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大香线蕉|国产一级中文字幕|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新學(xué)網(wǎng)首頁 語文 數(shù)學(xué) 物理 化學(xué) 作文 感動 心靈雞湯 人生感悟 名著知識 成語大全 唐詩 宋詞 名人名言 英文詞典 登錄

    中小學(xué)各版本語文課本中李白的課文

    1. 【人教課標(biāo)本一年級上冊】 課文 第6課 《靜夜思

    2. 【人教課標(biāo)本二年級上冊】 識字6 第25課 《古詩兩首 贈汪倫

    3. 【人教課標(biāo)本二年級下冊】  第17課 《古詩兩首 望廬山瀑布

    4. 【人教課標(biāo)本三年級上冊】 第六組 第21課 《古詩兩首 望天門山

    5. 【人教課標(biāo)本四年級上冊】 第六組 第20課 《古詩兩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6. 【人教課標(biāo)本四年級下冊】 第一組 第1課 《古詩詞三首 獨(dú)坐敬亭山

    7. 【人教課標(biāo)本八年級上冊】 第六單元 第30課 《詩四首 渡荊門送別

    8. 【人教課標(biāo)本八年級下冊】 第六單元 第30課 《詩五首 行路難

    9. 【高中語文課文必修3】 第二單元 第4課 《蜀道難

    10. 【人教課標(biāo)本九年級下冊】 課外古詩詞背誦  《月下獨(dú)酌

    11. 【人教課標(biāo)本八年級下冊】 課外古詩詞背誦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12. 【人教課標(biāo)本八年級上冊】 課外古詩詞背誦  《送友人

    13. 【人教課標(biāo)本七年級下冊】 課外古詩詞背誦  《峨眉山月歌

    14. 【人教課標(biāo)本七年級下冊】 課外古詩詞背誦  《春夜洛城聞笛

    15. 【人教課標(biāo)本七年級上冊】 課外古詩詞背誦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

    16.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 第二單元 課文 《英英學(xué)古詩

    17.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 第四單元  《望廬山瀑布

    18.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 第一單元  《峨眉山月歌

    19.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 第七單元  《黃鶴樓送別

    20.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 第六單元 誦讀欣賞 古詩二首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

    21. 【蘇教版八年級下冊】 第二單元 誦讀欣賞 詩詞曲三首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22. 【蘇教版九年級下冊】 第一單元 誦讀欣賞 古詩三首 《行路難

    23. 【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 第七單元遠(yuǎn)行  《早發(fā)白帝城

    24.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 第六單元勞動  《秋浦歌(其十四)

    25.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 第二單元 第3課 《古朗月行

    26.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 第二單元 第3課 《夜宿山寺

    27.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 第五單元 第17課 古詩三首 《獨(dú)坐敬亭山

    28.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 第三單元 第9課 古詩兩首 《早發(fā)白帝城

    29.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 第六單元 第21課 古詩三首 《望廬山瀑布

    30.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 第七單元 第25課 古詩三首 《贈汪倫

    31.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 第七單元 第25課 古詩三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32.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 第一單元 第3課 古詩兩首 《望天門山

    33. 【西師大版一年級下冊語文】 第三單元 第12課 《古朗月行

    34. 【西師大版一年級下冊語文】 第五單元 第18課 《靜夜思

    35. 【西師大版二年級上冊語文】 課文 第二單元 第6課 《早發(fā)白帝城

    36. 【西師大版二年級下冊語文】 第六單元 第23課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37. 【西師大版三年級下冊語文】 第七單元 第36課 古詩兩首 《望廬山瀑布

    38. 【西師大版四年級上冊語文】 第六單元 第23課 古詩兩首 《贈汪倫

    39. 【鄂教版一年級上冊語文】 第三單元 古詩誦讀 《靜夜思

    40. 【鄂教版一年級上冊語文】 第五單元 古詩誦讀 《夜宿山寺

    41. 【鄂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 第七單元 古詩誦讀 《早發(fā)白帝城

    42. 【鄂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 第二單元 古詩誦讀 《望廬山瀑布

    43. 【鄂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 第一單元 古詩誦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44. 【鄂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 第七單元 古詩誦讀 《望天門山

    45. 【鄂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 第五單元 古詩誦讀 《峨眉山月歌

    46. 【鄂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 第五單元 古詩誦讀 《子夜吳歌

    47. 【鄂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 第六單元 古詩誦讀 《客中作

    48. 【湘教版一年級上冊語文】 課文 第六單元 第4課 《靜夜思

    49. 【湘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 第七單元 第16課 古詩二首 《贈汪倫

    50. 【湘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 第三單元 第9課 古詩兩首 《望廬山瀑布

    51. 【湘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 第三單元 第9課 古詩兩首 《早發(fā)白帝城

    52. 【語文A版二年級上冊語文】 第六單元 第24課 古詩二首 《夜宿山寺

    53. 【語文A版二年級下冊語文】 第三單元 第12課 古詩二首 《贈汪倫

    54. 【語文A版五年級上冊語文】 第四單元 第11課 古詩二首 《望天門山

    55. 【語文A版五年級下冊語文】 第四單元 第11課 古詩二首 《望廬山瀑布

    56. 【語文S版一年級上冊語文】 第六單元 第13課 《靜夜思

    57. 【語文S版一年級下冊語文】 第八單元 第25課 古詩兩首 《古朗月行

    58. 【語文S版二年級上冊語文】 第一單元 第3課 古詩兩首 《望廬山瀑布

    59. 【語文S版三年級上冊語文】 第四單元 第13課 古詩兩首 《早發(fā)白帝城

    60. 【語文S版五年級上冊語文】 第二單元 第6課 古詩三首 《望天門山

    61. 【語文S版六年級下冊語文】 第四單元 第15課 古詩三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62. 【長春版一年級上冊語文】 第四單元 漢字家園(二)  《漢字家園(二)② 獨(dú)坐敬亭山

    63. 【長春版一年級上冊語文】 第五單元 有趣的夜空  《古朗月行(節(jié)選)

    64. 【長春版一年級下冊語文】 第九單元 朋友  《贈汪倫

    65. 【長春版四年級上冊語文】 第十單元 壯麗的山河  《望廬山瀑布

    66. 【長春版四年級下冊語文】 第四單元 鄉(xiāng)情·友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67. 【長春版四年級下冊語文】 第九單元 詩人的足跡  《望天門山

    68. 【浙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 第四單元 第12課 古詩二首 《靜夜思

    69. 【浙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 第七單元 第20課 古詩三首 《早發(fā)白帝城

    70. 【浙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 第七單元 第20課 古詩三首 《望廬山瀑布

    71. 【浙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 第七單元 第21課 古詩四首 《送孟浩然之廣陵

    72. 【浙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 第五單元 第15課 古詩四首 《贈汪倫

    73. 【教科版二年級上冊語文】 第一單元 第2課 古詩兩首 《靜夜思

    74. 【教科版二年級上冊語文】 第一單元 第2課 古詩兩首 《古朗月行

    75. 【教科版二年級下冊語文】 第一單元 第2課 古詩三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76. 【教科版二年級下冊語文】 第一單元 第2課 古詩三首 《望廬山瀑布

    77. 【教科版三年級上冊語文】 第五單元 第9課 古詩三首 《贈汪倫

    78. 【教科版六年級上冊語文】 第六單元 第12課 古詩三首 《望天門山

    79. 【冀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 第一單元 親近大自然 第1課 第1課 《望廬山瀑布

    80. 【冀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 第五單元 親情、關(guān)愛 第16課 古詩二首 《贈汪倫

    81. 【冀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 第二單元 第6課 古詩二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82. 【冀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 第一單元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第4課 古詩二首 《望天門山

    83. 【魯教版一年級上冊語文】 第三單元 課文 第6課 《靜夜思

    84. 【魯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 第六單元 識字(6) 第25課 古詩兩首 《贈汪倫

    85. 【魯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 第五單元 第19課 古詩兩首 《望廬山瀑布

    86. 【魯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 第五單元 第17課 古詩兩首 《望天門山

    87. 【魯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 第七單元 第25課 古詩兩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88. 【魯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 第一單元 第1課 古詩兩首 《獨(dú)坐敬亭山

    89. 【魯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 課外古詩詞背誦  《峨眉山月歌

    90. 【魯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 課外古詩詞背誦  《春夜洛城聞笛

    91. 【滬教版一年級上冊語文】 第五單元 古詩誦讀  《夜宿山寺

    92. 【滬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 第三單元 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古詩誦讀  《秋浦歌

    93. 【滬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 第五單元 讀課文圈劃詞句 古詩誦讀  《早發(fā)白帝城

    94. 【滬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 第三單元 古詩誦讀  《望廬山瀑布

    95. 【滬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 第八單元 古詩誦讀  《獨(dú)坐敬亭山

    96. 【滬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 第五單元 古詩誦讀  《望天門山

    97. 【滬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 第三單元 古詩誦讀  《峨眉山月歌

    98. 【滬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 第六單元 古詩誦讀  《贈汪倫

    99. 【滬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 第六單元 古詩誦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00. 【滬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 第四單 元唐詩精華(上) 第17課 李白詩二首 《送友人

    101. 【滬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 第四單 元唐詩精華(上) 第17課 李白詩二首 《月下獨(dú)酌

    102. 【滬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 第四單 元唐詩精華(上) 每周一詩  《客中作

    103. 【北京版一年級下冊語文】 第五單元 第13課 古詩二首(二) 《靜夜思

    104. 【北京版二年級上冊語文】 第四單元 第11課 古詩二首(一) 《夜宿山寺

    105. 【北京版三年級下冊語文】 第七單元 第25課 古時兩首(二) 《早發(fā)白帝城

    106. 【北京版四年級上冊語文】 第二單元 第5課 古詩三首(一) 《贈汪倫

    107. 【北京版五年級上冊語文】 第四單元 第13課 古詩四首 《望廬山瀑布

    108. 【北京版六年級上冊語文】 第六單元 第21課 古詩四首 《送孟浩然之廣陵

    109. 【滬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   《山中問答

    110. 【滬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   《越女詞

    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jì)(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在隋末因罪徒居中亞。他誕生于中亞的碎葉(今蘇聯(lián)托克馬克),五歲時隨父遷居四川彰明縣的青蓮鄉(xiāng),因自號青蓮居士。他的家庭可能是個富商,幼年所受的教育,除儒家經(jīng)籍外,還有六甲和百家等;他的生活情趣和才能也是多樣的,他不僅是一個“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的青年作家,同時還是一個“十五游神仙”、“十五好劍術(shù)”的少年游俠和羽客,傳說他曾經(jīng)為打抱不平而“手刃數(shù)人”。二十歲以后,他開始在蜀中漫游,曾登峨眉、青城諸名山。這些生活經(jīng)歷,對李白豪放的性格和詩風(fēng)的形成有重要影響,但也造成他的思想的復(fù)雜性。

    開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歲,為了實(shí)現(xiàn)他的政治理想,“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qū)大定,?h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他“仗劍去國,辭親遠(yuǎn)游”,開始了一個新的漫游而兼求仕的時期。他浮洞庭,歷襄漢,上廬山,東至金陵、揚(yáng)州,復(fù)折回湖北,以安陸為中心,又先后北游洛陽、龍門、嵩山、太原,東游齊魯,登泰山,南游安徽、江蘇、浙江等地,游蹤所及,幾半中國。李白的漫游有恣情快意的一面,但也有他的政治目的。他沒有也不屑于參加科舉考試,因?yàn)檫@和他的“不屈己,不干人”的性格以及“一鳴驚人,一飛沖天”的宏愿都不相符合。因此,在漫游中,他有時采取類似縱橫家游說的方式,希望憑自己的文章才華得到知名人物的推轂,如向朝朝宗諸人上書;有時則又沿著當(dāng)時已成風(fēng)氣的那條“終南捷徑”,希望通過隱居學(xué)道來樹立聲譽(yù),直上青云,如他先后和元丹丘、孔巢父、道士吳筠等隱居嵩山、徂徠山和剡中。他嘗自言“隱不絕俗”,說穿了也就是隱居以求仕。

    天寶元年,李白四十二歲,終因吳筠的推薦,唐玄宗下詔征赴長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詩人的喜悅是可以理解的。李白初到長安,太子賓客賀知章一見嘆為“謫仙人”,聲名益振。玄宗召見時,也“降輦步迎,如見園綺”。但實(shí)際上玄宗所賞識的只是李白的才華,把他看作點(diǎn)綴升平和宮廷生活的御用文人,因命供奉翰林。這不能不使李白感到他的政治理想的破滅。同時,他那蔑視帝王權(quán)貴的傲岸作風(fēng),如他自己說的“揄揚(yáng)九重萬乘主,謔浪赤墀青瑣賢”,又招致了權(quán)臣們的讒毀,也使他感到長安不可以久留。在度過一段狂放縱酒的生活之后,他上書請還。“五噫出西京”,他的心情是沉重的。三年的翰林供奉,使天真的詩人李白初步認(rèn)識到統(tǒng)治集團(tuán)的腐朽和現(xiàn)實(shí)政治的黑暗,開始寫出一些抒發(fā)憤懣,抨擊現(xiàn)實(shí)的詩篇。

    “一朝去京國,十載客梁園。”天寶三載春,李白離開長安后,再度開始了他的漫游生活。在洛陽他遇見了杜甫,在汴州又遇見高適,這三位詩人便一同暢游梁園(開封)、濟(jì)南等地。李白和杜甫更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杜甫《與李十二同尋范十隱居》)天寶四載秋,李白和杜甫分手后,又南游江浙,北涉燕趙,往來齊魯間,但以游梁宋為最久。這時期李白的生活是窘困的:“歸來無產(chǎn)業(yè),生事如飄蓬”,心情也很悲憤:“摧殘檻中虎,羈拽鞲上鷹”,但始終沒有喪失他的樂觀和自信,也沒有放棄他的政治理想,他相信自己“才力猶可倚,不慚世上英”。隨著天寶年間政治的日益黑暗,他揭露現(xiàn)實(shí)的作品愈來愈多,反抗精神也愈來愈強(qiáng)烈,成為他這一時期創(chuàng)作的顯著特色。

    天寶十四載(755),安史之亂爆發(fā)后,李白由宣城避地剡中,不久即隱居于廬山屏風(fēng)疊,密切地注視著事件的發(fā)展。次年冬,永王李粼以抗敵平亂為號召,由江陵率師東下,過廬山時,堅(jiān)請李白參加幕府,李白出于一片愛國熱情便接受了他的邀請。不料李粼暗懷和他的哥哥唐肅宗(李亨)爭奪帝位的野心,不久即被消滅,李白也因而獲罪,下潯陽獄。出獄后,又被判處長流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李白這時已五十八歲,在“世人皆欲殺”的殘酷迫害下,經(jīng)常爽朗大笑的詩人有時也不得不發(fā)出無聲的垂泣:“平生不下淚,于此泣無窮。”(《江夏別宋之悌》)乾元二年(759),李白西行至巫山,因遇大赦,得放還。他經(jīng)江夏、岳陽、潯陽至金陵,往來于金陵、宣城間。上元二年(761),李白六十一歲,聞李光弼率大軍征討史朝義,他由當(dāng)涂北上,請纓殺敵,但行至金陵,因病折回,所以他說“天奪壯士心,長吁別吳京”。次年,寶應(yīng)元年,李白病死在他的族叔當(dāng)涂令李陽冰家。初葬采石磯,后人遵詩人遺志,改葬青山。和杜甫一樣,在安史之亂期間,李白詩歌的特征,也是愛國主義精神。

    李白的一生是復(fù)雜的。作為一個天才詩人,他還兼有游俠、刺客、隱士、道人、策士、酒徒等類人的氣質(zhì)或行徑。這和他的思想的復(fù)雜性是分不開的。一方面他接受了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濟(jì)蒼生”、“安社稷”、“安黎元”,并且認(rèn)為“茍無濟(jì)代心,獨(dú)善亦何益?”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特別是莊子那種遺世獨(dú)立的思想,追求絕對自由,蔑視世間一切,有時他甚至把莊子抬高到屈原之上:“投汨笑古人,臨濠得天和。”與此同時,他還深受游俠思想的影響。所謂“以武犯禁”、“不愛其軀”、“羞伐其德”這種游俠精神,在李白身上也是存在的。所以他又敢于蔑視封建秩序,敢于打破傳統(tǒng)偶像,輕堯舜,笑孔丘,平交諸侯,長揖萬乘。儒家思想和道家、游俠本不相容,陳子昂就曾經(jīng)慨嘆于“儒道兩相妨”,但李白卻把這三者結(jié)合起來了。這就是他在詩文中再三重復(fù)著的“功成身退”。這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導(dǎo)思想。所以他非常欽幕范蠡、魯仲連、張良等歷史人物。主觀上的結(jié)合并不等于事實(shí),在黑暗的現(xiàn)實(shí)面前,李白這種人生理想始終未能實(shí)現(xiàn)。但他又始終在追求,矛盾、沖突、以及遭受打擊后的憤懣、狂放等便都產(chǎn)生了。龔自珍說:“莊、屈實(shí)二,不可以并,并之以為心,自白始;儒、仙、俠實(shí)三,不可以合,合之以為氣,又自白始也。”(《最錄李白集》)這對于我們理解李白思想的矛盾復(fù)雜性質(zhì)是很有啟發(fā)的。當(dāng)然,李白的思想也有庸俗、消極的一面,如人生如夢、及時行樂等,這在他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中都有所反映。

    常用成語

    中考 高考名著

    李白簡介

    李白《靜夜思》千古之謎馬茂元  

    李白的月亮姚麗萍  

    李白《靜夜思》鑒賞馬茂元  

    李白的月亮世界探幽徐大貴  

    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鐵杵磨成針──幼年李白

    李白的故鄉(xiāng)余 言  

    李白與孟浩然的友情

    孟浩然為何沒給李白寫過詩?王者文豪

    李白的書法

    李白詩中的地名

    李白與太白酒家

    幼年李白

    李白和汪倫

    李白和杜甫相同的人生結(jié)局

    讀李白詩有感

    李白求師

    李白與酒

    李白之死

    話說千古風(fēng)流人物之李白

    “行路難”──李白坎坷人生的寫照付俊賢

    李白: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李 白

    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李白蔑視權(quán)貴

    李白“上當(dāng)”

    翰林謫仙劍客──析李白的思想李四國

    李白簡介

    李白和杜甫歷史道路的殊途同歸

    李白求師

    李白詩歌中的“勾踐滅吳”王依林

    李白名字趣話

    李白墓簡介

    后人對李白的評價

    李白郵票

    李白為人

    李白的足跡

    李白與酒

    思鄉(xiāng)的明月──淺論李白《靜夜思》的明月意象羅 義

    李白《靜夜思》千古之謎馬茂元

    李白的月亮姚麗萍

    李白《靜夜思》鑒賞馬茂元

    李白的月亮世界探幽徐大貴

    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鐵杵磨成針──幼年李白

    李白的故鄉(xiāng)余言

    李白與孟浩然的友情

    孟浩然為何沒給李白寫過詩?王者文豪

    李白詩中的地名

    李白的書法

    李白與太白酒家

    幼年李白

    李白和汪倫

    李白和杜甫相同的人生結(jié)局

    讀李白詩有感

    李白求師

    李白與酒

    李白之死

    告訴你一個你不知道的李白葛承雍

    李白倒騎驢

    李白蔑視權(quán)貴

    李白的月亮世界探幽徐大貴

    讀李白詩歌 品太白遺韻

    破解李白《靜夜思》千古之謎田作兵

    蜀道難李白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李白

    《行路難》(其二)李白

    贈汪倫李白

    望廬山瀑布李白

    李白與杜甫

    詩歌史上的雙子星座——李白與杜甫

    李白詩風(fēng)

    詩歌史上的雙子星座──李白與杜甫羅宗強(qiáng)

    浪子李白與情圣杜甫方舟子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李白與杜甫王學(xué)淵

    永遠(yuǎn)的李白劉雪楓

    尋李白余光中

    李白山水詩的藝術(shù)成就李文初

    試論李白的悲劇人生及其特點(diǎn)陶新民

    李白飄逸詩風(fēng)的構(gòu)成吳桐雨

    論尚俠思想對李白詩歌的影響嚴(yán)萍

    李白的性格與其詩歌藝術(shù)特征寧小白

    逸、狂、憤、醉──探索李白的情感世界李兆振

    由《蜀道難》淺析李白出蜀時的心態(tài)

    讀李白《蜀道難》詩宗孝祖

    李白山水詩與畫同源的意境周方舟

    李白為何寫《蜀道難》張兵

    “奇之又奇”千古絕唱──李白《蜀道難》賞析陳敏霞

    李白詩歌中的心靈世界管窺康懷遠(yuǎn)

    李白詩歌的三種精神──在上海電視大學(xué)的演講胡曉明

    重新看待李白與盛唐的關(guān)系陳秀中

    李白與唐代詩歌精神特質(zhì)

    李白《蜀道難》余福智

    略談李白《蜀道難》的思想和藝術(shù)王運(yùn)熙

    李白的生平、詩歌、個性杜曉勤

    李白年表陳才智

    李白簡介

    李白說過的名言

    李白名言大全

    時光速流電。

    梨花白雪香。

    玉山自倒非人推。

    白露垂珠滴秋月。

    日色已盡花含煙。

    風(fēng)吹柳花滿店香。

    時時只見龍蛇走。

    光陰者百代之過客。

    國恥未雪,何由成名?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欲辭壯麗,義歸博遠(yuǎn)。

    人非堯舜,誰能盡善?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一登龍門,則聲價十倍。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憂能傷人,綠鬢變霜鬢。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yuǎn)征。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眼看帆去遠(yuǎn),心逐江水流。

    春風(fēng)不相識,何事入羅帷。

    新學(xué)網(wǎng)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權(quán)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09006221號