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牧《別鶴》。
聲斷:聲音消逝。這兩句大意是:一只別鶴的哀鳴聲在碧云外漸漸消逝,它的身影在明亮的月光中顯得孤苦伶仃。
前句寫其“聲”,是從聽覺角度落筆;后句寫其“孤”,是從視覺角度著墨。聲“斷”而影“孤”,凄苦之情狀分明可感。可用來描寫孤鶴。
名言作者:杜牧
杜牧檔案資料:唐代詩人
推薦名人名言
本站共收錄關(guān)于鶴的名言40條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這兩句大意是:像悠閑飄蕩的白云,像閑適幽逸的野鶴,任自來去,毫無拘束,八字寫盡脫離世事,無牽無掛,自由來往的悠閑情致。現(xiàn)可用來指生活閑散,無所事事的情狀。
清代滿族小說家 曹雪芹 《紅樓夢》《詩經(jīng)·鶴鳴》。鶴:鳥名,長頸,竦身,高腳,頂赤,羽白,其鳴聲高亮。皋(gāo高):沼澤地。九皋,深深。這兩句大意是:鶴的鳴聲響亮,雖然身處深澤之中,鳴聲也能響徹云霄。這兩句詩常用來比喻真理、奇才是不可掩蔽的。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詩經(jīng)》 《詩經(jīng)·鶴鳴》本站共收錄杜牧的名言61條
唐·杜牧《殘春獨來南亭因寄張祜》。本句大意是:暮春時節(jié),其它花均已凋零,唯有梨花帶著綠葉,獨自送春歸去。此句頌揚(yáng)了梨花不畏暮春風(fēng)雨,獨自送春歸去的風(fēng)姿。古來文人學(xué)者,多以傷春悲秋為題材吟詩作賦。在他們筆下的暮春景物,不是“風(fēng)雨”,便是“落紅”,往往充滿凄楚傷感的情調(diào),而此句卻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送春”,紿人以樂觀向上的啟迪。尤其一個“獨’字,仿佛是力排眾議,鶴立雞群一般,更使人欽佩。可用來描繪晚春梨花,或借以頌揚(yáng)特立獨行的人。
見杜牧《題揚(yáng)州禪智寺》。暮靄(ǎi矮):傍晚的云氣。這兩句大意是:暮靄從幽深的樹林生出,云氣漸漸彌漫開來;斜陽緩緩地西沉,余輝逐漸從小樓上消失。詩句從色彩明暗的變化中寫出禪智寺的靜境。樹林茂密,陽光不透,夕陽西下,暮靄頓生,透過深樹暮靄,看到一抹斜輝逐漸在小樓上梢失,環(huán)境顯得更加幽暗,更加靜謐。這種通過色彩的對比變化來寫靜境的方法值得學(xué)習(xí),也可直接引用詩句來描繪山林日暮。
見唐·杜牧《送友人》。這兩句大意是:青春是挽留不住的,白發(fā)到時候就長出來了。此二句主要抒寫自然規(guī)律不可抗拒。時間對于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青春對于每個人也是如此,誰想把青春留住,永不衰老,都是不可能的。這一切都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詩句充滿了唯物主義的實事求是精神,可用以勸人慰己,不要因青春已過,雙鬢花白而傷心。
本文地址:http://m.vindraniind.com/mingrenmingyanmingju/134459033419923.html
推薦成語大全
杜牧鶴名言內(nèi)容:聲斷碧云外,影孤明月中。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 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