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作者:柳宗元
柳宗元檔案資料:唐朝文學(xué)家
柳宗元名言 柳宗元經(jīng)典語錄 共收錄柳宗元的名言61條
見唐·柳宗元《上桂州李中丞薦盧遵啟》。無實:不符合實情。這兩句大意是:說出的話不符合實際情況,那就是罪過。說話要符合實際情況,如果言過其實并因此而造成錯誤,那就是自已的罪過,這兩句可用于說明說話一定符合實際情況,也可用于斥責(zé)言過其實的人形同犯罪。
《上桂州李中丞薦盧遵啟》見唐·柳宗元《漁翁》。汲:打水。清湘:指清澈的湘江水。這兩句大意是:漁翁傍在西巖下過夜,清晨醒來,打來清澈的湘江水,燒起楚地的竹子煮水作飯。這里寫一位漁翁的生活,表現(xiàn)他不同流俗的高潔的品格。這個漁翁的形象,實際上是作者的生活理想的寫照。今天描寫漁夫的生活時可以借鑒。
《漁翁》見唐·柳宗元《宋清傳》。炎:熱,比喻有權(quán)勢的人。附:依附。寒:寒門,比喻地位低下者。棄:拋棄。這兩句大意是:趨炎附勢,奔走于權(quán)貴之門;躲寒遠賤:拋棄寒微的親友。這兩句貶斥勢利之交,反映封建社會的世態(tài)炎涼。“炎而附”已演化成“趨炎附勢”、“趨炎附熱”的成語,比喻依附權(quán)貴的勢利小人。
《宋清傳》見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悠悠乎:渺遠的樣子。顥(hào浩)氣:天地間渺遠無邊的浩瀚之氣。涯:邊際。洋洋乎:廣大的樣子。造物者:指創(chuàng)造萬物的大自然。這幾句大意是:(西山的)高大渺遠與天地間的浩瀚大氣一樣,永無邊際;(西山的)廣闊無邊可與天地自然結(jié)友交游,永無盡期,這是柳宗元著名的“永州八記”的第一篇小記,寫作著登到西山之巔時的感受:似與天地自然交游神會,空間無限大,時間無限長,從而烘托出西山的高峻和渺遠,似虛而實,令人涵泳無盡,不僅感覺出西山的高大廣闊,也領(lǐng)略出作者登山時物我交融的盛情。
《始得西山宴游記》見唐·柳宗元《衰溺文》。害:禍害。偕行:同行。自繞:圍困自身。這兩句大意是:與壞人壞事相處,等于把自己圍困而死!珡娬{(diào)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作用,可用來規(guī)勸他人不要與惡人為伍。
《衰溺文》見柳宗元《三戒·永某氏之鼠》。累累:眾多的樣子。兼行:并行。竊嚙(niè聶):偷啃東西。斗暴:咬架斗毆,逞兇肆暴。萬狀:各種各樣。這幾句大意是:(永州某人家里的老鼠)白天成群結(jié)隊與人并行,夜間則偷啃東西,咬架斗毆,發(fā)出各種各樣的聲音!度洹肥橇谠⒀晕膶W(xué)的代表作。作者根據(jù)他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和深刻體驗,在本文中成功地塑造了老鼠的藝術(shù)形象。托物寓意,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中竊奪肆暴,胡作非為一類人物的丑態(tài)及其可悲命運,現(xiàn)實性和諷刺性都很強!珟拙涿鑼懤鲜竽懘笸秊,日夜肆暴的情景,形象極為生動。
《三戒·永某氏之鼠》唐·柳宗元《吏商》。君子:道德高尚的人。道:指合于道義的善事。本句大意是:君子致力于謀求道義而不致力于謀求財富。這句話的意思并不是說“君子”就不應(yīng)該追求自身合理的利益,而是強調(diào)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時候,要遵循一定的社會道德規(guī)范,不能利欲薰心,不擇手段,損人利己。本名句可供闡述人活在世上,應(yīng)不斷地追求自身道德品質(zhì)的完善,而不應(yīng)終日汲汲于富貴利祿,也可供贊美那些修身潔行、不謀求個人私利的人。
《吏商》唐·柳宗元《從弟宗直墓志》。這兩句大意是:聽到別人有長處善行,便將他當(dāng)作自己的老師那樣尊重;聽到別人的丑行惡事,像是對自已的仇敵一樣痛恨。此二句歌頌了柳宗直“嫉惡如仇讎,見善若饑渴”(見韓愈《舉張正甫自代狀》)的品德。作者說他聽到別人的善行,就“立以為己師”,不僅是為之高興,而且還要效法,這是很難得的。而對那些壞人惡行,像對敵人那樣憎恨,這更為難得.~表現(xiàn)了柳宗元鮮明的愛憎。
《從弟宗直墓志》唐·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這兩句大意是:雖然說是愛它(新裁的樹),其實是在害它。這是種樹能手郭橐駝介紹自已種樹經(jīng)驗時說的話。他說,栽種樹的時候,就要像愛護子女一樣細心,但種好之后,不要愛護太過,憂慮太多,早晨看看,跪上摸摸,甚至用手摳樹皮驗其死活,用手搖樹根看培土的疏密,看起來似乎是愛護新樹.其實是害了幼苗。遺兩句話現(xiàn)在用來說明不能對子女溺愛、嬌慣,也十分恰切。
《種樹郭橐駝傳》唐·柳宗元《敵戒》。懲:警惕。克壽:能夠長壽。矜(jīn金):自以為靠得住。暴:突然。這兩句大意是:時時警惕疾病的發(fā)生而早作預(yù)防,這樣的人能夠長壽;自以為身體強壯,不會生病,有時卻會突然病死。對疾病時時警惕,注意預(yù)防,就能避免生病,有了病也能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治療,這樣才能長壽;自以為身強力壯,不會生病,因而放松警惕,有了病就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等到疾病猝然大發(fā)后再去治療,往往為時已晚。預(yù)防疾病如此,處事防患也是如此,對敵防御更是如此。這兩句多用于告誡人們注意預(yù)防疾病,不可麻痹大意;也可廣喻人們要注意防患于未然。
《敵戒》唐·柳宗元《敵戒》。這兩句大意是:敵人存在的時候能避免災(zāi)禍,前敵人沒有了,卻會招來過錯。這兩句充滿著辯證法的因素:敵人的存在,能促使人們提高警惕,注意戒備,這就能避免災(zāi)禍;而失去了敵人,就會喪失警惕,松懈麻痹,甚至安于逸樂,這就會招來禍殃。這兩句可用于教育人們在外部條件惡劣時要警惕戒備,在外部條件改善后也不可麻痹大意。
《敵戒》唐·柳宗元《斬曲幾文》。誥諛(chǎnyú產(chǎn)竽):諂媚阿諛,奉承,宜:應(yīng)該。進兩句大意是:對于那些諂媚阿諛的人和話應(yīng)該警惕.對于那些正直無曲的人和話應(yīng)該宣揚。諂媚阿諛者討好以售其私.所以應(yīng)浚警惕;正直無曲者為公忘私,所以應(yīng)該宣揚。進兩句用于說明要正確對待諂諛者和正直者。
《斬曲幾文》唐·柳宗元《為裴令公舉裴冕表》。本句大意是:善良與邪惡如同水火,不可以和平共處。作者認(rèn)為:“忠邪不可以并立,~”,表現(xiàn)出作者耿直公正嫉惡如仇的性格。在柳宗元看來,善惡是兩股道上跑的車,從原則上講,不是東風(fēng)壓倒西風(fēng),就是西風(fēng)壓倒東風(fēng),決不能和平共處?梢源硕湔f明善惡的對立。
《為裴令公舉裴冕表》唐·柳宗元《同劉二十八院長述舊言懷》。豈:哪里。仞(rèn任):古以八尺為一仞。千仞,喻極高。墜:墜落。一毫:一根毛發(fā),喻細微。這兩句大意是:人們哪里知道從極高處跌落下來,往往是因為一些細小的差錯。小的差錯往往不被人注意而釀成大的禍害,如世界上許多空難的發(fā)生,航天計劃的失敗,往往出于某一儀器出現(xiàn)了細微故障!珒删湔f明失敗多出在細小的疏忽中;防微杜漸,從小事抓起,才會走向勝利。
《同劉二十八院長述舊言懷》唐·柳宗元《乞巧文》。駢(piān)蹁):兩馬共駕一車,引申為并列,對偶。儷(lì吏):成雙成對。錦心繡口:李白在《冬日于龍門送從第令問之淮南序》中,寫其從弟“常醉目吾日:‘兄心肝五臟皆錦繡耶!不然,何開口成文,揮翰霧散’”,后人即用“錦心繡口”形容文思優(yōu)美,辭藻華麗。這兩句大意是:四字六字,排比對仗,文思優(yōu)美,辭藻華麗。駢四儷六,簡稱“四六文”,是駢文的一體,它形成于南朝,盛行于唐宋。其特點是:句法講究駢偶和四六句,語言講究平仄黏對,詞匯講究用典藻飾。《文心雕龍·章句》:“若夫筆句無常,而字有常數(shù),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緩;蜃円匀,蓋應(yīng)機之權(quán)節(jié)也”,指的就是這種文體。
《乞巧文》唐·柳宗元《柳常侍行狀》。彰:顯揚。癉(dan淡):憎恨。端:發(fā)端。這兩句大意是:表彰顯揚美善,憎恨邪惡.是王道教化的開始。此二句點出懲惡揚善與王道教化的關(guān)系,在作者看來,要實行王道教化,要有一個良好的社會風(fēng)尚·必須從懲惡揚善著手。不懲惡,壞事成風(fēng),惡人氣焰囂張,社會必然混亂不揚善,正義得不到伸張,好人得不到鼓勵,社會就談不上治理,自然也談不上王教。此名句可借以說明治理社會環(huán)境,改善社會風(fēng)尚的重要性。
《柳常侍行狀》唐·柳宗元《斷刑論下》。這兩句大意是:獎賞一定要快點兌現(xiàn),才能起到勉勵的作用;懲處一定要快點執(zhí)行,才能達到警戒的目的。此二句是說,賞罰必須分明,而且要盡快兌現(xiàn),才會起到最佳的勉勵和警戒作用。陳平評論項羽之為人時說:項羽論功行賞時,總不肯痛痛快快地封賜部下,恨不得把印的棱角磨平了才給人,所以士人不愿跟隨他?梢姴谎杆俜赓p,達不到勉勵部下立功求賞的目的。同樣,對惡人如不迅速處理,邪惡勢力就會很快蔓延開來,事情就難以處理了。
《斷刑論下》唐·柳宗元《愈膏疾賦》。曷(he何)以:怎么能夠。愈疾:把病治好。胡以:怎么能夠。這兩句大意是:沒有藥怎么能夠治愈喪病,沒有軍隊怎么能夠平定叛亂!此二句以藥石可以治病作比,強調(diào)了軍隊在抵御外寇,平息內(nèi)亂中的作用。作者認(rèn)為:沒有軍隊作后盾,無法迅速平息叛亂;使用軍隊則如藥到病除一樣,見效甚快。此二句強調(diào)了軍隊對于鞏周國家政權(quán)的重要性,用以說明不可忽視軍隊建設(shè),強謂軍隊的柱石作用。
《愈膏疾賦》唐·柳宗元《捕蛇者說》。賦斂:聚斂賊稅。甚,超過。是:這個。這兩句大意是:橫征暴斂的毒害竟有比過毒蛇更厲害的啊!《捕蛇者說》寫一蔣氏人家以捕蛇為業(yè),祖孫三代慘遭毒蛇殘害,但因捕蛇可以抵償租稅,仍甘冒生命危險而不愿改業(yè)。作者在作品中說?鬃釉唬骸翱琳陀诨⒁。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文章發(fā)出了對人民的深沉感嘆,表現(xiàn)了作者對人民的深厚同情。這兩句與孔子的名句“苛政猛于虎”有異曲同工之妙。
《捕蛇者說》唐·柳宗元《封建論》。拜:任命。不道:不按正道辦事。斥之:罷免。受:同“授”。不法:不守法紀(jì)。這幾句大意是:盡管是早晨剛?cè)蚊墓賳T,如果不按正道辦事,晚上就可撤他的職;盡管是晚上剛?cè)蚊墓賳T,如果違法亂紀(jì),次日早晨就可罷他的官。柳宗元在《封建論》中強調(diào)國家不能分封侯王,實行世襲,以至于中央政令不行于侯王之國;主張中央集權(quán),實行郡縣制,對于任命的官員可進賢退邪,賞罰嚴(yán)明,能者給賞,罪者黜之。這些反映了作者進步的政治思想。
《封建論》唐·柳宗元《梓人傳》。能者:有能力的人。由之:任其發(fā)揮才能,即放心使用。退:辭退。這兩句大意是:對有能力的人提拔他,放心使用他;對沒有能力的人辭退他,停止他的職務(wù)。柳宗元的《梓人傳》是以木匠度材而用為喻,說明治國為政的遭理,是篇寓言體傳記文!珒删淇山枰哉f明國家須由有能力的人來治理,要不斷地進賢退庸,吐故納新,才能使領(lǐng)導(dǎo)始終保持生氣和創(chuàng)造力。
《梓人傳》唐·柳宗元《禮部為文武百寮請聽政表》。這兩句大意是:久處動亂之中的人想望著治理,長處于危難中的人尋求安定。思治、思安。是普遍的社會心理。而久處動亂和危機中的人,飽受動亂和危機帶來的痛苦和折磨,對社會的穩(wěn)定和生活的安寧要求更是迫切。這兩句對社會心理作了典型概括,發(fā)人深思。
《禮部為文武百寮請聽政表》唐·柳宗元《鈷姆潭西小丘記》。清泠(líng零):指天宇的清澈明靜。謀:二人相議為謀,此指默契融合。瀅瀅(yíng營):泉水聲。悠然:悠閑。虛:指空靈、淡泊的境界。神:神思。淵然:深邃的樣子。心:心神。這幾句大意是:清澈明凈的天色與眼睛默契融合,清脆悅耳的泉聲與耳朵默契融合,悠閑空靈的境界與神思默契融合,深邃幽靜的氣氛與心靈默契融合。這是柳宗元著名的《永州八記》之一《小丘記》中的一段精妙文字,寫作者喜得并整治小丘之后,在游丘時所領(lǐng)略到的佳趣。作者把天色、水聲,空靈的境界、幽靜的氣氛都賦以靈性,予以人格化,使之與作者的耳目心神默契會合,寫出一種物我交融,難以言狀的奧妙境界。柳宗元是山水游記之集大成者,他不是一般地模山范水,而總是賦山水以靈性,融感情于自然,把大自然的奇山麗水寫得極富情趣,這種寫作方法很值得學(xué)習(xí)。
《鈷姆潭西小丘記》唐·柳宗元《終南山柯堂碑》。鼓腹:擊腹以為節(jié)拍。這兩句大意是:每日敲擊著吃飽的肚子當(dāng)作節(jié)拍,唱著歌,高高興興地度日?捎脕砻鑼懩欠N樂而忘憂、與世無爭的生活態(tài)度。這種生活態(tài)度在當(dāng)今是不足取的。
《終南山柯堂碑》唐·柳宗元《江雪》。蓑(suo縮):蓑衣。這兩句大意是:一個漁翁在嚴(yán)寒的雪天駕著一葉孤舟.身披蓑衣,頭頂笠帽,在江面上獨自垂釣,在大雪彌漫、寒冷寂靜的江面上,飄蕩著一個孤舟獨釣的老漁翁。他卓然獨立而又孤立無援。作者著力描寫的這個清高絕俗的漁翁形象及其避世超塵的生活方式,表達出自己對社會、對人生的態(tài)度。顯然,這個孤憤、清高的漁翁,就是作者的自我寫照。可用來具體描寫一個漁翁的形象,也可用來表現(xiàn)一種孤獨的處境或孤傲的性格。
《江雪》唐·柳宗元《漁翁》。煙銷:指早晨江霧慢慢散開。欸乃(ainai矮奶):形容搖櫓之聲的象聲詞,這里指漁歌。唐代民間漁歌有《欸乃曲》。這兩句大意是:等到迷蒙的晨霧在初升的太陽照耀下消散的時候,江證中已不見人影,只聽得漁歌一聲從青山綠水中悠悠傳出。詩句描繪了漁翁閑適恬淡的生活.反映了詩人既憤世嫉俗,又自甘孤寂的思想情感!皻G乃一聲山水綠”一句,韓愈說它六字尋常一字奇,指的是一個“綠”字。當(dāng)“煙銷日出”幽寂無聲的時刻,著此一字,既為山水生光,又給人以盎然生氣,使詩句靈活飛動,為全詩生姿添色。
《漁翁》唐·柳宗元《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這兩句大意是:如果一個人能夠變化出成千上億的身子來,就能分散在每個山頭上盡情地眺望故鄉(xiāng)。以奇特的想象,表現(xiàn)了出刻骨的鄉(xiāng)思。好像獨自登上山峰望鄉(xiāng)望不盡,化成千億個身子登上所有的山峰,才能望個夠,望個飽。把思鄉(xiāng)心切,望眼欲穿的感情,表現(xiàn)得十分深刻。這首詩的前兩句是:“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唐·柳宗元《零陵早春》。這兩句大意是:憑借明媚的春色寄托我殷勤的思鄉(xiāng)之情,希望能早日回到夢寐思念的長安。這是柳宗元貶官零陵(在今湖南省,唐時為永州)時作的詩:“問春從此去,幾日到秦原?~。”江南春早,作者看到春臨江南便聯(lián)想到春也要到江北去的,心想寄情春色,讓它把萬里鄉(xiāng)思捎回京華,但不知它幾日才能到達秦原(陜西一帶),于是發(fā)出了問春的話。作者先把春色擬人化,再問春、托春,借以寄情,這種抒情手法十分巧妙。
《零陵早春》唐·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太荒:泛指荒僻的邊遠地區(qū)。這兩句大意是:登上高高的柳州城樓放眼遠望,只見周圍是荒野一片,茫茫無邊;滿腹的愁思仿佛遼闊無邊的海天一樣,沒有盡頭,本詩抒發(fā)了作者登樓遠望,懷念摯友的殷切而又凄涼的心情。此二句寫詩人登上高樓眺望,無盡的愁思涌上心頭;倪h、凄涼的景色與憤懣、感傷的感情交織、融合在一起,充溢于上下天地之間,造成情景交融的意境。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唐·柳宗元《校書郎獨孤君墓碣》。這兩句大意是:在失意時不憂慮,在得意時也不過分。這兩句表達了一位仁人君子應(yīng)具有的品質(zhì),淡泊為懷,不為個人得失而喜怒,不追求非分的物欲?梢源俗悦恪
《校書郎獨孤君墓碣》唐·柳宗元《唐故特進南公睢陽廟碑》。難(nan):急難。致命:獻出生命。這兩句大意是:遇到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不顧惜自己的生命。臨危不懼,舍死忘生.這是古今英雄豪杰所共有的高尚品質(zhì)?捎脕硇稳轂閲鵀槊裼掠讷I身的英雄人物。
《唐故特進南公睢陽廟碑》唐·柳宗元《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心:本心。疾:痛恨。這兩句大意是:保持正直的本性,無所畏懼地痛恨邪惡勢力。毛澤東同志曾說:“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是無所畏懼的”,準(zhǔn)確說明了一個追求真理.堅持正義的人,一定會嫉惡如仇,無所畏懼。常言道:“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也是這個道理。可見“守正為心,疾惡不懼”實為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此二句含意深刻,言簡意駭,可用以說明為人應(yīng)保持正直的本性,堅貞的節(jié)操。
《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唐·柳宗元《別舍弟宗一》。舍弟:對人自稱其弟的謙詞。去國:指離開國都長安。六千里:指從長安到柳州相距之遠。投荒:投置于偏僻的“蠻荒”之地。這兩句大意是:只身遠謫,離開鄉(xiāng)國迢迢數(shù)千里,在貶竄蠻荒的十二年中,瀕臨死境不知己有幾多回了。這是作者的弟弟離開柳州赴江陵時,作者寫的一首送別詩.當(dāng)時作者被貶在柳州!珒删洳恢皇菍ψ约赫卧庥龅目陀^寫實,也飽含著長期郁結(jié)于胸的憤懣之氣和凄苦愁怨之情,
《別舍弟宗一》唐·柳宗元《送薛存義序》。蚤:同“早”。作:做事。思:回想檢查。這兩句大意是:每日很早就起身勞作,辦了一天事,夜里還要對自己白天的行為進行一番回想,整天勞心勞力難得休息。這兩句話今天可用來描寫那種兢兢業(yè)業(yè),不辭勞苦的人。
《送薛存義序》唐·柳宗元《寄許京兆孟容書》。氣銳:意氣旺盛。幾(jī機)微:細小的事情。這兩句大意是:年少氣盛,遇事不顧及細節(jié)。可用來形容年少氣盛的人,也可用為對長者自謙或?qū)θ吮硎厩敢獾脑挕?/p>《寄許京兆孟容書》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佁(yǐ以)然:呆呆不動的樣子。俶(chù觸)爾:忽然。翕(xī希)忽:迅疾的樣子。這幾句大意是:日光照澈潭水,魚兒的影子布在潭底的石頭上,癡呆呆地浮著不動,忽然像受到什么驚擾似地向遠處游去,又來來往往迅疾地游動,好像有意取悅于游人!珟拙淠懶∈吨恤~的動、靜姿態(tài),窮微盡妙。作者通過寫魚襯托潭水的明凈清澈,從而突出了小石潭的優(yōu)美可愛?苫靡詫懶√、小池或小溪中魚游之景。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唐·柳宗元《袁家渴記》。袁家渴(hé禾):水名,在湖南陵零縣西。這幾句大意是:(袁家渴中)平緩的潭水很深,呈墨黑色,峻急的溪水濺起白色浪花,如水沸一般;小船行駛著好像前面已經(jīng)沒有路了,忽一轉(zhuǎn)彎又顯得開闊無邊。寫袁家渴中溪潭的景象,作者只用簡練的幾筆,就把它精確地描繪出來,生動而有色彩。
《袁家渴記》唐·柳宗元《石澗記》。這幾句大意是:石的澗溪水平布在澗底石上,流動時呈現(xiàn)出紡織品圖案似的水紋,發(fā)出像彈琴似的淙淙水聲。石澗之水與一般溪流之水不同,因為石澗的澗底是由一塊亙石構(gòu)成,流水觸到澗底石頭上,水面就呈現(xiàn)出“織文”,發(fā)出“響若操琴”之聲。兩個“若”字,比喻傳神,形聲畢肖。
《石澗記》唐·柳宗元《籠鷹詞》。凄風(fēng):寒冷的風(fēng)。淅瀝(xīlì西歷):象聲詞,形容雨、雪、落葉等聲音。飛嚴(yán)霜:降寒霜。翻:飛。披:劈開。霹靂:疾雷。掣(chè撤)電:閃電,形容迅疾。捎(shào燒):掠過。這幾句大意是:冷風(fēng)淅淅瀝瀝,空中飄飛著寒霜,蒼鷹搏擊長空,迎著曙光飛翔,它辟開云層,沖破朝霧,截斷虹霓,如驚雷閃電一般掠過平岡。首句以“凄風(fēng)”和“嚴(yán)霜”烘托肅殺的氣氛,接著寫蒼鷹迎著曙光凌空飛翔,突出其矯健的雄姿,然后進一步以云霧、虹霓等的斷裂進行渲染,最后以霹靂閃電為喻極寫雄鷹的矯健,表現(xiàn)手法靈活,表達效果強烈,形象鮮明可感。可用來描寫雄鷹搏擊長空的情狀。
《籠鷹詞》唐·柳宗元《紅蕉》。晚英:指晚開的紅蕉花。窮節(jié):深秋季節(jié)。綠潤:指綠色的長橢圓形的葉片。朱光:指紅蕉花朱紅色的光澤。茲:這。窈窕:美好的樣子。凌:壓倒。這幾句大意是:正值深秋季節(jié),紅蕉花最后開放,在綠潤的葉片叢中,蘊含著一團朱光,以這般純正的太陽的光澤和窈窕的美姿,壓倒驚紅駭綠的嚴(yán)秋清霜。紅蕉又稱美人蕉,屬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根呈莖塊狀,葉綠色(或紅褐色),長橢圓形,花簇生莖頂,呈鮮紅、橘紅、紫紅諸色,也有深黃、乳白色的。四季開花,秋季居多,花嬌葉翠,艷如美人,可供觀賞。柳宗元的詩不但描寫了紅蕉花的美姿,還寫了它不屑與百花爭妍,獨于深秋季節(jié)凌霜開放的正氣與節(jié)操,把詠物、抒情、寫志和諧地統(tǒng)一起來,在給人以美的享受中又使人獲得啟迪。
《紅蕉》唐·柳宗元《戲題階前芍藥》。凡卉(huì惠):一般的花卉。妍華:美麗的花,指芍藥。茲:此,這。竊窕(yǎotiǎo咬朓):美好的樣子。這幾句大意是:一般的花卉都與時俱謝了,嬌妍的芍藥在此晨獨呈麗姿,濃露中紅得像醉了酒斜倚在藥欄上,美好的樣子似要挽留這殘余的春光。芍藥,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姿色酷似牡丹。春末夏初開花,花色紛呈,花型各異,古有“花相”之稱。柳宗元的這首詞,描寫了芍藥與凡卉不同的可貴之處,和芍藥花在早晨、中午、夜晚的色澤、風(fēng)姿與香氣,很有特色。這幾句寫芍藥在晨露中的妍麗模樣,清新動人。可以此描寫晨光中的芍藥。
《戲題階前芍藥》唐·柳宗元《愚溪詩序》。愚溪:在湖南省陵縣西南,本名冉溪,柳宗元更名為愚溪。鏘(qiāng槍):打擊金屬器物之聲,這里指流水聲。這兩句大意是:(愚溪)清潔、明亮、秀麗、澄澈,水聲像敲擊神磐那樣悅耳動聽。兩句八個字,已概括出愚溪溪水的色、態(tài)、聲、貌,讀后使向往不已。
《愚溪詩序》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箕踞:隨意伸腿而坐,是一種不拘禮節(jié)的坐法。邀:游玩,這里是盡情賞玩的意思。土壤:土地。衽(rèn刃)席:古代寢臥用的席子。這幾句大意是:攀援登上西山,伸開雙腿坐在山頂盡情賞玩,所有附近數(shù)州的土地,都在我的坐席下面。本篇是柳宗元著名的《永州八記》的第一篇!珟拙鋵懰巧衔魃剿南绿魍母杏X。作者不直言西山之高,而說“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則西山之高就自然被襯托了出來。寫登高望遠,眼前景物一覽無余時,可參考這幾句的意境。
《始得西山宴游記》唐·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驚風(fēng):指急風(fēng)。飐(zhǎn展):風(fēng)吹物使之顫動。芙蓉:荷花。薜荔:一種常綠的蔓生香草。這兩句大意是:急風(fēng)猛吹,掀亂了盛開荷花的水面;密雨斜侵,欺凌縈蔓著薜荔的墻頭。作者借自然界的風(fēng)雨比喻政治風(fēng)雨,以芙蓉、薜荔遭受風(fēng)雨摧殘暗喻當(dāng)時處境險惡,感嘆自己和友人受到迫害。在寫作上,這是托意于景或借景抒情的寫法,單就景物描寫,這兩句也很富于詩意。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唐·柳宗元《石渠記》。其巔:指樹木、花草、翠竹的枝梢。韻:措風(fēng)動草木的聲音。這幾句大意是:風(fēng)搖動著石渠邊樹木、花草、翠竹的枝梢,發(fā)出的聲音在山谷里回響;風(fēng)過之后樹木花草已經(jīng)靜止下來,風(fēng)動崖谷的聲響才開始逐漸遠去。柳宗元在《袁家渴記》里寫“風(fēng)”,著重從風(fēng)吹草木的形態(tài)著筆,刻畫視覺形象(參看前條);本文寫“風(fēng)”,則著重從風(fēng)動草木發(fā)出的聲音著筆,描繪聽覺形象。幾句寫得生動細致、有層次,沒有對景物的親身體會,寫不出這等文字來。
《石渠記》唐·柳宗元《袁家渴記》。振動;搖動。掩苒:指柔弱的草倒向一邊。蓊葧(wěngbó)指濃郁。這幾句大意是:風(fēng)從四面山上下來,搖撼著樹木,刮倒了眾草,嚇壞了紅花綠葉,送來了濃郁的芳香。作者描寫大風(fēng)搖蕩樹木花草的景象,使用了“振動”、“掩苒”、“紛”、“駭”等詞,把樹晁枝搖,百草披靡,花兒散亂,似受驚駭?shù)姆N種形態(tài),各具特色地表現(xiàn)出來,最后又補以“蓊葧香氣”,使讀者聞到了大風(fēng)送來的花香,充分顯示出柳宗元善于修辭的杰出才能。寫風(fēng)中景物可作借鑒。
《袁家渴記》唐·柳宗元《江雪》。人蹤:人活動的蹤跡。滅:消失,不見。這兩句大意是:嚴(yán)冬,千山萬嶺中飛鳥絕跡,縱橫交錯的山間小徑上,看不見行人的蹤影。原詩下二句為“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可見~兩句是寫老漁翁在江上獨釣時所看到的幽寂寒冷的景象,一般用于形容大雪封山時的冬景。
《江雪》唐·柳宗元《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 文士以德行為修養(yǎng)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誠擺在首位。
《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柳宗元的作品 經(jīng)典語錄 名人名言名句
推薦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作者:柳宗元經(jīng)典語錄
推薦成語大全
本文地址:http://m.vindraniind.com/mingrenmingyan/13446564502564.html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 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