兩句大意是:一名驛使飛馬而來,身后揚起滾滾的紅塵,誰也不知急如星火的驛使為了什么,只有楊貴妃愜意地破顏一笑,她知道這是為她運送荔枝來了。楊貴妃住在驪山,卻愛吃產(chǎn)于南方的鮮荔枝。唐玄宗為了滿足寵妃的欲望,不遠萬里最驛使星夜運送。杜牧有感于李、楊的駢奢淫逸,寫了《過華清官》絕句:“安回望繡或堆山頂千門次第開。~。”這兩句通過送荔枝的細節(jié)描寫,運用反襯的手法,深刻而又含蓄地揭露了封建帝王的荒庸生括.諷刺辛辣,語氣卻很委婉,耐人尋味。

    《過華清宮絕句》
    黔首不愚爾益愚,千里函關(guān)囚獨夫。

    唐·杜牧《過驪山》。黔(qián前)首:百姓。獨夫:殘暴無道、人人痛恨的統(tǒng)治者,此指秦始皇。這兩句大意是:者百姓并不愚蠢,而是體這個暴君十分愚蠢;千里的函谷關(guān)成為囚禁獨夫秦始皇的關(guān)隘。本詩是杜牧過陜西驪山時見到秦始皇的陵墓,有感而作。詩句將百姓與統(tǒng)治者作對比,嘲笑秦始皇苛政虐民是愚蠢透頂,險要的函谷關(guān)不是秦的天然屏障,卻成為囚禁獨夫的關(guān)隘;就連他動用幾十萬人所修的陵墓,也無法保住他的尸骨。兩句反映了對暴君苛政的痛恨,作者稱贊人民“不愚”,對于一個地主階級政治家來說,已是難能可貴的了。

    《過驪山》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唐·杜牧《九日齊山登高》。這兩句大意是:塵世污濁,最難逢是張開口縱情歡笑;菊花黃艷,須滿頭插戴盡興歸來!毒湃正R山登高》原詩為:“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5珜Ⅴ昙压(jié),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詩作表達了詩人爽朗曠達的思想。此二句寫詩人面對著秋天的山光水色,浮起了難得的笑容。正因為在世俗社會中人與人關(guān)系緊張,整個社會污濁黑暗,難得一笑,所以應(yīng)興致勃勃地折下幾枝菊花,插在頭上,盡興而歸,才不辜負這大好時光。可以此二句描寫心情抑郁時遇到賞心悅目的事物,偶然開心一笑的情態(tài)。

    《九日齊山登高》
    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不用登臨恨落暉。 杜牧經(jīng)典語錄

    唐·杜牧《九日齊山登高》。酩酊:太醉。這兩句大意是:吟賞行樂.一醉酩酊,本是為了酬答佳節(jié);附庸風(fēng)流,登臨作賦.用不著悵恨落暉!毒湃正R山登高》寫詩人于重陽節(jié)登高飲酒作詩,抒發(fā)爽朗曠達的情懷!湎袷莿裎靠腿,又像是勸慰自己:斟起酒來喝吧!良辰佳節(jié)本應(yīng)酩酊大醉,何必在此時登臨悵惘,為夕陽西下人生遲暮而感慨、悲傷呢?詩歌曲折地抒發(fā)了詩人長期以來積壓在心的郁悶感情,

    《九日齊山登高》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云閑今古同。

    唐·杜牧《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六朝:指東吳、東晉、宋、齊、梁、陳。這兩句大意是:六朝文物早已不見,只有草色連空;那天淡云閑的景象,倒是古今相同。開元寺是宣州(今安徽宣城)的名勝,詩人任宣州團練判官時,常來此玩賞。此二句以詩人登臨覽景時勾起的古今聯(lián)想,造成強烈的抒情氣氛。六朝的繁華已成蹤跡,放眼望去,只見草色連空,天高云淡,只覺得人事滄桑,唯有自然景色,四時物候,自古至今沒有發(fā)生什么變化。詩人用筆淡泊,意境深遠,使人萌生無限遐想,可用以抒發(fā)懷古之幽思。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商女:指以賣唱為職業(yè)的歌女!案艚本洌涸府(dāng)年隋兵已陳師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陳后主還沉湎于聲色之中。這里的“江”借指秦淮河。后庭花:即《玉樹后庭花》,相傳是南朝陳后主制作的樂曲,陳朝就在這靡摩之音中滅亡,故后人稱之為“亡國之音”。這兩句大意是:歌女不知道亡國的悲恨,還在秦淮河那邊唱著《玉樹后庭花》的歌曲。晚唐時期,唐朝江河日下,國勢日趨危急,而當(dāng)政的官僚貴族仍過著醉生夢死,聲色歌舞的生活。作者一次夜泊秦淮河,聽見歌女仍在為麻木不仁的聽唱者演唱這亡國之音,使詩人產(chǎn)生了歷史又將重演的隱憂,撫景感時,寫下這首著名的《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兩句將歷史和現(xiàn)實融為一體,既引起人們對陳亡悲劇的追憶,又使人聯(lián)想到國勢危殆的晚唐現(xiàn)實;既辛辣地諷刺了紙醉金迷,茍且偷安的上層人物,又表達了作者以國事為憂的愛國情懷。

    《泊秦淮》
    日暮東風(fēng)怨啼鳥,落花猶似墮樓人。

    唐·杜牧《金谷園》。墮樓人:指西晉富豪石崇的歌妓綠珠,因?qū)O秀通婚,跳樓而死。這兩句大意是:傍晚時東風(fēng)送來啼鳥的哀鳴,那飄落的春花就像當(dāng)年的墮樓人。金谷園的故址在今洛陽車站跗近,是西晉富豪石崇的別墅,繁榮華麗,盛極一時,唐時已荒廢,成為供人憑吊的古跡。詩人在紅日西斜時來到這荒蕪的名園,自然沉溺于思古幽情之中,因而東風(fēng)仿佛帶有涼意,鳥鳴顯得凄涼悲切,一切都蒙上了濃重的感傷色彩。尤其是那一片片飄然下墜的落花,使人想起此處曾發(fā)生過綠珠墮樓的悲劇,更引起詩人無限的遺想。一個“似’字,滲透著詩人多少追念、憐惜之情,揭示了綠珠與落花在不能掌握自己命運方面的相通之處,比喻貼切自然,意味雋永。此二句可借以抒發(fā)惜春懷古之情。

    《金谷園》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 杜牧名言

    唐·杜牧《秋夕》(一作王建詩)。天階宮中的石階。過兩句大意是:夜色已深,寒氣襲人,她依舊獨坐在宮中冰涼的石階上,呆呆地仰望著天河兩旁的牽牛、織女星。這是一首著名的宮怨詩:“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比姏]有一句抒情的話,后兩句僅通過女子滿懷心事地舉首望星空的舉止神態(tài),就把她的復(fù)雜感情表現(xiàn)出來了。這里面有對自由愛情生活的向往,有對自己寂寞孤獨的嘆惜,有對牛、女仙侶尚能一年一度相會的羨慕,也有對封建統(tǒng)治者的怨憤。詩句潛臺詞豐富,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因此常為后人所稱道。

    《秋夕》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唐·杜牧《清明》。清明:二十四節(jié)之一,在四月上旬。紛紛:指細雨紛紛的凄迷景象。欲斷魂:形容心里悲傷,好像神魂離體似的。這兩句大意是:清明時節(jié)偏巧遇上了紛紛春雨,使旅途上的行人平添了層層愁緒。清明時節(jié)是春光明媚,柳綠花紅的季節(jié),是全家團聚為親人掃墓的時節(jié),也是邀友攜酒,踏青春游的時節(jié)。而今卻出門遠行,孤身趕路,偏又遇上細雨蒙蒙的天氣,春衫盡濕,輕寒襲人,使孤獨寂寞、懷鄉(xiāng)思親的心境更加凄迷紛亂,愁苦欲絕。這兩句可用來描寫春雨瀟瀟的凄迷景色,表現(xiàn)春雨中行旅之人的惆悵心情。

    《清明》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唐·杜牧《贈別二首》其二。心:指燭芯,以此比作惜別之心。淚:指燭淚,以此比作惜別的眼淚。這兩句大意是:就要和心愛之人分別了,連蠟燭也為惜別而傷情,它替人灑淚,從傍晚一直哭到天明。這是用擬人手法借物抒情的著名詩句,知名度高,常被人日引用。詩人移情于物,把物人化,再用物象寫人情,表達了纏綿悱惻的離恨愁思,真摯感人。寫傷別離恨可化用其意境,借鑒和使用這種別致的表現(xiàn)方法。

    《贈別二首》
    門外若無南北路,人間應(yīng)免別離愁。

    唐·杜牧《贈別》。(一作許渾作)。這兩句大意是:門前倘若沒有路可以南來北往,人間就會免除別離的愁苦了。把人同離愁歸咎于門前有路,看似毫無道理,但卻十分巧妙地表現(xiàn)了離愁難熬的感情,使人怨忿無處發(fā)泄而遣怒于道路。這種別致的表情方法值得借鑒。

    《贈別》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杜牧經(jīng)典語錄

    唐·杜牧《贈別二首》其一。娉娉(píng乒)裊裊(niǎo鳥):形容少女體態(tài)的輕盈柔美。豆蔻(kòu扣):植物名,其花呈淡黃色。這兩句大意是:她體態(tài)輕盈柔美,看樣子只有十三歲多一點,好像二月初春時豆蔻梢頭的蓓蕾,正含苞欲放。以豆蔻的蓓蕾比喻妙齡少女的美好年華,又暗自照應(yīng)了“娉娉裊裊”四字,因而顯得新穎獨到,歷來為人激賞。后人遂以“豆蔻年華”形容十三、四歲的少女。

    《贈別二首》
    月白煙青水暗流,孤猿銜恨叫中秋,三聲欲斷疑腸斷,饒是少年今白頭。

    唐·杜牧《猿》。饒:盡管,即使。這幾句大意是:月色明凈,青煙朦朦,秋水無聲潛流,一只孤猿含著滿腹怨恨,啼叫在這凄清的中秋。叫聲哀怨欲絕,聞?wù)吒文c似斷,即使是黑發(fā)少年,如今也愁白了頭。詩句極寫猿聲的哀凄。首句先以明月、青煙、暗水烘托出一個淡遠、寂寥、凄清的環(huán)境氛圍。次句再以“孤”字顯出猿之處境,以“恨”字表現(xiàn)猿之內(nèi)“情”,然后逼出“叫”字,至此,猿聲的哀凄不寫已出。后兩句又用聞?wù)叩母惺茏饕r托。猿啼三聲,欲斷未斷,聽者已懷疑自己肝腦寸斷。此情此景,使不知憂愁的少年也經(jīng)受不住而愁白了頭。猿聲之哀凄確實撼人心魄。

    《猿》
    兩兩戲沙汀,長疑畫不成,錦機爭織樣,歌曲愛呼名。

    唐·杜牧《鴛鴦》。沙汀(tīng廳):水邊沙灘。錦機:織機。這幾句大意是:鴛鴦成雙成對地在水邊沙灘上嬉戲,我總懷疑畫筆畫不出它們的美好形象,人們都爭著在錦機上織出它們可愛的模樣,在歌曲中也喜歡把它們的名字呼喚。鴛鴦戲水,兩兩相依,形象優(yōu)美動人。如此可愛的形象,畫圖“畫不成”,錦機“爭織樣”,歌曲“愛呼名”,詩人采用鋪排手法,極力渲染鴛鴦為人們喜愛的情形?捎脕砻鑼戻x鴦。

    《鴛鴦》
    盡日無人看微雨,鴛鴦相對浴紅衣。

    唐·杜牧《齊安郡后池絕句》。這兩句大意是:整日沒有誰去觀賞微雨灑落的景色,唯有鴛鴦身穿紅衣在池中相對洗浴。詩人寫對對鴛鴦在雨中戲水的情景,想象美麗的翎羽是它們的“紅衣”,又想象它們正在池中“浴紅衣”,形象鮮明生動。正因為“盡日無人看微雨”,鴛鴦不受驚擾,所以戲水時顯得特別自由自在。可用以描寫鴛鴦戲水的情形。

    《齊安郡后池絕句》
    驚起鴛鴦豈無恨,一雙飛去卻回頭。 杜牧名言

    唐·杜牧《入茶山下題水口草市絕句》。這兩句大意是:被驚動的鴛鴦豈能沒有怨恨,它們雙雙飛走了,還回頭留戀地張望。鴛鴦?wù)H親密密地棲息在一處,突然被人驚起,它們當(dāng)然有恨,所以飛去時還要“回頭”,戀戀不舍地看一眼共同棲息之處,不僅偶居有情,而且“驚起”、“回頭”無不有情。詩句構(gòu)想新奇,語言生動,可用來描寫驚飛的鴛鴦。

    《入茶山下題水口草市絕句》
    終日無群伴,溪邊吊影孤。

    唐·杜牧《鶴》。吊影:即形影相吊,形容孤獨的樣子。吊,慰問。這兩句大意是:溪水邊有一只沒有侶伴的孤鶴,終日形容相吊。鶴的孤傲超逸,遠離塵俗的形象宛然可見!敖K日”是從時間角度寫,喻其長;“溪邊”是從空間角度寫,喻其清?捎脕砻鑼懝满Q,或寄托孤高情懷。

    《鶴》
    聲斷碧云外,影孤明月中。

    唐·杜牧《別鶴》。聲斷:聲音消逝。這兩句大意是:一只別鶴的哀鳴聲在碧云外漸漸消逝,它的身影在明亮的月光中顯得孤苦伶仃。前句寫其“聲”,是從聽覺角度落筆;后句寫其“孤”,是從視覺角度著墨。聲“斷”而影“孤”,凄苦之情狀分明可感?捎脕砻鑼懝满Q。

    《別鶴》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霜葉:指經(jīng)霜后的楓葉。本句大意是:經(jīng)霜后的楓葉紅艷得勝過二月開放的鮮花。這是《山行》詩的最后一句。原詩是:“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边@里的“坐”是因為的意思。作者說自己因為喜愛這楓林晚景,所以停下車來觀賞。在一般文人看來,秋景常常是蕭索悲涼的,但作者卻把楓林寫得鮮艷奪目,欣欣向榮,認為楓葉比春花還要好看,秋色勝于春光。這個對比形象生動,能喚起人們許多聯(lián)想,給人以藝術(shù)感染,使人們產(chǎn)生一種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力量。因此“~”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可用于描寫山間楓葉流丹、層林盡染的秋景,還可以借來形容人們經(jīng)過艱苦的鍛煉和嚴(yán)峻的考驗以后,更加心紅志堅。

    《山行》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fēng)。 杜牧經(jīng)典語錄

    唐·杜牧《齊安郡中偶題二首》其二。這兩句大意是:多少株綠荷滿含怨意地互相偎倚,同時回過頭來背對著西風(fēng)。這兩句寫秋天西風(fēng)初起時荷葉受風(fēng)之狀。滿塘綠荷,青蓋亭亭,簇擁水面。當(dāng)西風(fēng)吹來時,一齊搖來曳去,隨風(fēng)翻轉(zhuǎn),好像相互依偎著,背向西風(fēng),回首顧盼,充滿了悵恨。其實,荷葉本自無情,也不應(yīng)有恨,只是作者用充滿感情色彩的眼睛去看荷葉,荷葉就呈現(xiàn)出愁情恨態(tài),成了作者感情的載體。這兩句可用于描寫秋天風(fēng)荷的神態(tài),抒發(fā)美人遲暮的感慨,也是寫作中擬人手法、移情作用的好例子。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朵朵精神葉葉柔,雨晴香拂醉人頭。

    唐·杜牧《薔薇花》。精神: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樣子。拂(fú浮):掠過。這兩句大意是:每朵薔薇花都開得很旺盛,每片薔薇葉都很柔嫩,雨過天晴,花香襲人,每從花下經(jīng)過,濃郁的芳香,令人心醉頭薰。這首詩著意描繪薔薇盛開的畫面:首句寫視覺感受,薔薇葉柔花茂,處處動人。疊字的運用加強了表達效果,意即“朵朵”皆如此,“葉葉”無例外。次句寫嗅覺感受,花的香氣能使人“醉”,可見花香濃郁,沁人心脾。而由于薔薇在高處飄香,故詩人說“醉人頭”,語意新穎。可用來描寫薔薇。詩的后兩句是:“石家錦障依然在,閑倚狂風(fēng)夜不收”,寫晝夜盛開的薔薇花,宛如晉人石崇布設(shè)的五十里錦障,不怕風(fēng)吹雨打,爛漫如畫,熱鬧非凡。

    《薔薇花》
    帶葉梨花獨送春。

    唐·杜牧《殘春獨來南亭因寄張祜》。本句大意是:暮春時節(jié),其它花均已凋零,唯有梨花帶著綠葉,獨自送春歸去。此句頌揚了梨花不畏暮春風(fēng)雨,獨自送春歸去的風(fēng)姿。古來文人學(xué)者,多以傷春悲秋為題材吟詩作賦。在他們筆下的暮春景物,不是“風(fēng)雨”,便是“落紅”,往往充滿凄楚傷感的情調(diào),而此句卻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送春”,紿人以樂觀向上的啟迪。尤其一個“獨’字,仿佛是力排眾議,鶴立雞群一般,更使人欽佩?捎脕砻枥L晚春梨花,或借以頌揚特立獨行的人。

    《殘春獨來南亭因寄張祜》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這兩句大意是:請問附近哪兒有酒家?牧童指向遠遠地隱約在杏花叢中的村莊。這是杜牧《清明》絕句的后兩句。前兩句“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寫行人在清明雨中趕路,為了歇腳、避雨、驅(qū)寒、消愁,他急于尋個酒店,小酌數(shù)杯,便向路旁的牧童問路。那個身披蓑衣,橫騎牛背的牧童,悠然自得地以手作答。順著牧童手指望去,蒙蒙細雨中,依稀可見一片白色酒簾在紅杏枝頭飄動。這是一幅優(yōu)美的圖畫,繪出了靜謐中充滿動意,明麗中帶著朦朧的村野景色,詩情畫意,余韻邈然。由于前句以問起興,后句的詩意顯得更為濃郁。這種筆法,可資借鑒。

    《清明》
    有家皆掩映,無處不潺湲。 杜牧名言

    唐·杜牧《睦州四韻》掩映:被山遮掩襯托。潺湲(chuányuán蟬原):水慢慢流動。這兩句大意是:山野人家為山林草木遮掩襯托,若見若不見。人在山中,所到之處滿眼緩緩流水,充耳水聲潺潺,別有一番奇趣。此名句狀寫山行時的真實映象與感受。深山中人家為綠樹掩映,給人以親切感;那無處不在的流泉,更使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描寫山中幽景,記敘游山感受時可以借用。

    《睦州四韻》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

    唐·杜牧《江南春絕句》。酒旗風(fēng):酒家的旗幌迎風(fēng)飄動。這兩句大意是:處處柳綠花紅,鶯歌燕舞,臨水有村莊,依山有城郭,郭邊村上,招徠顧客的酒幌兒迎風(fēng)招展。詩句筆觸生動,色彩鮮明,情調(diào)愉快,使人如置身于無邊的春色之中。這兩句詩可用于描寫江南花紅柳綠的春日美景。

    《江南春絕句》
    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唐·杜牧《長安秋望》。南山:終南山。兩相高:終南山與秋色兩相爭高。這兩句大意是:終南山崢嶸巍峨,秋色高遠寥廓,兩者競美爭勝,山之峻拔,秋之氣勢,相得益彰。南山是具體的,秋色則是抽象的。秋色的高遠寥廓,易于會意卻難以言傳。詩人用以實托虛的藝術(shù)手法,以高聳入云的南山與高遠無極的秋色作比,就使人較具體地感受到“秋色”之“高”,同時也襯托出南山的峻拔氣勢。這一實一虛的比試,可謂互為映襯,相得益彰。由此可以領(lǐng)略詩人別出心裁的構(gòu)思方法及它給人留下充分想象余地的妙處。

    《長安秋望》
    微雨池塘見,好風(fēng)襟袖知。

    唐·杜牧《秋思》。這兩句大意是:看見池塘里泛起漣漪,才發(fā)覺細雨在悄悄地飄灑;感到襟袖微微飄動,才知道好風(fēng)在輕輕地吹拂。寫微雨、好風(fēng),不對雨、風(fēng)本身作直接描繪,而從池水、襟袖這一側(cè)面來寫,卻收到了更好的藝術(shù)效果。寫輕風(fēng)細雨可借鑒這種藝術(shù)手法。

    《秋思》
    寒光垂靜夜,皓彩滿重城,萬國盡分照,誰家無此明。 杜牧經(jīng)典語錄

    唐·杜牧《長安夜月》。重(chóng蟲)城:唐都長安有內(nèi)城、外城,合稱重城。這幾句大意是:清冷的月光在寧靜的夜晚垂臨大地,皓潔的光彩灑滿內(nèi)城外城,萬國都分享月華的照耀,誰家沒有這朗月的光明?以“萬國盡分照”形容朗月普照,再以“誰家無此明”的反問句式進一步突出月光無處不在的特點,筆勢雄渾?捎脕砻鑼懺鹿馄照,也可以引申其義,歌頌澤被千家萬戶的光明事物或偉人。

    《長安夜月》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唐·杜牧《泊秦淮》。這兩句大意是:輕煙籠罩著寒涼的流水,月光籠罩著岸邊的沙灘,夜里將船停泊在秦淮河上距離酒家很近的地方!盁熁\寒水月籠沙”一句描寫水邊夜色,煙、水、月、沙四種物象,用兩個“籠”字和諧地統(tǒng)一于一體,形成一幅淡雅的水邊夜色圖?捎脕砻鑼懰呍乱咕吧。

    《泊秦淮》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

    唐·杜牧《齊安郡中偶題二首》其一。這兩句大意是:兩竿高的落日懸掛在溪橋之上,半縷輕煙飄浮在柳影之中。溪橋落日,柳影輕煙,構(gòu)圖優(yōu)美和諧?苫脕砻鑼戉l(xiāng)村或郊野的薄暮景色。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狂風(fēng)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唐·杜牧《悵詩》。深紅色:指桃、杏等紅色花朵。子:指桃、杏等果實。這兩句大意是:等到猛烈的春風(fēng)將紅色的花朵全部吹落凈盡之后,綠葉漸成濃蔭,果實掛滿枝頭。原詩所表達的意思是:春花秋實,是自然的規(guī)律,不必為晚春時狂風(fēng)吹盡落花而惆悵,花兒謝了,枝上還會結(jié)出果實來?捎糜诿鑼懘耗┫某醯木吧部捎糜谛蜗蟮卣f明某些自然轉(zhuǎn)變的客觀規(guī)律,表現(xiàn)一種積極樂觀的思想情緒。

    《悵詩》
    晴云似絮惹低空,紫陌微微弄袖風(fēng)。 杜牧名言

    唐·杜牧《長安雜題長句六首》其二。紫陌:指帝都長安郊野的道路。弄袖風(fēng):即常說的春風(fēng)弄袖。這兩句大意是:瓦藍的晴空中,有幾片棉絮似的白云惹人注目地低低飄過;長安郊外的道路上,微微的春風(fēng)拂弄著游人的襟袖。這兩句詩寫長安春郊景色,“惹”字、“弄”字用得極妙,賦云、風(fēng)以性靈,使全句為之生輝。應(yīng)認真體會詩人遣詞造句的匠心。

    《長安雜題長句六首》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唐·杜牧《赤壁》折戟,折斷的鐵戟。沉沙,沉沒在沙中。鐵未消,鐵戟還未損壞。自,指詩人杜牧。將,拿來。磨洗,磨光洗凈。認,辨認。前朝,此指那個鐵戟的朝代三國,因在詩人所處的唐朝之前,故稱前朝。此兩句描述詩人在赤壁附近沙土中得一已折斷的鐵戟將其磨洗,認出是三國之物。

    《赤壁》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月色涼如水,臥看牽?椗。
    圣敬文思業(yè)太平,海寰天下唱歌行。秋來氣勢洪河壯,霜后精神泰華獰。廣德者強朝萬國,用賢無敵是長城。君王若悟治安論,安史何人敢弄兵?《詠歌圣德遠懷天寶》
    九月三十日,雨聲如別秋。無端滿階葉,共白幾人頭?點滴侵寒夢,蕭騷著淡愁。漁歌聽不唱,蓑濕棹回舟。 杜牧經(jīng)典語錄《夜雨》
    憑君莫射南來雁,恐有家書寄遠人。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過華清宮絕句》
    莫言名與利,名利是身仇。
    腹中書萬卷,身外酒千杯。 杜牧名言
    凡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wèi)。
    草色人情相與閑,是非名利有無間。
    滿懷多少是恩酬,未見功名已白頭。不為尋山試筋力,豈能寒上背云樓。《冬日題智門寺北樓》

    杜牧的作品 經(jīng)典語錄 名人名言名句

    《鶴》

    《清明》

    《別鶴》

    《贈別》

    《悵詩》

    《山行》

    《秋夕》

    《赤壁》

    《山石榴》

    《過驪山》

    《薔薇花》

    《泊秦淮》

    《長安秋望》

    《答莊充書》

    《斑竹筒簟》

    《睦州四韻》

    《長安夜月》

    《讀韓杜集》

    《汴河陽凍》

    《江南絕句》

    《題烏江亭》

    《江南春絕句》

    《九日齊山登高》

    《過華清宮絕句》

    《題揚州禪智寺》

    《寄揚州韓綽判官》

    《齊安郡后池絕句》

    《池州送孟遲先輩》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長安雜題長句六首》

    《詠歌圣德遠懷天寶》

    《冬日題智門寺北樓》

    《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

    《將赴昊興登樂游原一絕》

    《殘春獨來南亭因寄張祜》

    《入茶山下題水口草市絕句》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

    推薦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作者:杜牧經(jīng)典語錄

    推薦成語大全

    本文地址:http://m.vindraniind.com/mingrenmingyan/13446560311121.html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 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