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晏殊《踏莎行》[小徑紅稀]。
小徑:小路。紅稀:花兒漸少。芳郊:散發(fā)著芬芳氣息的郊野。陰陰:幽深的暗綠。見(xiàn現(xiàn)):同“現(xiàn)”,顯現(xiàn)。這幾句大意是:春深了,小徑邊的紅花大半凋謝,顯得疏朗稀少,郊野變成了一片碧綠,高臺上的樹木枝葉繁茂,漸漸顯現(xiàn)出濃重的暗綠色。
作者擷取小徑、芳郊、高臺等處植物顏色及種類的變化,表現(xiàn)時光推移,春事漸了。這幾句準確形象,富有意境,可用來描寫晚春景色。
名言作者:晏殊
晏殊檔案資料:北宋詞人
推薦名人名言
本站共收錄關(guān)于晚春景色的名言12條
南朝·齊·謝朓《游東田》。這兩句大意是:魚兒在荷塘里嬉戲,觸及亭亭新荷微微顫動;鳥兒從花枝上散去,抖動枝上殘花紛紛落下。魚在水中戲。荷在水上動,水面還泛起輕輕的漣漪;鳥往天上飛,花往地下落,花香四溢,整個畫面都含著動意。描寫暮春美景可以借鑒。
南朝齊詩人 謝朓 《游東田》唐·杜甫《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其五。筍:竹筍,竹的嫩芽。這里指剛剛破筍而出的嫩竹。梅:指青梅的果實。這兩句大意是:被春風吐折的嫩竹低垂著,仍保持著青綠的顏色;被春雨催肥的梅子變紅了,飽滿得似乎快要綻破。這兩句均采用倒裝句法,把經(jīng)過春風春雨之后的嫩竹肥梅描繪得形神畢現(xiàn),可引用表現(xiàn)晚春景色。
唐代詩人 杜甫 《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唐·張籍《晚春過崔駙馬東園》。這兩句大意是:一場春雨之后,翠竹泛著清香;在紛飛的落花中,黃鶯在唱著惜春之歌。這是一首寫晚春之景和惜春之情的詩,下兩句是:“莫遣經(jīng)過少,年光漸覺空!薄珒删浒延旰蟠渲,暮春落花,黃鶯嬌啼,青竹泛香等等,全都攝人詩中,調(diào)動讀者的視覺、聽覺、嗅覺去感知詩的意境美,而在這充滿詩意的美景中又融和著惜春惜花之情?梢脤懲泶壕吧。
唐代詩人 張籍 《晚春過崔駙馬東園》見唐·韓愈《晚春》。榆莢:俗稱榆錢。惟解:只是懂得。這兩句大意是:楊花與榆莢沒有什么才思,只知道漫天飄舞,像雪花似地翻飛。本詩原為描寫晚春景致之作。全詩為:“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庇腥艘詾,后兩句是對楊花、榆莢的嘲諷,其實不然。詩句正是以極大的熱情,對楊花、榆莢大力贊美。它們先天不足,無法與妖桃艷李抗衡,但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漫天飛舞,向人們顯示自已的存在,并為繁殖新一代作出貢獻。此二句可用以贊美楊花、榆莢,也可用以贊美先天不足而又不甘受命運擺布的人。
唐代文學(xué)家 韓愈 《晚春》宋·范成大《碧瓦》。兩句大意是:盡管沒風,但楊柳仍是漫天飄絮;盡管無雨,但棠梨仍是落花滿地。詩描寫了晚春的景色:滿天飛絮,遍地落花。在許人看來,這是自然現(xiàn)象,不必責備風雨。此二句可用來形容晚春的景色,也可用來說明順應(yīng)物候而變化的自然現(xiàn)象。
南宋詩人 范成大 《碧瓦》本站共收錄晏殊的名言20條
宋·晏殊《采桑子》[時光只解]。朧明:微明的樣子。這兩句大意是:昨天夜里,淡月微明,西風急驟,刮得梧桐葉瑟瑟作響。夜里,淡月透過婆娑的梧桐,篩下斑駁的月影,朦朧可見;急驟的西風刮著梧桐,發(fā)出陣陣聲響,清晰可聞?捎脕砻鑼懺孪挛嗤。
宋·晏殊《采桑子》[陽和二月]。這兩句大意是:嬉戲的蝴蝶,游蕩的蜜蜂,深入地飛進萬花叢中。詞句寫蝶蜂的戲游活動,極有意味。蝶蜂時而飛落在這株花蕊中,時而又飛向那株花蕊上,時落時起,時此時彼,無一專注,詩人以“戲”“游”二字狀之;萬花競艷,齊吐芬芳,詩人以“千花粉艷”狀之,都極為形象?捎靡誀顚懛涞麘蛴沃畱B(tài),舊社會也常以“戲蝶游蜂”代指狎客。
宋·晏殊《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春杜。社,是古代祭祀土神的儀式,于春、秋二季舉行,立春后舉行的稱春社,立秋后舉行的稱秋社。這兩句大意是:燕子從南方歸來時正值新春社日,梨花落盡之后就到了清明。這兩句既是寫景,又點明了節(jié)令的迅速轉(zhuǎn)換,春光的迅速衰殘,構(gòu)思很新穎?晒┮妹鑼懬迕髑昂笱嘧悠鹞瑁婊h飛的景色。
宋·晏殊《無題》。魚書:即書信。何由達:從何處可以到達。這兩句大意是:想寄書信,寄到哪兒能夠收到呢?水遠山長,到處都一樣沒有盡頭。這首小詩抒寫對一段已經(jīng)消失的愛情的追憶,以“油壁香車(指代坐車的女子)不再逢,峽云無跡任西東”開始,又以“~”結(jié)尾,通篇貫串離恨。這兩句通過設(shè)問和自答,反映了一種絕望的幽怨。由于處處“水遠山長”,“魚書”也就無由到達,逝去的愛情已經(jīng)不可追尋了。可見這兩句看似平淡,實則纏綿悱惻,情長怨深。
本文地址:http://m.vindraniind.com/mingrenmingyanmingju/134459075921031.html
推薦成語大全
晏殊晚春景色名言內(nèi)容:小徑紅稀,芳郊綠遍,商臺樹色陰陰見。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 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